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范蠡的十二字箴言,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0)240

说到范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关于春秋范蠡的传奇,如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们讲一讲范蠡“为恶”的一面。

范蠡,越国复兴的灵魂人物,在勾践灭吴与争霸中原之后,事了拂衣去,立即远在他乡,留下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即“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似乎一旦帝王成就大业,功臣几乎必死无疑。

千百年来,历史一遍又一遍地上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于是人们更加佩服范蠡高瞻远瞩,有着一双穿透千年时光的眼睛,洞彻了人性的弱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范蠡为何会说出这十二个字,这一箴言又对中国历史造成什么影响?宋朝学者林亦之认为,范蠡行为与这十二字箴言,加剧了帝王与功臣的猜忌,给中国历史开了一个坏头。

范蠡的十二字箴言,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根据史书记载,帮助越国称霸中原之后,范蠡随即泛舟五湖,临行之前,给好友文种留信一封,上书:“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认为勾践为人不可信,只可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所以赶快离开,否则必有杀身之祸。文种见信之后,称病不朝,有人谗言文种或将作乱,勾践赐剑让文种自杀。

文种的结局,证实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残酷现实。

三百年之后,韩信被杀似乎又印证了这一箴言,《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临终之前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功臣与君主的关系,果真如此残酷冷血吗?其实不然,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并非如此。

范蠡的十二字箴言,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原先堂堂正正作战,战争有一套相应礼仪,到了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兵者,诡道也”的思想。但这时却是天才的幸运时代,因为可以尽情发挥才华,与后世只能“货卖帝王家”相比,春秋战国时代规则是良禽择木而栖,君主选臣、臣也择君,双方互相考察!

吴起、商鞅、张仪、苏秦、李冰等人,是在本国遇冷,而他国功成名就。简单的说,春秋战国列国无数,一国君主不用,完全可以去他国寻找明主,君主想要“兔死狗烹”都难,一方面当时不存在愚忠思想,君主不仁义,功臣自然可以转投他国寻找明主,另一方面君主滥杀功臣,又怎么吸引外国人才投靠?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又如何强大国家?因此,春秋战国时代数百年,几乎没有发生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商鞅、乐毅等的遭遇是另有原因。

与此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盛行分封制,功臣建功立业,君主给予分封,这种分封是实实在在的分封,可以拥有私军,每一个封地犹如“国中之国”。因此,当时基本运行规则是,功臣立功,君主给予分封赏赐,立功越大,封地越多赏赐越多,双方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交换关系,这也是当时政治运行规则,君主也不敢轻易打破,否则必然激起无数贵族反对。

总而言之,无论是时代政治氛围传统,还是实际需要,都不允许春秋战国君主随意滥杀功臣,范蠡“兔死狗烹”之说并不具备代表性,至多只是勾践少数人的行为。当然,春秋战国时君主杀功臣的现象也有一些,但至少不能简单地用“兔死狗烹”来解释,比如商鞅之死本质是保守派的反扑,双方发生严重利益冲突,不是因为商鞅改革完成已经无用而杀死他,白起之死也并非兔死狗烹,只是范雎小人谗言作祟,加上白起自身情商太低才导致悲剧发生。

然而,范蠡急流勇退以及这十二字箴言,却在汉朝之后形成波涛巨浪,在后世功臣与君王双方心里埋下了一根刺,功臣担心君王翻脸无情,君王担心功臣铤而走险,双方都没了安全感。简单的说,尽管功臣与君主双方矛盾激化可能出于利益问题,但这句话的存在的确会在客观上加剧双方猜忌。

范蠡的十二字箴言,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而历史上一幕又一幕的屠戮功臣事件,又更让这句话成为至理名言,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后,功臣似乎坐等引颈受戮,偶尔才有一些高情商的功臣善始善终,逃过“兔死狗烹”的预言,如唐朝李靖、明朝汤和等急流勇退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

功臣担心自己成为兔子与狗,皇帝担心功臣胡思乱想以至铤而走险,于是双方猜疑不停,导致双方不能安心。汉朝刘邦猜忌八大异姓王心怀不轨,从而除掉了七个,唐朝李靖功成之后受到李世民猜疑而退隐,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看似高明,其实浪费了一批勇猛将士,这或许也是宋朝文弱原因之一,明朝朱元璋猜忌功臣,清朝提防 *** 将军与王爷等,最终这些只能是浪费功臣才情,造成一种智力浪费,削弱国家的实力。

宋朝学者林亦之评价:“范蠡之去似可全身, 然卒使后世君臣猜忌百出, 无一日相安者, 其患自范蠡始也。”林亦之认为,后世君臣猜忌百出的源头,就始于范蠡。客观地说,将后世君臣猜忌完全归咎于范蠡,固然有失公允,但范蠡行为与这十二字箴言,却的确加剧了帝王与功臣的猜忌,给中国历史开了一个坏头。

值得一问的是:春秋名仕通常会择明主,并非愚忠一人,既然勾践如此刻薄,范蠡又发现了勾践真面目,为何范蠡还迟迟不愿离去,而是等到勾践灭吴、称霸中原之后才走?正常解释是,范蠡之所以这么做,无非三点,即报效勾践知遇之恩、为了钱财、为了名声,以范蠡之才,后两者都可以轻松实现,看来唯一答案是报效勾践知遇之恩了。

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范蠡与文种都是楚国人,而楚国与吴国水火不容,因此或许范蠡文种都是楚国派出的“专家团”,帮助越国对抗吴国。如果这是历史真相,那么就能解释范蠡为何违反时代背景的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因为任务已经完成,勾践知道他们身份,范蠡与文种要么彻底归顺越国,要么逃走,要么死路一条,越国已经称霸,不会允许吃里爬外的楚国专家团存在。文种或许没有看清事实,范蠡却看清了,所以临行之前如此示警,希望文种及早离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2/37443.html

“范蠡的十二字箴言,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的相关文章

杜袭: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杜袭: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初年,投奔司空曹操,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军咨祭酒、魏王侍中、丞相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累封武...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康熙的儿子在进行九子夺嫡的时候 康熙的女儿们又在做什么

康熙的儿子在进行九子夺嫡的时候 康熙的女儿们又在做什么

还不知道:康熙的儿子九子夺嫡的时候,女儿们都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作为清朝最能生的皇帝,除了生了35个儿子以外,还生了20个女儿。为什么说康熙是清朝最能生的呢?根据史料记载,被记录在册的清朝皇子一共80人,皇女一共60人。大清十二帝,总共生了140个孩子...

陆续:东汉时期名士,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

陆续:东汉时期名士,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东汉时期名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刺史巡视本部召见了陆续,征召为别驾从事。因病辞官,回到郡里任门下掾。后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后被赦免返回故乡,终身禁止做官。后来因病去世。人物生平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世代为名门望...

都说刘备皇叔的身份是假的 三国时期就没有人怀疑吗

都说刘备皇叔的身份是假的 三国时期就没有人怀疑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的皇叔有没有可能是假的,难道没人怀疑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刘备在面见汉献帝时说道:“在下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然后汉献帝命令手底下的人去查看族谱意外的发现论辈分刘备竟然还是自己的叔叔,从此“刘皇叔”这个...

陈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陈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陈平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刘邦身边的谋士,是谋臣张良的好搭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陈平虽出身贫民家庭,却自幼“好读书”。其兄把振兴家族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为给弟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任劳任怨承担起家里三十亩地的耕种任务,且在听到妻子对弟弟颇有怨言时,“逐其妇而弃之。”陈平独具慧...

后世是如何评价晏几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晏几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的次子,生母不详。其兄长李普生于824年,敬宗于826年被杀,他应在其间出生。敬宗被杀后,宦官王守澄立敬宗弟江王李涵为唐文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828年,李普薨逝,李休复成为敬宗实际上的长子。837年,唐文宗封敬宗的其余儿子为王,李休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