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含笑而崩?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17)550

在历史上的开国君王之中,朱元璋绝对是占有显赫的一席之地。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按照朱棣起兵“靖难”成功当了明朝皇帝之后的说法,是“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

《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这段记载表明,不让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诸王回京治丧,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临终遗诏,他之所以不让儿子们回京,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

朱元璋把功臣宿将屠戮殆尽,把兵权交给了儿子们,但没想到这帮儿子也不让他省心,而他中意的孙子朱允炆,又似乎有点过于仁弱,根本就镇不住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

为了让乖孙子坐稳龙椅,朱元璋不让儿子们一窝蜂地赶回京城闹事,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我们细看其他明朝史料,就会发现这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朱元璋对功臣和贪官冷酷无情,但是对老婆孩子却是温情脉脉,他跟马皇后的感情,更是可以作为千古典范。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们一向舐犊情深,太子朱标外出巡察,朱元璋听见打雷,马上担心地派使者告诉他注意安全;秦王朱樉在前往西安就藩的路上打了厨子一顿,朱元璋赶紧写了一封信六百里加急送过去:“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

朱元璋并不关心那厨子该不该打、打没打死,他担心的是自己儿子的饮食安全:“你总是揍厨子,万一他在你饭菜里下毒可咋办?”

朱元璋从小受尽饥寒之苦,所以对儿子都十分呵护,这一点,很多当父亲的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我吃过的苦,不能让我儿子再吃了!”

这样一个极其重视父子亲情的皇帝,是不可能不想见儿子们最后一面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清朝用了近百年时间编修一部《明史》,我们可以说他们精益求精用心良苦,也可以说他们对某些重要史实进行了修改——《明史》跟《明实录》有许多矛盾之处。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含笑而崩?真相是什么?

《明太祖实录》应该是永乐年间编校完成的,因为那其中称明成祖朱棣为“今上”,也就是“现在是皇帝而当年还不是皇帝”,《明太祖实录》只能称朱元璋为“上”,于是《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这样记载朱元璋的最后时刻:“乙酉,上崩于西宫。上素少疾,及疾作,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渐剧,乃焚香祝天曰:‘寿年久近,国祚短长,子孙贤否,惟简在帝心,为生民福。’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还京。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勤政爱民、生死看淡的称职皇帝——这称职是对老百姓来说的,功臣宿将、达官贵人可能不会这样想。

朱元璋之所以含笑而崩,是听说老天终于下雨了。

读者诸君都知道,朱元璋驾崩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当时南方遇到了干旱,朱元璋心心念念的,是老百姓的庄稼能否丰收。从这段记载来看,老四朱棣来不来跟自己见最后一面,似乎不算啥太重要的事情,相比之下,还是下雨缓解旱情要紧。

于是在没有看到朱棣的情况下,朱元璋抱着丰收的希望喜形于色地离去了,他这一走,也给我们留下了未解谜团:如果朱元璋真是想让燕王朱棣继位,怎么在继位者还没到的情况下关心天气,并且毫无遗憾地龙驭宾天?

《明史》中的《太祖本纪》和《成祖本纪》都说朱元璋遗诏命令诸王不许进京,《明太祖实录》却说朱元璋已经派人去急召朱棣,那个传旨的太监刚跑到淮安,就被建文帝朱允炆的支持者撒谎叫了回来,这才让朱棣失去了合法继位的机会。

两部官修史料的记载展示完了,现在该有请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如果真是朝中有人矫诏不让朱棣进京,这问题可就十分严重了,起码要有一批手握大权的朝中大佬(用事者)要被抄家灭族,但好像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都不是因为假传圣旨而被族诛的,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三大心腹,但却不是得力干将——这些人纸上谈兵可以,真要干事儿,好像都没多大能耐。这三个人的“罪名”和结局,在《明史·卷一百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中都有记载。

齐泰原名齐德,这个泰字,是朱元璋赐予的。洪武末期的兵部左侍郎齐泰是诸王的眼中钉:“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建文帝朱允炆)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含笑而崩?真相是什么?

齐泰和黄子澄、方孝孺都被永乐大帝朱棣杀了,但是公开的罪名中,并没有一条是“矫诏”,朱棣还一度做过黄子澄和方孝孺的思想工作,表示只要他们听话,不但可以活命吗,而且还能接着做官,这可不是像对待“矫诏奸臣”的态度。

事实上包括方孝孺在内,“建文奸臣”都没有被灭族,“诛十族”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如果方孝孺的朋友和门生被作为第十族诛灭,就没有人给他收葬了:“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遍翻明朝史料,没有一人因矫诏禁止朱棣进京而受罚,那个所谓的“传旨太监(中使)”,在其他史料中也没留下痕迹,这可能是半壶老酒查阅的史料还不够多,对此事的分析还不够准确,所以最后还得请教读者诸君:在您看来,朱元璋有没有可能在已经昭告天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又召燕王朱棣进京继位?如果朱元璋心急如焚地盼着四子进京继承大统,又怎会在得知旱情缓解之后就欢欢喜喜地走了?

在半壶老酒看来,朱元璋是否想让燕王取代皇太孙,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比朱允炆能干,只要能治理好天下,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谁当皇帝,对老百姓又有啥损失?也许在朱元璋看来,儿孙自有儿孙福,谁当皇帝就看他们的本事,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来一场及时雨,免得老百姓今年饿肚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5249.html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含笑而崩?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刘备在选人对战马超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选赵云而是张飞

刘备在选人对战马超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选赵云而是张飞

刘备为什么选择张飞对阵马超,不选择赵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葭萌关一战,让刘备成功地收服了马超,自此,闻名三国的蜀国五虎上将,正式聚齐。在这五位大将当中,马超虽为降将,但是刘备对其依然十分器重,这点与马超的身份以及他自身的战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当...

历史上的年妃真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历史上的年妃真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年妃是首位汉族血统出身的贵妃皇贵妃,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年妃能火,是因为《甄嬛传》里的华妃就是以她为原型设定的人物形象。在《甄嬛传》中,华妃仗着雍正的宠爱,在后宫中骄横跋扈,心高善妒,腹黑狠毒。由于演员把华妃的恶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华妃火了。华妃火了,自然就有人好奇,历史上的年妃真的就是这样的...

诸吕之乱中刘襄的表现怎么样?他为何没有登上帝位?

诸吕之乱中刘襄的表现怎么样?他为何没有登上帝位?

西汉初期曾经发生了一起外戚被汉朝大臣联合围攻的事件,史称诸吕之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襄有获得皇位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刘襄是刘邦的长孙。当时的情况,皇位已经传到了第三代。第三代中,刘盈的儿子一个被吕后杀了,一个不被大家认可。重新选择,只能在第三代中寻找最恰当...

刘敏: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

刘敏: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

刘敏(生卒年不详),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抵御了魏国十万大军的进攻,后以功封为云亭侯。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年少知名刘敏是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人,弱冠时便与表兄蒋琬因才学而知名当时。...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于谦,于明永乐19年(公元1421年)考取进士,走入仕途。后跟随明宣宗朱瞻基平叛朱高煦有功,而被委任巡按江西,后被擢升为兵部侍郎。于谦的清廉,当时上至朝廷,下至黎民都广为流传。正统年初(明英宗初期),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

图海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图海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朝抚远大将军图海率兵围攻平凉。为了尽可能减少战争带给军队与百姓的伤亡,图海采用先震慑后劝降的策略,在周培公的帮助下,成功迫使王辅臣投降,拿下平凉城。那图海是如何攻...

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司马迁到底是什么人

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司马迁到底是什么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会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问群臣该如何处置?群臣都认为李陵贪生怕死,应该重重惩治。汉武帝见只有司马迁不作声,于是问司马迁,“李陵投降匈奴你怎么看?”司马迁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