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崇祯将猜疑制度化然后再极端化,大明不亡都难!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30)320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到底因什么而亡,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崇祯: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大臣: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将死之言,却充满了无限愤恨。他愤恨误国误己的大明朝臣。

面对君父尸首,大明朝臣又哭又拜的三十人,只拜不哭的六十人,其余则“睥睨”而过,斜着眼睛看了一下。眼睛里既有轻视又有厌恶,看不起这个曾经的君父、厌恶这个死去的皇帝。

崇祯皇帝与大明朝臣的关系,不仅无可挽回而且无可救药。

而君臣仇雠如此,究竟是谁之过呢?

谁对谁错、谁好谁坏,或许只应该是小孩子的逻辑。找到错误改正错误、找到坏人消灭坏人,世界将是个美好的人间。真会如此吗?

成人的世界,或许应该少问对错、少找坏人。人之相与、俯仰一生,更应该看见的是关系,更应该关注的是环境。

1。明朝将猜疑制度化

《江山风雨情》里,崇祯皇帝求问治国之策。

洪承畴回答:臣以为治国始于治乱、治乱始于治心。

崇祯皇帝问:治心从何开始?

洪承畴再答:臣以为应该从君臣一心开始。乱世之所以乱,是因为君臣离心了。

洪承畴剧照截图

洪承畴点出了君臣离心的问题,但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攻略,所以说了等于白说。

在大明朝的权力系统中,君臣离心的问题就是一个死结,洪承畴解决不了、崇祯皇帝也解决不了,甚至大明朝也解决不了。

古代朝堂的权力格局,一直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而明朝却实现了皇权对相权的绝对碾压,在制度层面彻底废除丞相制度,使皇帝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但是,矛盾斗争还得存在,只不过换了角色、换了面貌。以前是皇权与相权、皇帝与丞相,而现在则是皇权与朝权、皇帝与朝臣。

朱元璋是废除丞相制度的“始作俑者”。而朱元璋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猜疑,他猜疑丞相,担心丞相势大欺君。

朱元璋剧照

即便废除丞相,朱元璋还在猜疑,他猜疑一切掌握权力的人。于是,建立锦衣卫,监视及侦察朝堂大臣及一切掌权者。

之前,是一个皇帝面对一个或几个丞相,而不置丞相的大明朝却是一个皇帝面对满朝大臣。

权力分配完成了,皇帝大权独揽、大臣分权领责,君强而且十分强,臣弱而且十分弱。

但是,权力分配与权力运行却是两回事,因为权力总得靠人来执行。皇帝权力再大再多,他也仅是一个人、仅是一个机构。而其所要面对的却是整个朝堂。

在权力的运行中,是一个皇帝与满朝大臣的矛盾斗争。这个力量对比就太过悬殊了,即便皇帝建立一个庞大的秘书班子,也不足以对抗大明朝六部五寺几十个衙门。

权力分配是皇帝碾压大臣,而权力运行却反了过来,是大臣碾压皇帝。

所以,皇帝需要帮手,却不可能在大臣中找帮手,于是太监登场了。

在朝堂之外,大明皇帝们逐渐发展出了一个庞大而正式的太监官僚体系,统称二十四衙门。大明朝的中央 *** 有啥权力,二十四衙门,特别是十二监,就肯定有啥权力,而且他们还有附加皇帝权力。

崇祯将猜疑制度化然后再极端化,大明不亡都难!

比肩朝堂的明朝太监

所以,大明朝的权力游戏就是皇帝、太监和大臣们在玩斗地主,多是皇帝与太监联合起来斗大臣、斗朝堂。

而这就是大明朝的权力生态,大明朝把君臣猜疑予以公开化,朱家皇帝明白而彻底告诉朝堂大臣,我信不过你们;进而把这种公开的猜疑制度化,建立东厂、锦衣卫和二十四衙门来看着你们。

有此制度设计,大明朝的君臣关系基本上就甭想好了,大家只能斗,而且是战斗,甚至战斗还要流血。

2。崇祯将猜疑极端化

崇祯之前,猜疑因为制度化还会遮遮掩掩。而到了崇祯皇帝就没啥可遮掩了,皇帝和大臣直接正面交锋。

崇祯将猜疑制度化然后再极端化,大明不亡都难!

崇祯皇帝剧照

所谓遮遮掩掩,就是皇帝和大臣的斗争,还得隔着太监集团、隔着二十四衙门。

甚至还得再隔着内阁这一层,内阁可以看做是大臣们的临时主席团或理事会,能发挥丞相的部分作用但远不是丞相。

所以,皇帝收拾大臣,不是直接出面,而是用太监唱黑脸、用二十四衙门做牵制。而大臣不满皇帝,也不好直接骂昏君、反皇帝,而是骂太监、倒阉党。确实有过直接骂皇帝的情况,但那得打着“一切为了社稷”、“一切为了皇帝”的旗号。

魏忠贤剧照

而到了崇祯时代,就完全不用遮掩了,猜疑从制度化走向了极端化。

崇祯这个皇帝,凡事都要走极端,不仅性格极端而且手段极端。

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

在位十七年,下了六次罪己诏,平均每三年就得检讨一下自己,对自己严苛如此,就别指望他对别人能宽宏大度了。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都是场面话,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在与大臣战斗这件事上,崇祯皇帝从来都是亲自出场,而太监和太监官僚机构只能充当打手。据统计,在位十七年,崇祯皇帝换了17个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而直接杀死的、关进监狱的,以及关进监狱又放出来的,已经可以上三位数了。

要知道,崇祯皇帝收拾的可不是一般马仔,能劳烦皇帝动手的要么是封疆大吏、要么是朝廷重臣。比较有名,如蓟辽督师袁崇焕、内阁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熊文灿、内阁首辅薛国观,这些都是被直接杀死的。

崇祯将猜疑制度化然后再极端化,大明不亡都难!

袁崇焕

而他们之所以被杀,不是因为 *** 、也不是谋反谋逆,而是因为办事不利,要么辽东战败、要么剿匪无功。袁崇焕虽然当时说是投敌叛变,但后来 *** 昭雪,根本没这事儿。而崇祯杀他的真实原因,估计还是辽东战事不利,就是因为袁崇焕没把差事办好。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崇祯皇帝待大臣如什么呢?当然是如草芥,那么大臣又该怎样回报呢?

走极端的就投降满清、胆子小的尸位素餐、实在不服的就跟你朝堂互怼。

大明朝的文武百官,在崇祯看来,全都该杀,因为他们全都没用,至少对崇祯皇帝没用。

3。自己把自己玩死的大明朝

外忧内患,外有辽东战事,内有农民起义。形势已经鼎沸,大明朝无力两线作战,是该重新战略布局了。

崇祯将猜疑制度化然后再极端化,大明不亡都难!

跟不跟满清议和,来一个攘外必先安内,皇帝不好直说、大臣就是不说,上下一气、只搞政治正确,都怕引火烧身、落得一个卖国罪名。

李自成剑指北京,到底该不该迁都南京,至少得让皇帝和朝廷赶紧逃跑吧。

离不离开北京城,来一个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皇帝不说、大臣怠工,上下一气、就是互相扯皮,都怕秋后算账、承担丢了京师的责任。

而李自成的大炮已经震响了北京城,皇帝只能逃跑,而北京的大臣和士兵竟要为李自成看好北京城,所以不能放跑皇帝。而吴三桂的关宁军团,这支大明朝最能打的部队,竟然一直在路上。

崇祯将猜疑制度化然后再极端化,大明不亡都难!

李自成

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只能带着对大臣们的满腔仇恨、吊死在歪脖树上。

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魏忠贤若在,或许仍旧如此,因为朱由检不是朱由校,他可没耐性躲在皇宫里面一边做木匠活,一边看着太监和大臣斗来斗去。

李自成说: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皇帝是个好皇帝,可大臣都不是好东西。好人与坏人,解释不了复杂世界,也解释不了大明之所以乱、之所以亡。

那么,大明朝因何而亡呢?

崇祯一朝,几乎年年遭灾。崇祯一朝,经济危机不断。崇祯一朝,积弊已经日久。崇祯一朝,没有力行工商税。这些解释都是力透纸背的。

明末天灾

而既然是政治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关注权力这个对象,在权力格局和君臣关系这个层面来深化认识呢。

放在权力这个视野中,是不是可以说大明朝的权力运行出了问题。

因猜疑的制度化,导致权力分配与权力运行的矛盾极端尖锐;因君臣关系恶劣,导致权力体系和权力运行的彻底崩溃。

制度猜疑若此、皇帝猜疑若此,君臣关系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而这两者恰恰主导着大明朝的权力运行。

所以说,大明朝就是在猜疑奠定的权力格局中自己把自己锁死,在猜疑极端的权力游戏中自己把自己玩死。

大明劫里也有崇祯劫。崇祯皇帝没有亡国之君的作为,却因为大明的猜疑制度和自己的极端猜疑,在励精图治中断送了大明江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8/81298.html

“崇祯将猜疑制度化然后再极端化,大明不亡都难!” 的相关文章

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正式起兵反叛,掀起了三藩之乱的序幕。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曾是明将毛文龙的心腹。毛文龙被杀后,耿仲明又跟着孔有德混了一阵子,后来发动兵变失败后,投降了后金。当时,皇太极正想一统中原。明将归降,对他而言,不仅是增加了能征善战的猛将...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草根皇帝之一,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大概齐都会遇到这四类人: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小人的责难和个人的努力。在这些各色人物里面,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尤为重要的。小到一介布衣,大到一国之君,想要成功...

刘虞为何会败给公孙瓒?哪些原因导致的?

刘虞为何会败给公孙瓒?哪些原因导致的?

刘虞可以说是真正忠心汉室的宗室重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门刘...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关羽为何不得善终?正史上的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曹操对他爱不释手,刘备的左膀右臂,为何晚节不保,落到被斩首。说起关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后建立大顺政权。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明朝末年,自陕西而起的农民起义席卷明朝数省之地,天下大乱。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转战和淘汰,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脱颖而出,成为起义军序列中,最有声望的首脑。本来,在此之前,后来推翻明朝...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