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斯帮助秦国统一天下有功 赵高是怎么将他腰斩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07)470

对秦国李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助秦一统的名相李斯惨被腰斩,赵高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

公元前208年,秦朝宫殿内仙乐飘飘,一个个美艳动人的美女站在秦二世胡亥的眼前,眼波流转,妩媚多姿。就在胡亥心神荡漾,不知揽哪位佳人入怀时,只听侍者来报:“丞相李斯求见。”好兴致被打断,气得胡亥吹胡子瞪眼,只得暂且让李斯进殿议事。

李斯帮助秦国统一天下有功 赵高是怎么将他腰斩的

李斯五次三番都坏了二世的好事,最后胡亥终于爆发了:“我空闲的时候丞相从来不来汇报商议国家大事,我刚刚想要放松一下,丞相就来请示奏报,你这不是看我年轻瞧不起人吗?”

这时候的李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为何呢?因为这觐见秦王的好时机,正是赵高派人告诉他的。直到把胡亥彻底激怒,李斯才看明白赵高的真实意图。

难怪,前一阵子赵高主动找李斯聊天,还提起国家战乱频仍,起义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可皇上却依然不断征调人员去修建阿房宫,自己也沉迷于狗呀马呀之类的玩物,考虑到自己身份卑微不适宜规劝皇上,想请丞相出面劝谏二世,减轻徭役,治理国政。

为秦朝着想的李斯果然就上钩了,还抱怨说:“是啊,我就是想去劝一劝皇上啊,可是皇上老是深居宫里,不召见群臣,我实在是见不到皇上没办法说。”

殊不知,秦二世不坐朝接见大臣这个事儿,正是赵高一手促成的。眼下,赵高独揽大权,好不风光。听到李斯对此不满才来演了这么一出戏,怎奈一向精明的李斯,轻信了赵高的话,在赵高的精心安排下,李斯一次次在秦二世胡亥正流连温柔乡的时候觐见,终于惹恼了胡亥。

李斯帮助秦国统一天下有功 赵高是怎么将他腰斩的

赵高见机会来了,趁机对胡亥说:“当年,丞相参与了沙丘伪造诏书一事,如今您已贵为天子,李斯却依然是丞相,看来他是想割地称王了。而且,丞相的长子李由现在是三川郡守,叛乱的陈胜等人都是丞相临县的人,李由从来不主动出击,甚至跟那些叛乱的盗贼还有文书往来,这是企图勾结造反啊!”

在赵高言辞恳切的劝说下,二世胡亥迅速派人去审查李由与叛军勾结的情况。

反过来看李斯,他听说赵高如此恶意中伤他,马上就向二世揭发赵高的罪行,说赵高专擅大权,贪得无厌,若是殿下不处罚他,恐怕赵高一定会犯上作乱。

二世非但不听,还对赵高大加赞赏,说赵高忠心耿耿,廉洁自律,靠着自己的贤能获取了如今的职位。

还反问李斯:“朕是因为赵高的才能任用他,您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呢?您不让我依赖重用赵高,还能重用谁呢?”

同样是打小报告,李斯和赵高的水平真的是天上地下,水平差距太远。结局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抛开二世对赵高的宠信不谈,先来看看二人不同的汇报方式。

李斯帮助秦国统一天下有功 赵高是怎么将他腰斩的

赵高先是设计陷阱,把二世对李斯的好感败光,然后趁二世在气头上,把他们三人不堪的秘密拿出来,说李斯这是想借此上位。又把天下大乱的原因安到李斯儿子李由的头上,与叛党勾结这个罪名,从来都是国君最不能容忍,又是当事人最难以自证清白的罪过。桩桩件件,毫无依据却又看出来证据凿凿。

李斯呢?对赵高的揭发,时间点就有问题,赵高这样不是一天两天,身为丞相从来不说,只在听闻赵高中伤自己的时候才上书攻击赵高,就这点,二世对李斯就平添一份反感:你这根本就是公报私仇啊。

再看具体的说辞,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具体的事件。试想,现如今的职场打工人要是跑到老板那里,只是来回说另一个人作威作福为人贪婪,如何让老板信服呢?更何况是无比相信赵高的秦二世呢?

过不久,身为左丞相的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共同规劝二世说:“关东地区盗贼不断闹事,是因为兵役、徭役还有赋税让他们不堪重负,恳请皇上减轻人们的负担,或许造反的人就会减少了。”

此时的李斯,是真的心系秦朝,提出的办法也切中时弊。只惋惜,当年他一手扶持起来的二世不是秦始皇嬴政,听到他们三人的劝谏,二世的回答完满诠释了昏君的理论:

“君主能够享有天下,就是因为他能够极尽享乐,制定严苛的法制让臣民遵守,这样就能高枕无忧了。让我像古时候的君主一样,贵为天子却为普通民众考虑,想都别想。自从我即位之后,天下总是叛乱不止,你们干了什么事,有什么脸面还占着现在的官位呢?”

把进谏的三个人骂了个狗血喷头还不止,又将他们交给司法官吏,审讯责罚他们的罪过。

不堪忍受这种屈辱的冯去疾、冯劫都自杀了。可是李斯没有,他仗着自己能言善辩,依然想着上书二世,为自己辩解一番。

可是,二世直接把李斯打入大牢,还令他的死对头赵高审查李斯与儿子李由谋反的情况。

这下,赵高可就真的毫不留情了。先是打了李斯一千大板,李斯终于含冤认罪;又声称“囚犯怎么能上书!”拦下李斯写给二世的奏疏,还派自己的门客假扮不同官职的人来审讯,只要李斯翻供就是一顿毒打。

等到二世真的派人来审讯的时候,李斯以为和前几次一样,都是官阶不高的人,为了避免遭受毒打,就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李斯帮助秦国统一天下有功 赵高是怎么将他腰斩的

二世看到证词后,激动地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如果没有赵君,我差点就让丞相给出卖了!

李斯被判腰斩,与自己的次子一同被被押解行刑时,回头对儿子悲切喊道:“我多想跟你再一起牵着黄狗,去追逐狡兔,哪里还能办得到啊!”

李斯在秦一统六国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沙丘事件中,他以自己私利为考虑,罔顾秦始皇旨意,篡改诏书,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或许,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后半生的命运已经注定,死于赵高与秦二世胡亥之手,也就开始了序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19407.html

“李斯帮助秦国统一天下有功 赵高是怎么将他腰斩的” 的相关文章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对秦王子婴会是谁的儿子?他为什么没有被胡亥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对于他是谁的儿子更是众说纷纭。子婴又被称为秦三世,在他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身世,他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懿是曹魏后期重要的大臣,少年就有大志向,面对东汉末年乱世(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有总齐八荒,一统天下的志愿。而且司马懿也并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无能,恰恰相反,司马懿政治、军事能力都很强,但是司...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许多“三国迷”提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总会感叹,关羽身边没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给关羽安排副手,只是关羽性格高傲,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和留守荆州的“二把手”不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潘濬...

三藩之乱是如何平定的?赵良栋的表现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如何平定的?赵良栋的表现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乾隆评价说:“恢复四川,进剿云南,赵良栋立功为最。”乾隆所说的赵良栋是“河西四将”之一,他不仅治军严明,还骁勇善战。从清军入关开始,他便参与过多起战役。到三藩之乱时,他已是功勋卓越、威震四方的名将了。然而让人不解的...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清朝第五位君主,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83个王朝更替,559位帝王更迭。559位帝王,我最为偏爱的是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对于他的喜欢,不是因为影视剧对于他的魔改,而是尊重历史,结合史实,雍正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一位不慕美色,不喜享乐,只为百姓的皇...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苍梧广信人,士燮之弟,汉末至三国时期人物。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后随兄降吴,最终因其侄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数年后因犯法而被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士壹是士燮的弟弟,起初为郡督邮。刺史...

大懿皇后:吴大帝孙权的宠妃,被全公主痛恨诋毁

大懿皇后王氏(?―245年),徐州琅邪人。王卢九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宠妃。又称琅琊王夫人、大王夫人。与敬怀皇后(小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选秀入宫,黄武年间被宠幸,生孙权第三子孙和,封为夫人。孙皓继位后追尊大懿皇后。人物生平深得宠幸王氏通过选秀入宫...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中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