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

诗词文献8年前 (2016-09-27)580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姜维受诸葛亮的悉心培养,是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将领。从曹魏边疆地区一名基层官吏成长为蜀汉的大将军,姜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明代大学者李贽称其为“又一孔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盛赞:“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然而《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颇低,认为:“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三国志》将姜维与蒋琬、费祎合为一传,对于前二人尚多有褒奖之词,如说蒋琬“整有威重”,说费祎“宽济而博爱”,唯独评论姜维几乎无一句好话。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

《三国志》竭力贬低姜维,主是在三个方面:一是“粗有文武”,有一些军事才能,但是太“粗”,用这个去说一般将领倒也没什么,但姜维是蜀汉的大将军,这个“粗”与其身份形成反差,等于他才不堪用;二是“玩众黩旅”,意思是轻率地滥用武力,这个“玩众”,是说把百姓玩于股掌之上,比穷兵黩武还严重;三是“明断不周”,也就是对大势缺乏正确判断,考虑问题不周全,以致身败。

《三国志》评价蜀汉阵营众人物,基本还是公允的,即便那些有“污点”的人也较少恶语攻击,如称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并咸贵重”,但似乎对姜维刻意恶评,将姜维几乎推上蜀汉“反面人物榜”的之一名。与此同时,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却极高,认为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又称赞其“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将姜维称为“凉州上士也”。是《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有失公允?还是诸葛亮看人不准呢?

一、说姜维军事才能一般,这一点有失公允

如果说蒋琬是诸葛亮生前指定的政治上的接班人,姜维就是诸葛亮军事上的接班人,诸葛亮对姜维的军事才能评价很高。当然,那时候姜维在军事上还没有太大作为,诸葛亮的评价也许缺乏说服力。

诸葛亮、蒋琬、费祎先后死去,姜维开始以大将军的身份负责全国军事,他一贯执行诸葛亮遗志,立志北伐。以往有姜维“九伐中原”的说法,认为姜维主持的北伐共有9次,但严格说起来,加上之前在蒋琬、费祎主持下对曹魏方面的军事行动,姜维参与和指挥的北伐共有11次之多。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

这11次北伐,分别是:之一次,蜀汉延熙元年(238)姜维兵出陇右,在南安郡与魏军相持不下;第二次,蜀汉延熙七年(244)曹爽征汉中,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与王平一起大败曹爽;第三次,蜀汉延熙十年(247)姜维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第四次,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姜维再出陇西,以廖化为先锋,与曹魏多名将领在陇西展开会战,双方互有胜负;第五次,蜀汉延熙十三年(250)姜维以羌人和胡人为辅助,与魏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打成平手。

第六次,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第七次,蜀汉延熙十七年(254)姜维出兵陇西的狄道,斩魏将徐质;第八次,蜀汉延熙十八年(255)姜维率夏侯霸等兵出狄道,在洮西大破魏将王经,后魏将陈泰派兵前来解围;第九次,蜀汉延熙十九年(256)姜维再次出兵陇西,蜀将胡济进兵迟缓,蜀军被魏将邓艾击破于段谷;第十次,蜀汉延熙二十年(257)曹魏发生诸葛诞之叛,姜维趁机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至次年蜀兵撤退;第十一次,蜀汉景耀五年(262)姜维出兵与魏将邓艾战于侯和,蜀军为邓艾所破,撤往沓中。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

这11次北伐有胜有败,具体战绩是:大胜2次,小胜3次,相拒不克4次,小败1次,大败1次。从胜败对比看,胜仗多于败仗,这个结果好于诸葛亮北伐。从对手情况看,无论郭淮还是钟会都是曹魏当时最顶尖的将领,姜维略胜对手,说明他的军事才能是不容置疑的。

二、说姜维穷兵黩武,这一点没有依据

姜维24年中11次北伐,频率大约每2年一次,密度也较诸葛亮北伐低。而且,诸葛亮每次北伐动用的都是蜀军主力,人数约在10万人上下,姜维北伐规模一般不大,二三万人规模居多,还谈不上倾国之力和穷兵黩武。

蒋琬死后,姜维与费祎共同辅政,姜维认为自己熟悉陇右的情况,又能策动西北的羌人、胡人各部族为羽翼,所以在曹魏的侧翼发起进攻将其一举夺下相当有把握,但费祎对此并不支持,当然他也不能公开反对北伐,因为这是诸葛丞相生前制定的国策,于是就在暗地里做手脚,利用职权阻挠姜维调兵,姜维能调动的人马十分有限。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

费祎还对姜维说:“咱们这些人比丞相差远了,丞相尚且不能北定中原,何况我等?咱们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至于统一天下的功业,干脆等待日后出现有能力的人再去做吧,不要期望着侥幸决战而一举成功,如果不然,悔之不及啊!”面对不思进取的费祎,姜维也很无奈。

费祎之后,陈祗以侍中的身份兼任尚书令,成为处理内政的主要负责人,他开始结交宦官,宦官黄皓开始得势,黄皓的手越伸越长,干预朝政。蜀汉景耀元年(258年)陈祗病逝,黄皓进一步把持了朝政,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击那些不肯顺从自己的人。黄皓还插手军队,永安都督阎宇巴结讨好黄皓,黄皓提拔他当上了右将军,用以牵制姜维。蜀汉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奏请后主刘禅要将黄皓处死,但刘禅不同意,对姜维说黄皓只不过是个小人物,不必太在意。刘禅还让黄皓去向姜维谢罪,当然这只是装装样子罢了。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

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上面又有后主的庇护,不仅感到忧虑,甚至有些恐惧,他奏请后主,自己愿常驻沓中,该地是一个位于岷山、迭山中的小型盆地,在陇西郡、天水郡的正南方,距成都十分遥远。姜维此举,一方面是避开黄皓,另一方面是在沓中屯田,减轻百姓负担。

三、说姜维虑事不周导致身败,是没有看到形势的复杂性

曹魏景元四年(263)8月,在司马昭主持下魏军分3路向蜀汉发起了总攻,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指挥,从狄道进攻沓中的姜维,一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从祁山方向进攻武街的蜀军,目的是断绝姜维的退路,一路由镇西将军钟会指挥分别从斜谷和骆谷进攻汉中。9月,邓艾率天水郡太守王颀等部攻打姜维的沓中大营,同时指挥陇西郡太守牵弘在一旁进行牵制,又让金城郡太守杨颀进攻甘松,多路出击,令姜维四处招架。

钟会率领的一路大军从秦岭栈道进兵,包围了汉中地区的汉城、乐城等要点,姜维看到汉中情况危急,于是指挥众军拼死回援,邓艾命王颀率部紧追。正在这时传来消息,钟会已将汉中占领,姜维只得率张翼、廖化等各军集结于剑阁。10月,钟会由汉中挥师南下,到达剑阁。剑阁是蜀汉北部的重要防线,剑阁如果有失成都平原将无险可守,但剑阁地势险要,加上姜维的周密布防,钟会一时无法得手。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

但在此时,邓艾出其不意地冒险从阴平道进军,率一支人马从山中绕道来到剑阁背后的江油关。守关的蜀军不战而降,后主刘禅惊慌之下听从多数大臣的建议投降了魏军。正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闻讯惊愕不已,此时益州各郡县都收到了刘禅罢兵投降的诏书,刘禅还专门派人到剑阁,要求蜀军“投戈放甲”,蜀军将士听到后都无比愤怒,不少人“拔刀砍石”,但姜维无奈,只得投降钟会。

钟会见到姜维,故意问他:“你为何来得这么晚呀?”姜维眼里含着泪水,但一脸正色:“今天能来,已经算早的了!”钟会对姜维肃然起敬,不敢再轻慢,他让姜维仍统率蜀军原来的人马。钟会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他觉得姜维是蜀中的人才,又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刻意拉拢。钟会不仅把姜维等人的将军印信还给他们,还处处厚待姜维,出门同乘一辆车、进门共坐一张席,钟会对他的长史杜预说:“姜伯约比中原的名士毫不逊色,诸葛诞、夏侯玄都比不了他。”

后来钟会诬告邓艾谋反,邓艾被朝廷的槛车押走,钟会于是带着姜维等人到达成都。姜维看到钟会有谋反之心,就加以挑拨,以掀起魏军内斗,钟会中招,二人心里达成了某种默契。姜维的打算是鼓动钟会谋反,之后再借机杀了钟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姜维还给后主刘禅写了密信,信中说:“愿陛下再忍受几天屈辱,臣要让社稷危而复安,让日月幽而复明!”

曹魏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在成都自称益州牧,公开与曹魏决裂,钟会准备给姜维5万人马,让他作为前锋去与曹魏交战,但在成都的魏军将士大部分都不肯听从钟会的指挥,反攻钟会,钟会被杀。姜维复国的愿望未能实现,与妻子、儿女一起都死在乱军之中。姜维未能复国,不在于他考虑问题不周全,而是很多事情他根本无法左右,他只能借助别人的力量举事。要说“明断不周”,也只能说是钟会。在当时险恶的情况下,姜维仍顽强地寻找复国之策,这说明他是一个对蜀汉十分忠诚的人。

应该说,姜维是一个有能力、有志向、对蜀汉忠诚无二的人,诸葛亮没有看错人。那么,《三国志》为什么把姜维贬得那么低呢?这时因为,在曹魏看来姜维参与了钟会发起的判乱,这场叛乱表面上打击的是曹魏,其实打击的是当时掌权的司马昭。

站在司马昭的角度,必须将钟会定性为野心家、大逆不道之徒,避免有人传播阴谋论,说什么“鸟兔尽、良弓藏”。《三国志》写于司马氏正式执政的晋朝,不能不考虑司马氏对钟会事件的看法。所以《三国志》给予钟会“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的极差评,而姜维显然也受到了“株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9/86201.html

“《三国志》为何极力贬低姜维?姜维的实力究竟如何?” 的相关文章

韩滉:唐朝中期宰相、画家,传世名作《五牛图》的作者

韩滉:唐朝中期宰相、画家,传世名作《五牛图》的作者

韩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乾元二年(759年...

魏定国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五位

魏定国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五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定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定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神火将军,凌州人氏,原为凌州团练使,善用火攻。他与单廷珪一同奉诏征讨梁山,尚...

在舞蹈、围棋与诗歌方面,戚夫人有哪些成就?

在舞蹈、围棋与诗歌方面,戚夫人有哪些成就?

戚夫人,亦称戚姬,汉高祖刘邦的宠姬,赵王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刘邦和项羽大战时,途径山东定陶,遇见戚夫人。戚夫人擅跳“翘袖折腰”之舞,是当时的歌舞名家。刘邦对她十分宠爱,因觉戚夫人儿子刘如意更像自己,而屡次欲废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因此戚夫人被吕后嫉恨。约公元前194...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

《塞下曲六首·其一》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六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一作:裹)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