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25)250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儿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1363年的夏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鄱阳湖大战结束了,朱元璋在南方割据势力中的排名,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鄱阳湖大战对于朱元璋统一南方,乃至全国都绝对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战争。鄱阳湖大战最终以陈友谅战败身死告终。

陈汉的主力部队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根据地被朱元璋全部占领,也只是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在混乱的战场上,不仅陈友谅战死沙场,就连陈汉太子陈善,也战死在了这次战役中。

一起出征的陈友谅次子陈理,眼看也要战死在鄱阳湖。不过在陈友谅手下的名将张定边的极力保护下,生生是把陈理从乱军之中救了下来,回到了陈汉首都武昌,作为陈友谅现在仅有的儿子,陈理顺理成章的被拥上了皇位,改年号为德寿;但此时陈汉满朝文武都明白,武昌失守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图为陈友谅剧照

一向杀伐果断的朱元璋,竟封对手之子为侯

公元1364年,鄱阳湖战役结束半年以后,朱元璋亲率大军攻打武昌。陈友谅的余部,虽然还在负隅顽抗,但他们都明白陈汉政权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作为一个年少的皇帝,陈理好像也只能投降,服从朱元璋的统治,除此之外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图为朱元璋鄱阳湖大战中的场景

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陈理投降以后,一向杀伐果决的朱元璋并没有把自己对手的后代除掉。反而是封陈理为侯,还赏赐给他很多财物,然后把陈理安置在南京。

陈理在南京的时候,曾经对朱元璋产生过抱怨,这些抱怨的话后来让朱元璋知道了;但朱元璋并没有要除掉陈理的意思。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陈友亮的大汉将军

洪武五年,朱元璋下旨把陈理和自己另一位对手明玉珍之子明升,一块从南京派去高丽居住。这其实是一种流放,不过到了高丽以后,陈理并没有受过什么罪;依照朱元璋的命令,当时身为大明附属国的高丽对陈理也比较的优厚。

根据《明史》的记载:“陈理日子过得虽然不算富贵,但好至少没遭受什么迫害,而且在高丽彻底扎下了根”。相比于历史上争夺江山的失败者,陈理的结局已经非常不错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善待他们

众所周知,在朱元璋一统中原的过程中,陈友谅曾经是他更大的对手。那么,对于这个昔日更大对手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要如此善待,甚至还封他为侯呢?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图为朱元璋影视形象

01昔日盟友,面子上过得去

历史上以杀伐果断闻名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对当年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功勋,都曾挨个清算,为什么对自己对手的儿子陈理网开一面呢?

这肯定不是朱元璋对陈理发善心,同情陈理的遭遇,而是其中有更复杂的作用;和陈理同病相怜的不止一个,其中最有名的是元末另一位割据势力领袖明玉珍的儿子明升。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图为朱元璋影视形象

不过,由于明玉珍英年早逝的缘故,而且当年明玉珍和朱元璋还是盟友关系,双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面子上依然是和和气气的。从这方面来讲,明升要比陈理有优势。但如果从整体考量,无论是陈友谅或者是明玉珍,都是曾经朱元璋统一天下进程里强劲的对手。

02显示宽仁,安抚人心

朱元璋之所以对这两个对手的儿子如此的厚待,更大的一个理由就是要赢得人心!击败了陈友谅以后,朱元璋虽然成了南方最强割据势力,实力比其他势力都强,可南方毕竟还是没有实现统一。

不仅如此,在北边,当时的北方元政权依然实力强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善待对手之子,陈友谅和明玉珍的老部下就很可能会心生感激,为朱元璋领军。

而从当时的全国各个战区情况来看,这样的方案,明显对于朱元璋好处更大。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能够优待了陈理和明升,朱元璋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陈友谅和明玉珍旧部的忠心追随。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图为朱元璋影视形象

因此,鄱阳湖战役以后,在全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朱元璋的军队并没有蒙受什么损失,反而是越战越勇,很快就强大到足以独自抗衡北方元政权的程度。

03集中精力对抗元朝残余势力的需要

当时的北元政权,其实也是乱成一锅粥。军阀林立,互相攻伐,不听元朝皇帝的命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朱元璋统一南方的战争中,许多北方元朝军阀都认为朱元璋完成统一南方的战争需要很多年时间才行,而要对北方产生威胁则要更久。

因此,在朱元璋在南方忙着统一战争的时候,北方元 *** 并没有插手。等到朱元璋完成了统一南方的战争,并优待对手之子稳住了人心以后,北方的元朝割据势力才开始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了。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图为朱元璋影视形象

但即使到了这种关头,北元军阀仍然没有搁置彼此的矛盾,组成联军抵抗朱元璋,反而继续乐此不疲的内耗。在这种情况下下,实力大增的朱元璋,用非常短的时间,迅速派大军攻占了元大都,元顺帝仓皇逃向北方草原,元朝正式灭亡。

不过,不管这其中有什么具体原素,朱元璋优待了陈理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争夺天下失利以后,还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的人物,并没有几个。陈理的结局,又何尝不是不幸中的万幸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7/75184.html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对手关系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的相关文章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对乾隆和康熙都在位六十余年且儿子都不少,为何乾隆儿子没有争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与康熙虽然都在位长达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却没有像康熙晚年那样出现诸子为了争夺皇位展开激烈争斗,这又是为何呢?下面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乾隆寿命太长去世时儿子并没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没...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对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没有攻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得神乎其神,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似乎诸葛亮是个神通广大的神人。其实,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在治国理政和带兵打仗方面非常有才能而已。他的宿敌司马...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对李建成真的远不如李世民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但这22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唐朝开国战争期间,活跃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不过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对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他们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正在于老爸李渊。李...

三国时期的十八骑燕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三国时期的十八骑燕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张飞是三国猛将,武艺自然不用多说,多次单挑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和吕布大战,少则四五十回合,多则上百回合,从未败过。吕布对张飞很头疼,但也没有办法。因此,张飞是三国唯一一个敢多次挑战吕布的人。张飞这么厉害,他手下的十八骑燕将也不简单,这十八骑...

演义中张郃前妻处处被虐 张郃后面为何突然就无敌了

演义中张郃前妻处处被虐 张郃后面为何突然就无敌了

对三国演义中,张郃前期处处被虐,为何后期突然就成了无敌的存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张郃的经历,非常值得我们职场中人研究、深思!看懂了张郃的一生,我们能够在职场中避免许多大坑!大众眼中的张郃在三国演义中,张郃的地位非常尴尬,他本身武功非常不错,远超那些二三流...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睿真皇后,官宦世家出身,历史上记载唯一失踪的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惠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不知诸君有没有听过这首《望断西京留传奇》,歌词里描写的女主角名叫沈珍珠。穿越历史,梦回大唐,唐代宗李豫时期,皇后沈珍珠在一场战乱中失踪,给史书留下了...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真是纸上谈兵吗?十一次北伐,真实战绩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公元234年,为蜀汉操劳一辈子的诸葛亮,人生已到油尽灯枯之境。眼见大业未成,自己就将远去,落幕那一刻,诸葛亮的思绪定然是不甘的。唐代诗人罗隐在《筹笔驿》诗句中道尽了诸葛亮的不甘...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字敬宗,吴郡吴县人,左丞相、嘉兴侯陆凯之弟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胤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听到他的名声,以特殊之节待他。适逢杨竺等亲附鲁王孙霸,与孙和分庭争斗,暗地相互谗毁结怨,陆胤因此获罪入狱。后任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2...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