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十九位皇帝,李晔为何成了藩镇抢夺的傀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昭宗李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之中,一直都有这样一个现象。这样的现象就是,每当一个王朝行将就木的时候,即便有明君英主的出现也很难扭转王朝的颓势。这样的情况,在古代王朝史上,可以说比比皆是,而唐王朝的末世之君唐昭宗李晔便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的唐昭宗李晔,虽然没有此前唐宪宗、唐武宗那样成为治世之君。但是我们翻阅史料,便能发现,这个处在唐朝大厦将倾历史节点的皇帝,放在此前的中唐时期就算成不了治世之君,起码也能成为一代守成之主。
根据《旧唐书·昭宗本纪》的记载,唐昭宗李晔本人“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奇雄俊,有会昌之遗风。”可见,唐昭宗李晔在晚唐时期,完全是一个称得上贤明的君主,而史书更是将其同唐朝一大中兴明君唐武宗相提并论。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史料中被成为有“会昌遗风”的唐昭宗,后来却成为了藩镇抢夺的傀儡。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唐昭宗李晔完全配得上“会昌遗风”这四个大字。这是因为,李晔似乎继承了此前唐武宗的衣钵。在继位之初,便对当时唐王朝内部猖獗的藩镇,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因此,如李克用、李茂贞这样当时中原地区势力庞大的藩镇,在当时都受到了唐昭宗削藩的冲击。这样看来,唐昭宗还是很有作为的,但也就是他的一系列削藩举动,反而使得自身最终沦为了藩镇抢夺的傀儡。
在唐昭宗削藩之战中,对唐王朝影响更大的莫过于对李克用的讨伐之战。这场伐李克用之战,虽然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但是这场大战却对唐昭宗的最终命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时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早已不是中唐时期“河朔三镇”同唐王朝对立的简单局面。在“黄巢起义”后,中原地区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了群雄并立逐鹿中原的局势。而这中间李克用、朱温、李茂贞等等,纷纷拥兵自重。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下,朱温意在联合中原军阀,以及唐昭宗共同讨伐李克用。而唐昭宗最终也糊涂的被朱温绑上了战车。
李克用的实力不必多说,并非是一次简单的讨伐能够解决的。战斗力并不强的唐朝军队,最终被李克用杀得丢盔卸甲。对李克用讨伐的失败,可以说产生了两个极其消极的影响。一来,唐昭宗对臣子的讨伐失败,以及昭宗本人最后同李克用的妥协,使得唐王朝的声望大减。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本就失去驾驭的各地藩镇,更加藐视唐朝皇帝。再者,李克用实际上在“黄巢起义”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联合其他藩镇李克用的讨伐,间接也加深了各地藩镇节度使的离心力。
历史上在伐李克用之战失败后,唐昭宗的处境旋即便急转直下。在这之后的唐昭宗先是要逃往李克用那里,后又被宦官韩全诲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挟持。以至于,最后落到了朱温的手中。当然,唐昭宗这样颠沛流离的命运,不能仅用伐李克用之战的失败来概括,唐昭宗能如此落魄,同唐朝皇帝手中缺少必要的军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黄巢起义”被平定后,唐朝的神策军实际上也已经名存实亡,而唐昭宗在位时期,虽然极力扩充军力,但军队战斗力始终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当时,李茂贞率领军队进逼长安的时候,重新组建的神策军,居然不战自溃。由此可见,唐昭宗时期唐朝实际上已经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挽救危局。
其次,唐昭宗的命运同整个唐王朝的命运,可以说是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唐昭宗本人有昔日唐武宗的风范,但是这个时候的唐王朝却不能跟武宗一朝相提并论。在唐僖宗之后,天下各地的节度使,实际上已经完全脱离了唐王朝的控制,而唐朝皇帝似乎也成为了如周天子一般的存在。可见,从历史的大角度上来看的话,唐王朝的大势实际上已经到了很难扭转的地步。
历史上的唐昭宗李晔,可以说是一个出现在错误历史节点的皇帝,因为凭借其自身的特质,他本可在中唐时期大展文治武功,但是生不逢时所接手的恰巧是晚唐这个烂摊子。在其被朱温挟持后不久,唐昭宗便被朱温的手下,刺死于宫殿之中。可怜的唐昭宗李晔,在死前却没有禁军救驾,最终殒命于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