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都城为什么要设在北京 仅仅是抵御边境那么简单吗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20)530

对明朝都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把首都设在北京而不是在南京,不仅是为了抵御边境的威胁。

从明成祖朱棣到永乐年间起,明代的都邑便以北京为中心,而南京则是开国皇帝指定的京城,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陪都”。这样的处置,一是因为朱元璋在北京的崛起,整个军事政治军团都在北京生根发芽。

而明代一向以“孝”治国,故而北京、南京皆为陪都,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也曾有将京城迁往南京的想法,可惜仁宗死得太早,最终还是没能如愿。

明朝都城为什么要设在北京 仅仅是抵御边境那么简单吗

南京历来被认为是南部经济中心和南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所以选择北京作为其首都,也是有原因的。大明皇帝,除了加固边境,让皇帝镇边,显然是另有图谋。

朱棣迁都北京后,依然喜爱带兵打仗,把北方的少数民族逼得远离长城,而成祖也十分重视长城的修建,之所以把北京作为国都,主要是因为有了宋朝的前车之鉴。

历朝历代把南京作为首都的国度都是短暂的。所以,为什么要把首都定在北京,这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一、守边镇夷

1、疾病越来越严重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更大的危险在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因此,要想阻止北方的异族入侵,朱棣一向提倡皇帝守国门。

他继位后,将首都迁往北京,以应付北方的威胁。若象宋朝那样,将北疆割让,纵然固守长江,也是徒劳无功,只能造就一个新的元朝。

2、皇帝镇边军

要抵御北方各大少数民族的入侵,必须要培养出一支有战斗力的边军,而边军在北疆,一旦实力强盛,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叛乱,甚至勾结边疆,对大明江山构成威胁。

朱棣深知边关之地的重要性,想要加强对边军的控制,必须在北京设立都城,以加强对边境的控制,一旦迁都南方,必然会面临诸多压力,这绝非简单的力量制衡就能解决的。

明朝都城为什么要设在北京 仅仅是抵御边境那么简单吗

二、经济发展

1、人口与粮食

朱棣之之所以迁都北京,也是因为他的经济发展考虑。从唐代起,北方就是各大势力争霸的主要战场,谁能得到北方,谁就能得到谁,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北方的人口锐减,士族、农业、工业都在等待着崛起。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北方不断分裂,文化、人口、农业、商业都在不断地被割裂,而现在,北京作为首都,无疑是一种发展的象征。

只有有了皇帝,南方的商人们才会愿意在这里投资,而北方的人口,也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了足够的粮食和人口,就能抵挡住外来的入侵。

明朝都城为什么要设在北京 仅仅是抵御边境那么简单吗

2、筑起屏障

中国南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赋税重镇,在南宋的时候,江南的赋税就是世界上更好的,到了明代,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朝廷收税的主要区域。

因此在北面修建一座防御工事是必须的,南方地域太过分散、太平坦,而北方则是最适宜防守的地方,而南方则是北方防线的后勤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明朝的兴盛。

假如朱棣没有迁都北京,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那么东北、西北两个地区是否还在我们的国土上还是个未知数,如果不能控制东北,华北就会立即失去,而北方一旦沦陷,南方就是迟早的事情。

三、平稳交接

1、防患未然

迁都北京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权交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太子都会坐镇京城,以防有什么意外发生,然后在北京建立都城,“挟持”了所有的官员。

而一旦南京建立,北京就会落入他人之手,很容易就会出现两个国家,朱棣就是典型的例子。

明朝都城为什么要设在北京 仅仅是抵御边境那么简单吗

2、掌控朝堂

朝中的文武百官数量较多,为了控制局面,必然要向北迁移,如果发生战争,自己的家人和孩子都在北方,那么官员们当然要反抗,既然是在北方,那就必须要向北方发展。虽然南方的经济实力很强,但如果北疆沦陷,那么整个朝堂都会变得不稳定。

成祖朱棣即位后,将京城搬到北京,一是为了稳固边疆,二是因为皇帝镇边。一是应对更大的威胁,即边患;二是由皇帝亲自驻守边疆,可以有效地控制边疆军队,避免因为自身的力量太过强大,导致叛逆。

三是将北边的政治重心向北转移,以恢复北部的人口与经济,并将重心放在北部;四是在北部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御北方入侵,使南方能安心发展生产,供应粮食,互为补充;最主要的是,北京的设立,可以统筹兼顾,便于政权的更替,可以防范于未然,同时也能约束群臣的行为。

明朝都城为什么要设在北京 仅仅是抵御边境那么简单吗

朱棣亲自从北京南下,把自己的亲侄儿朱允炆赶下台,自己的力量都集中在北京,自然要把首都定在北京,而南京,一向被认为是南方的经济枢纽,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有着自己的官僚体制,这也是后来大明分裂的原因。

参考文献:《明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5746.html

“明朝都城为什么要设在北京 仅仅是抵御边境那么简单吗” 的相关文章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与李治是真爱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传统历史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普通人谈情说爱天经地义,帝王之家便是一种虚无或浪费。所以,普通人生活的超然,帝王家的生活庸俗,以致于人们宁肯相信潘金莲曾经爱过武大郎,也不愿相信唐玄宗爱过杨玉环。而当圣洁的爱情摆...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 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入主益州,担任益州牧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入主益州,担任益州牧

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县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

韩信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底层到将军只用了四年

韩信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底层到将军只用了四年

对历史上的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从流浪汉到大将军,他仅用了4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木兰诗里面关于战场的描绘。我们从中可以感受战场的残酷,还有从中脱颖而出的英雄气概。面对那恐怖的战场,正如当年明月先生所说,我们大部分人看到残肢与鲜血头颅横...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还不知道:慈禧与光绪什么关系?为何让光绪称自己“爸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慈禧和光绪皇帝错综复杂的关系慈禧和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便登上了最高的地位,虽然表面是两位太后垂帘听政,但是慈安太后无心朝政,所以国家大权还是掌控在慈禧手中。慈禧与咸丰皇帝有一个亲儿子,...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曹魏这边为何确实层出不穷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曹魏这边为何确实层出不穷

你真的了解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凋零,曹魏却是年轻人才层出不穷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估计都对三国前中期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到了三国后期,大家都有一种落差的感觉,因为作者是站在蜀汉为主线来开创的故事线,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凋零,名臣良将的后代很少有出彩的人物,反观曹魏...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建安二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