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前赐死一人,那么此人是谁呢?
虽说清朝没有真正昏庸的皇帝,但是,终清一朝,论得上明君的,也只有康熙雍正父子二人。尤其是雍正,敢于撼动满清旗人贵族和汉族地主的利益,并直面来自满朝文武的压力。在推行改革上不遗余力,虽然很多举措并未成功,但并不能否认雍正的功绩。
可是,就是因为他这一生总是以雷霆手段推行新政,使得满汉地主对他多有不满,在后世人们多数只记得他手段凌厉,不知道他做过何等贡献。
不过,做事果决、雷厉风行,也的确是雍正更大的特点。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冷酷无情。与皇八子胤祀被誉为“八贤王”不同,早在雍正尚为雍郡王时,朝中就有人称他为“冷面王”。甚至于死前还要再杀一人,以保自己的儿子乾隆地位稳固。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雍正却要徒增杀孽,这难道真的是他冷酷无情吗?而雍正所杀之人又是谁呢?
一、九子夺嫡暂歇,康乾盛世再续
纵览清史,凡二百六十七年,其中最富有戏剧色彩的一段,当属“九子夺嫡”。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皇子争夺储君之位。最后四阿哥胜出,即为雍正。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对于这一时期的剧情刻画得尤为细致,可以说人物之间处处是相互试探、虚与委蛇。而实际上的九子夺嫡,其惊险程度并不比文学、影视作品中的逊色,甚至要更加激烈、更加无情。
一面康熙怀着矛盾的心情在观察皇子们的斗争,并在其中不断的挑选到底谁才是大清的后继之君,但是他又不希望诸皇子为皇位而斗争。另一面, *** 屡战屡败,四阿哥与十三阿哥脱离 *** 后又腹背受敌,八阿哥一党又热衷于将水搅浑,可以说是轰轰烈烈。
而雍正的胜出,则宣告着这场闹剧的告一段落,但是其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雍正朝末期。逼得雍正落了杀害兄弟的骂名。但是,无论如何,神器已定,天下可安。至少暂时是这样的。
雍正即位后,一面拉拢老臣,一面着力整顿吏治,为后面的新政开辟有利条件。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措施,在历史上都是重要的大变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这些都是为民除弊的壮举。
但是,正如引言所说,这些举措深得人心,却动了满朝文武百官的奶酪。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曾经的八阿哥一党。八阿哥曾以此为由,多次向雍正发难,雍正迫于朝臣的压力,只得忍气吞声。直到后来,胤祀自知败局已定,主动挑衅雍正杀了自己,以坐实雍正杀害亲族的罪名。
二、曾遭兄弟陷害,谨防历史再演
当年九子夺嫡,雍正自己惨遭八爷党一伙人几次三番暗中陷害,多亏自己忍辱负重,最终堪堪险胜。没想到胤祀临死之前竟然逼得他落下了圈禁亲族、杀害胞弟的恶名。雍正一面又悔又怒,一面将眼光看向了自己的几个儿子。
要知道,雍正自己也有十个儿子,在这之中,长子、次子、三子、八子早夭,因而排除不算,弘曕年幼,也不在此列。除此之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这三人最有可能荣登大宝。
但是五阿哥弘昼为人性情玩世不恭,而且心思很深,甚至要超过四阿哥弘历。他自知论能力争不过两位皇兄,论年龄自己也无希望,与其深陷权力中心的矛盾漩涡,不如做个闲散王爷,与世无争,不仅能保住性命,还能荣享一生富贵。
事实证明,弘昼的选择是对的,弘历即位后,对弘昼照顾有加,多次赐以恩宠。弘昼也因此得以安度晚年,寿终正寝。我国现当代书法、绘画大师启功先生,就是弘昼的八世孙。
而剩下的弘时和弘历,二人相比,在当时看来,弘时更有希望,因为四阿哥出身不好,生母只是一个宫女,而三阿哥的生母是雍正的妃子。所以,弘时因此暗暗自得,以为大宝之位一定是自己的。
可惜,三阿哥城府太浅,心机不深。自以为地位唾手可得,处处对弘历百般打压,甚至暗中笼络众多当朝大臣,其野心勃勃,可见一斑。
但是,雍正为了避免皇子内乱,再起萧墙之祸,就开创了一种新的方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匾后藏旨。雍正早在弘历考核河南官员政绩时就已经属意弘历了,他将继位诏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并命各托孤大臣各持一份。这样,就免除了斗争的隐患。
另外,雍正曾命弘历代替自己前去日坛祭天,这样一来,雍正心中属意的继承人已经昭然若揭了。
三、为保江山永固,忍痛赐死弘时
弘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他自以为论嫡论长,自己都该是之一人选,可他忘了,大清从不以嫡以长立君,要论贤明,论权谋,论城府,弘历胜过弘时太多。
可是弘时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认为是弘历在雍正面前进了谗言,才让自己失去了机会,于是更是多方为难弘历,甚至多次准备对弘历痛下杀手。这一切都瞒不过雍正的耳目,他自己就已经受够了兄弟阋墙的苦,眼看弘时竟如此对待胞弟,对他更是失望透顶。
但是真正让雍正狠下心来,决定永除后患的,是弘时的愚蠢。原因是弘时眼看雍正对自己的行为不满,于是便想挽回雍正的心。可是他竟不知天高地厚,要拿八爷党三人说事。说他们也是先帝的皇子,是皇上的亲兄弟,却遭到如此对待,实在是不应该。
他还说应该把八爷九爷放出来,以显示雍正的宅心仁厚。这话一出口,雍正怒不可遏,怒斥弘时,竟帮着逆贼说话,而致自己的父亲于不仁不义之地。并将弘时从爱新觉罗宗谱上除名。和胤祀一样圈禁。这样一来,弘时彻底的失败了,败给了自己的愚蠢。
在雍正驾崩之前,他曾亲自前去见了弘时,并且赐死了他。后世多以此为由,批评雍正冷面无情,虎毒尚不食子,他竟杀了自己的儿子。殊不知,是弘时自己犯了帝王大忌,自寻死路。而且以弘时的性子,若是留他,乾隆一朝,怕是又要不得安宁。
小结:
雍正的做法也许太决绝了一些,但绝不能说是错的,后世人斥责他的真正缘故多不在于此,而是他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使得文人阶级失去了保护伞,这才为人所诟病。而实际上,为了江山永固,政权安稳,除掉隐患,是一个皇帝的责任。这并没有错。
真正做错了的是弘时。罔顾君臣父子之伦,竟为了逆贼而责怪自己的父亲;又不顾兄弟情分,竟想要残害手足。这已经犯了雍正的大忌。除此之外行事乖张跋扈,又不知收敛,狼子野心人尽皆知。真可以说是自绝后路。
所以,行事果决并没有错,不仅如此,还要记住,为人处世应以低调为宜,万万不可飞扬跋扈,而且,说话做事要处处留心,谨言慎行。既不触动别人的逆鳞,也不要授人以柄。这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