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东吴被低估的名将,他最后什么结局?
三国曹魏和蜀汉的猛将相对比较突出,曹魏武力方面比较厉害的,有典韦和许褚,还有夏侯兄弟,统兵打仗比较出色的,有五子良将;蜀汉猛将中,武力比较突出的有五虎上将,统兵打仗比较厉害的有关羽和魏延等人。
而东吴孙权手下,武力比较突出的有太史慈、甘宁、周泰和凌统等人,但论起打仗,除了周瑜、吕蒙等四大都督,估计也就数他了,他能攻善守,其名不在甘宁和周泰之下,如果只论打仗,他的军事才能绝对要超过甘宁和周泰。
这个人是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这个人是徐盛。徐盛虽然位列江东十二虎臣,但是,其存在感似乎很低,也经常被人们低估,名不见经传,尤其是在演义中,几乎被湮没无闻,但在正史中,徐盛的战绩非常突出,表现很出色,绝对是一名优秀的将才。
徐盛年轻时,以勇气闻名。孙权统事后,任用徐盛为别部司马,让他率军五百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抵挡黄祖。黄祖的儿子黄射带了数千人进攻徐盛,徐盛当时还没有两百人,也就是说,带领一百多人,杀伤黄射一千多人,然后主动开城出击,将黄射数千人打的落花流水,黄射吓得从此不敢再来进犯。
《三国志 徐盛传》记载:孙权统事,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长,拒黄祖。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馀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射遂绝迹不复为寇。
徐盛带一百多人,抵挡敌军几千人,杀伤一千多人,以一当百,这战绩是不俗的。足以证明徐盛能守能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出兵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徐盛跟随孙权抵挡,当时,吴军的战船被大风吹到敌军岸边,诸将都非常恐惧,没人敢出战,只有徐盛带兵上岸,奋力杀敌,敌军溃败逃走,死伤甚多,风停后,徐盛撤回,受到孙权称赞。
《三国志 徐盛传》记载:曹公出濡须,从权御之。魏尝大出横江,盛与诸将俱赴讨。时乘蒙冲,遇迅风,船落敌岸下,诸将恐惧,未有出者,盛独将兵,上突斫敌,敌披退走,有所伤杀,风止便还,权大壮之。
此战,徐盛的勇气可嘉,战斗力也可圈可点,在敌人的地盘上能横冲直撞,取得大胜,难能可贵。
魏黄初三年(222年),曹休带兵出洞口,进攻吴军,徐盛和吕范等人抵挡,吴军因为遇到大风,船上很多士卒死伤,曹休派兵进攻徐盛,徐盛以少敌多,曹休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三国志 徐盛传》记载:曹休出洞口,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守。遭大风,船人多丧,盛收馀兵,与休夹江。休使兵将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各引军退。
徐盛在这一战中,几乎是力挽狂澜,在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挡住了曹休大军。
吴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南征,企图渡过长江。徐盛献计,从建业(今南京,吴国都城)筑起围栏,围栏上设下假楼稻草人,在江面设置浮船,以做疑兵。别人都认为没什么用,白费力气,但是,曹丕看到这么多围栏和“士兵”,竟然吓得退军了。曹丕感叹说,孙权果然有人才,现在根本不可能吞掉东吴啊!
《三国志 徐盛传》记载:后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计从建业筑围,作薄落,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立之。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
除此之外,徐盛还很有骨气,孙权向曹丕称臣的时候,当魏国的使者邢贞来到,颐指气使,孙权低声下气的时候,徐盛非常气愤,对身边的同僚说,我们不能奋力杀敌,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巴蜀,反而让主公和这个邢贞结盟,简直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说完大哭。
连魏国的使者都感叹说,江东有这样的人物,不会久居人下啊!
徐盛的战绩非常突出,能攻能守,可以说是全能型的将才,如果单论军事才能,徐盛绝对超过了甘宁和周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