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文帝是怎么用23年的时间,奠定汉朝经济基础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19)2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每当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王朝,刚刚结束战争的统治者们都要面临一个非常头疼的选择:

是要先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呢,还是要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力?

毫无疑问,之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选择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力,于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严刑峻法的制度,还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等。

在这种超之过急的情况下,百姓怨声载道,随后便爆发秦末农民起义,六国的贵族们也趁机兴风作浪兴兵征讨,导致秦朝仅仅存在十多年便灭亡了。

等到刘邦建立起汉朝,由于当时汉朝正处在内忧外患的状况,这让刘邦不得不四处征讨,最终因为在和淮南王王黥布的战争中身负重伤,最终去世。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重担,落在了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身上。

在此之前,只有秦始皇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王朝。但事实证明秦始皇在治理国家上所使用的 *** ,是有问题的,如果汉文帝向秦始皇学习,毋庸置疑,汉朝就很有可能会折在他手上。

幸好,汉文帝登基后,他的注意力是全部放在经济和民生上面。

在汉文帝看来,只有更加稳定的社会才能更快的进行经济发展,才能让人们更加的认同汉朝。

但这又存在着矛盾,因为想要稳定,就需要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可如果加强控制,就又会拖累经济的发展。不过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汉文帝最终决定首先决定民生问题,让朝廷从国民经济领域完全退出,让人们自由的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汉文帝更先开始的,便是减轻人民的负担。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年,他便宣布土地税减半,从原来的十五分之一,变成三十分之一。另外人头税也做了调整,从原本的每年120钱变成40钱。

这么一来,百姓自然是十分高兴,会更有动力去进行劳动生产。但对汉文帝来说,却给自己带了新的麻烦。

给人民减轻这么多的负担,就会导致朝廷的收入减少。汉朝时期,朝廷的两大财政支出,便是官员俸禄和军队军费。

官员跟着汉文帝,那汉文帝就必须要给他们发工资。军队在北方抵御匈奴,为汉文帝防范国内诸侯势力,军费也是必须要发的。

在无法开源的情况下,汉文帝只能节流。为此他大力压缩财政开支,裁减了一大批朝廷官员,为的就是少发工资。

在这种极力避免战争,不干预经济,减少对社会控制的情况下,汉文帝每年在官员俸禄上的确是节省了一大笔支出。但随着财政开支的不断压缩,军队的军费,也受到影响了。

虽说汉文帝一直在避免战争,但边境还是要有军队的驻扎,朝廷还是必须要给军队发放俸禄。另外,军队的粮食供应也是有朝廷提供。

但是当时的汉文帝时期,都窘迫到减少官员数量的地步,哪还有多余的钱来充当军费?于是就导致汉朝的运输能力低下,令许多粮食和军饷都无法按时抵达前线。

在这种情况下,达成晁错想出了一个办法。

晁错说,因为修生养息,朝廷已经好几年没有干预社会经济,因此民间早已出现了很多有钱人。如果汉文帝能采取买卖爵位的 *** ,允许富人通过捐献财富的方式来获得爵位、免除罪过,那朝廷就能增加一大笔收入。

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很快就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在富人们的帮助下,大批粮食和军饷运往边关,边关的粮食不仅不在匮乏,还变得十分充足。后来汉文帝又让富人们每年捐献一定的粮食存放在各地的仓库,终于,汉文帝穷苦了十几年,手上这才有钱有粮食了。

汉文帝是怎么用23年的时间,奠定汉朝经济基础的?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汉文帝时期的养官成本较小,只需要富人捐赠,再加上一定的山海税收就足以满足朝廷的运转。再加上当时正是和平时期,国防开支也比较少,这才能奠定“文景之治”的基础。

其实仔细分析,汉文帝的做法,还是十分冒险的,毕竟他在位的时候,北方的匈奴蠢蠢欲动,国内的诸侯国也在蓄势待发。只要有其中一个挑起战争,脆弱的汉朝就会迎来生死存亡的挑战。

幸好的是,在汉文帝的政策下,社会正处于恢复期,百姓们不想再打仗,另外各个诸侯王都是汉文帝的哥哥弟弟,对刘邦的记忆还十分清楚,再加上汉文帝对他们很不错,因此诸侯王们也没必要反叛。

对匈奴一方,汉文帝的和亲政策以及有利于匈奴的贸易政策,让匈奴也觉得没有必要发动战争。

在这种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虽然朝廷的收入较少,但实际上大部分财富都在民间,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归根结底,汉文帝能够奠定“文景之治”的基础,得益于这几点:

1,减少财政支出,削减机构和官员数量;

2,推行黄老思想,减少朝廷对社会、对经济的干预;

3,社会稳定,避免战争;

4,藏富于民,让百姓更有动力进行劳动生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79492.html

“汉文帝是怎么用23年的时间,奠定汉朝经济基础的?” 的相关文章

鄂邑长公主对汉昭帝有养育之恩,为何最后被逼自杀?

鄂邑长公主对汉昭帝有养育之恩,为何最后被逼自杀?

刘弗陵,即汉昭帝,他是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幼子,登基时年仅八岁。其实,不论是从年龄、身份还是能力等方面来看,汉昭帝都不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但卫子夫与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他的另外几位哥哥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排除在外,最终年纪最小的刘弗陵,反而成了皇位的唯一继承人。后元二年(前87年),刘弗...

武则天跟随李世民十几年 两人为什么没有一个孩子

武则天跟随李世民十几年 两人为什么没有一个孩子

还不知道: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2年,为何两人没有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14岁小女儿“容止美”,下令带进宫中,赐名“武媚”,也就是后来为众所知的武则天。武则天从小的命运也是很凄惨,她爸爸辈往上走也曾是豪门大户,在北魏做高官,不过,...

韩信临死前一句话让刘邦背后发凉 韩信到底说了什么

韩信临死前一句话让刘邦背后发凉 韩信到底说了什么

韩信惨遭吕后杀害,临死前说的狠话,为啥让刘邦后背发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朝是一个传奇的朝代,它孕育出了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无数传奇的人物。然而最初,秦朝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是秦人奋六世之余烈,才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而秦朝的倒塌,也就使...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领袖,崇祯十七年建立大顺政权。 “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并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从流寇向政权过渡。其时,大江南北的农民起义军部队,除张献忠部外,都已经服从李自成的领导...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对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较为熟悉的人,应该都知道钩戈夫人的事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汉武帝立小儿子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为什么一定要杀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补记中讲过,当时就有人问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汉武帝回答说:“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政治完善官制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