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杀了谋士戴铎?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19)320

不光是戴铎,但凡辅佐雍正登基的那几个重要的帮手,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戴铎也就是《雍正王朝》里邬思道的部分原型。

可以说是戴铎一手策划了雍正夺嫡的戏码,因为他是雍正最器重的谋士,雍正做了皇帝以后,戴铎连根毛线都没有捞到,不久还被雍正给处死了。

从戴铎的结局,我们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给邬思道安排那样的结局了。邬思道给雍正夺嫡出了太多的点子,最终不仅没有得到雍正重用,还差点被雍正杀了。作者这是借邬思道的名义,给戴铎这样的谋士伸冤,让邬思道归隐山林,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戴铎直接参与了夺嫡,是最重要的策划人。

戴铎曾经给尚未夺嫡成功的雍正,写过一封很长的夺嫡策略。可以说将雍正夺嫡的整个套路都给分析了出来。

首先,戴铎分析了当时雍正的处境。

一方面跟康熙处理好关系,是很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跟兄弟们竞争也是很困难的。世上最难处理的关系,其实就是皇家父子之间的关系。

因为康熙是个圣明的君主,儿子又那么多,你如果不表露出自己的才能,可能康熙就会忽略你,从而再也看不上你。可是如果你表露的才能太多,那么康熙又会对你产生怀疑,认为你这是在邀宠献媚,是想要夺嫡。这当中的程度,是很难把握的。

此外,康熙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其中二十多个长大成人,有9个直接参与夺嫡。那么这些兄弟当中各有各的特长,有些人善于读书,有些人善于打仗,还有些人善于理财,很难在这么多有才的兄弟中脱颖而出。

因此,戴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想夺嫡成功,首先就要以孝顺对待康熙,以真诚、和睦来团结兄弟,加上自身的能力,遇到事情要懂得容忍,这样做才能达到一个谁也不得罪的地步。

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戴铎

最终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夺嫡的过程中,能够妥善地保护自己。夺嫡路上,那些皇子又不是只有胤禛这个一个对手。

只要胤禛能做到以上那些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先跟其他对手争斗,最后才会想到胤禛。可是到那个时候,胤禛可能羽翼已经丰满了。

其次,戴铎希望雍正能够善待康熙身边的人。

雍正杀了谋士戴铎?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在戴铎看来,康熙那些皇子,没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因此直接进攻皇子,那是下下策。讨好康熙才是正经事。

所以戴铎希望雍正能够多接近康熙身边那些人,哪怕是一些小太监,小侍卫都要给予优待,为什么?

因为这些人整天在康熙身边转悠着,早晚是能够跟康熙说上话的。他们的嘴直接决定了康熙会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他们说你好,虽然你未必就能立刻得到好处,可是一旦他们说你不好的地方,那肯定会在康熙心里扎下祸根。

我觉得这一招才是雍正夺嫡取胜的关键所在,康熙身边的人,都被雍正给拿下了,他们对雍正非常敬重,自然是会有意无意地说一些雍正的好话,这才使得康熙对雍正好感倍增。

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即可伏祸之根。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著,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戴铎

但是有一个原则必须要遵循,那就是不要跟朝中各部的人员来往过密,为什么?因为康熙最讨厌的就是党争。康熙认为明朝就是因为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党争才亡国的,所以他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里再出现有党争的情况。

最后,戴铎提到了门人的事情。

雍正杀了谋士戴铎?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雍正手下的门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大多数都起于微末,没有什么正经工作。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才智之人。

他希望雍正能够将部分可靠的门人,逐渐提拔起来,要么在外成为封疆大吏,要么在内成为内阁九卿,这样一来,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可以真正在未来帮到雍正的。

这些人未必个个受到提拔后,就都能够成才,但是其中好歹有那么一些人,将来可以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戴铎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他这是在为自己求官,也是在为那些跟自己一样为雍正效力的人求官。当然了这也是为了以后能够多些人可以帮助雍正。

这一点雍正并没有采纳,他不仅没有重用府上那帮参与夺嫡的人,而且把这帮人基本都给杀掉了,理由很简单,知道的太多了。

戴铎还做着出将入相的美梦,雍正已经对他动手了。

雍正登基以后,戴铎志得意满,是时候得到回报了。结果和电视剧里邬思道的情况一样,雍正压根就没想到给他什么名分。

从府邸的一个谋士,一下子成为朝廷命官,到底给他多大的官合适呢?过去他手握雍王府大权,是雍正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但是现在他入了朝堂,是不可能立刻就被加封为宰相的,甚至连入阁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其他人不服。

到时候人家追问起来,说不定会引出夺嫡的一些细节来。所以雍正对戴铎的态度,一下子就冷淡了,过去的功臣,现在成了累赘,咋整?当然是废了。

这就好比《三十而已》里许幻山过去十分喜欢林有有,可是后来林有有掺和到了他的家事,那么许幻山忽然就觉得林有有成了一个累赘,甩都甩不掉。

过去感情再好,一旦出现矛盾点,那过去的一切都白搭了。好在雍正是可以甩掉戴铎,所以雍正就把戴铎给杀了。

总结:戴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不了邬思道。

不光是戴铎,雍王府那帮人基本也没有活下来的。甚至连昔日的陕甘总督年羹尧、九门提督隆科多,他们在夺嫡成功后,一个成了西北大将军,一个成了中堂大人,可是他们也都被雍正给收拾了。

戴铎的确很聪明,但是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尤其是遇到事关自己的事情是,他们更加分不清方向。所以说他成不了邬思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1/42716.html

“雍正杀了谋士戴铎?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何进如果不死能镇得住董卓吗 董卓还有后面那样的实力吗

何进如果不死能镇得住董卓吗 董卓还有后面那样的实力吗

对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汉武帝的奶奶、母亲全都有自己的一...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苏麻喇姑一个在史书中并未留下太多痕迹的宫女。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1705年九月初七,清宫中一位年长的宫女病逝,康熙的心情十分沉痛,下旨为该宫女举办隆重的葬礼。这位宫女不是别人,正是93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苏麻喇姑的话,肯定是“传奇”无疑。苏麻喇姑的特别之处至少体现两方面:苏麻...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影响羊祜自西晋泰始五年(269年)起,以都督荆州诸军事总镇襄阳(今湖北襄樊),致力灭吴...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多重人格,这位被国人骂了三百多年大太监有其隐形一面应该予以肯定。明熹宗这位木匠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