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与朱元璋是什么关系?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与此同时他也是朱元璋手下的名将和谋臣,他也是明朝开国的第三功臣。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此人身为朱元璋的养子,地位远远高于沐英、何文辉等人,生前被封为公爵,死后被封王,此人就是李文忠。李文忠的母亲朱佛女,是朱元璋的亲二姐,也就是说,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
李文忠12岁时历经苦难,终于找到了舅舅朱元璋,朱元璋将他培养成了一名战功赫赫的开国大将。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非常悲痛,2年后,朱元璋让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袭承父亲曹国公的爵位。李景隆生于明朝建立之后,自幼饱读诗书,在朝堂上对答如流,让朱元璋颇为满意,连太子朱标都时常夸赞李景隆是文武全才。洪武年间,李景隆被朱元璋多次派往各大要塞之地去练兵,官至太子太傅。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李景隆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朱允炆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秘密筹备削藩。当时朱元璋还在世的儿子中,燕王朱棣年龄最长,屏藩燕京,势力较强,是建文帝削藩的主要目标。但朱棣势大难图,建文帝决定之一个拿周王朱橚下手,因为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弟,屏藩开封,实力较弱。于是,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巡视边疆为名,带兵经过开封,把周王府围住,生擒朱橚,然后将他贬为庶人。
对此,《明史》曰:
帝使李景隆备边,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
后来燕王起兵靖难,老将耿炳文在真定大败。建文帝火速召来李景隆,让他出任主帅。李景隆信誓旦旦,在长江边向建文帝保证一定消灭叛军。建文帝十分感动,亲自扶着李景隆的马车,向他行“捧毂推轮”之礼,并且充分给他随机应变的权限。
可是,李景隆在战场上的表现,证明了他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了朱棣对李景隆的不屑:
燕王笑曰:“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修,一也。北平早寒,南卒裘葛,不足披冒霜雪,又士无赢粮,马无宿藁,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三也。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五也。
也就是说,朱棣认为,兵法上有“五败”,李景隆全部命中,朱棣最后还补了一句“李九江膏粱竖子耳!”“九江”是李景隆的乳名,朱棣提着李景隆的乳名骂他,真是把李景隆贬得一无是处了。事实证明,朱棣看不起李景隆,是完全正确的。李景隆攻打北平,最终无功而返,不得不撤军。大同之战,等李景隆赶到时,朱棣已经取胜了。最后在白沟河之战,李景隆损兵折将,一败涂地,让建文帝从此只能立足于防守。
李景隆被召回后,众人都建议杀掉李景隆,以谢天下。然而,建文帝却心存仁慈,认为李景隆兵败,是自己用错了人,李景隆忠心耿耿,不忍杀之。后来,证明建文帝错了,李景隆并不是“忠心耿耿”,因为当朱棣的大军来到南京城外,李景隆竟然率先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所以说,李景隆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
朱棣登基后,李景隆被封为太子太师,被朱棣称为大功臣。然而,李景隆这种投机之人,不管是建文旧臣,还是朱棣新臣,都看不起他。永乐二年,之前被李景隆贬为庶人的周王朱橚趁机弹劾李景隆图谋不轨,朱棣表面上不予追究,实际上派人暗查,后来发现李景隆和他的弟弟确实有叛变的嫌疑,便削去李景隆的爵位,让他回家思过。
李景隆在家中,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竟然选择绝食,一连绝食10天,负责监管李景隆的锦衣卫怕出人命,向朱棣汇报。没想到朱棣听到后却说:“无他,景隆惜命,非饥死之人!”的确,李景隆从骨子里被朱棣看不起,已经无法改变,面对李景隆的绝食,朱棣竟然说:不用管他,李景隆惜命,不会饿死自己的。后来李景隆知道绝食无效,便停止了折腾。李景隆又活了20年,在朱棣死之前,李景隆才病逝。
李景隆一家,三世公爵,两代功勋。李景隆最终被评为“草包”将军,而且在朱棣面前丢人现眼,在《明史》中,实在难找第二个这样的人。可惜朱元璋、朱允炆如此信任李景隆,没想到此人却成了千古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