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你曾经对哪一个历史人物误解更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1-03)300

魏徵。

大家对魏徵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大概是:

(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

唐太宗和魏徵这一君一臣可以说是历史上典型的明君贤臣的典范,但凡电视剧里要演个什么大臣拼死上谏,必定要举“唐太宗和魏徵”的例子,大臣必定是一副将生死置之度外,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样子。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魏徵那副铁骨铮铮、忠肝义胆的样子了,至于唐太宗和魏徵的故事那更是多得不得了。

唐太宗本来在玩鸟(鹞),魏徵突然进来了,太宗只好把鸟捂在怀里,等魏徵禀告完事情出去了,鸟也被太宗活活捂死了。

还有唐太宗准备出门打猎,魏徵又来了,问太宗“您老出去玩儿啊?”太宗怏怏一笑,“不敢不敢,哪能啊?我回去干活!”。

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让我们觉得魏徵是个要么不怕死,要么嫌命长的忠耿之人。

其实历史上的魏徵不但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不怕死,更算不上是忠臣。

魏徵不怕死的原因

要说魏徵不怕死,更好的例子是他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意见都敢提,敢脸红脖子粗地跟唐太宗吵架,最根本的原因是魏徵本来就干这个活、吃这碗饭、拿这份钱。

他是个谏官。

(唐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旧唐书·魏徵传》

魏徵的工作就是给皇帝提意见,你这个做得不对,那个做的不好,如果唐太宗是个圣人,或者魏徵是个怂人,他基本就下岗了。作为提建议的官员,整天跟在皇帝 *** 后面“是是是,对对对,好好好,了不起了不起”,唐太宗还找他干嘛?直接组织一个拉拉队就行了。可要是换了别人,如果一个将军整天指着唐太宗鼻子怼,唐太宗不杀他才叫有鬼。

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

魏徵的敢言直谏,最主要还是取决于他的工作性质。

还有一个让他这么不怕死,敢于用最激烈手段上谏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忠。

魏徵的不忠

你曾经对哪一个历史人物误解最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

要说历史上的忠臣还真的算不到魏徵的头上,很多人都知道魏徵原本是太子李建成手下谋臣,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本事要杀魏徵,被魏徵慷慨激昂地一怼,李世民幡然醒悟,将魏徵收入麾下,从此君臣一心,共同开创贞观之治。

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旧唐书·魏徵传》

其实太子建成已经是魏徵的第五任老板了,也就是说到了唐太宗已经是第六个接盘的。

魏徵最早其实是隋朝官员,在元宝藏麾下当个书记员,之一任老板:元宝藏。

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旧唐书·魏徵传》

李密一看魏徵帮元宝藏的信极好,觉得写信的人一定也很厉害,魏徵顺理成章地投入李密麾下,一见如故,哪还知道元宝藏是谁?立刻给李密献了《十策》,第二任老板:李密。

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旧唐书·魏徵传》

然而魏徵没来得及在李密手下发光发热,李密被王世充打败了,李密投降李渊,魏徵也觉得跟着李密没什么前途,也投降了。第三任老板:李渊。

及密败,徵随密来降,至京师,久不见知。——《旧唐书·魏徵传》

魏徵在李渊手下,也得不到重视,想自己做出点成绩,主动请缨劝降徐世勣,辛辛苦苦劝降成功,还没等回去领功,窦建德打来了,魏徵被抓,一怕死,他又投降了,窦建德对他也不错,给了他个官当当。第四任老板:窦建德。

俄而建德悉众南下,攻陷黎阳,获徵,署为起居舍人。——《旧唐书·魏徵传》

又没多久窦建德被李渊打败,魏徵一怕死再看又是老熟人,继续投降吧!这次李渊把他送给了太子李建成。第五任老板:李建成。

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旧唐书·魏徵传》

玄武门之变后,迎来魏徵第六任老板:唐太宗。

你曾经对哪一个历史人物误解最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

这么一个多次投降,多次改换门庭的人,在儒家学术盛行的时代,以“忠诚”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但凡魏徵没那么直谏,这个人在史书上肯定被骂臭了,说不定出个什么投降次数最多榜单,魏徵必定榜上有名。魏徵想要改变这一切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出功绩,还必须是大功绩,大到能掩盖他之前47年人生所做的一切。

魏徵花了16年,并且实实在在地做到了。《旧唐书》的魏徵传九千字左右,用来记叙魏徵前47年人生,六易其主的事件,仅仅850字左右,而他辅佐唐太宗的事迹,足足8200多字,这才使得后世给了他“一代名相”的高赞,唐太宗给了他“以人为镜”的赞扬。

另外,魏徵这个人挺黑的啊,唐太宗用他可是需要大勇气的,魏徵典型“跟谁谁倒”,隋朝为官,隋朝亡了;跟了李密,李密败了;跟了李渊,被李世民逼得退位了;跟了窦建德,窦建德又被李渊打败了;跟了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了。

魏徵,你上辈子真的没做什么亏心事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1/103206.html

“你曾经对哪一个历史人物误解更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 的相关文章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拥兵10万,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

高堂隆: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死时犹遗令薄葬

高堂隆: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死时犹遗令薄葬

高堂隆(?-237年),字升平。泰山郡平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高堂隆少年时为诸生,最初任泰山督邮。黄初年间任堂阳县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任陈留太守、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青龙年间,明帝多造宫殿,高堂隆为此上疏切谏。后迁侍中、太史令、...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常璩(约291年 — 约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人,东晋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王安石则是北宋167年历史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北宋诗人,你第一时间是不是想起了苏轼、欧阳修,或者是黄庭坚、司马光,如欧阳修的“新旧女婿”,苏轼的“拊掌唤鱼”,司马光砸缸等等,通过他们的一些诗和发生的一些趣事,更让我们对...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荆州名士集团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

谢万:东晋时期大臣、名士,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东晋时期大臣、名士,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