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汉武帝是怎样对祖母窦太后进行疯狂报复的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5-23)461

汉武帝刘彻的权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如果没有聪明的母亲,刘彻成为皇帝几无可能。因此,刘彻深知自己的权力来之不易。而继承皇位之初,刘彻并没很快享受到皇帝的一言九鼎之势。正是因为这些坎坷,使刘彻一生之中都在打造至高无上之权。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均不容许出现权力的挑战者。

避其锋芒

汉武帝刘彻的即位过程比较复杂,这与其非嫡长子、非皇后所生有很大关系,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他即位后,仍面临着两股势力的打压,即其祖母和母亲。起初,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刘彻即位时只有16岁,对如何治理天下也是比较懵懂。而刘彻具有天生叛逆的性格,决定了他对时下的一些礼制很不满意,但他并没有很好的改革办法。碰巧,他认识了董仲舒这个人,董仲舒的一番话让他决定推崇儒术。于是,他开始重用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两个儒生,进行了一些礼制改革。这一切都被其祖母太皇太后窦太后看在眼里。窦太后一直崇尚黄老思想,这与刘彻正在推行的儒家思想相左。窦太后十分生气,大骂刘彻:“臭小子,刚即位就想改天换地,翅膀硬了吧?”之后,开始粗 *** 预朝政,迫使汉武帝刘彻革去赵绾和王臧的官职,停止改革。

 揭秘:汉武帝是怎样对祖母窦太后进行疯狂报复的

*** 配图

此事,对刘彻来说,有一种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的感觉。刘彻也是非常生气,敢怒而不敢言。如果是一般的无知皇帝,或许还想和祖母争斗一番。但刘彻深知,自己根本没有实力与祖母展开较量。而汉初吕后把持朝政的事实,让刘彻明白不能与祖母对抗。另外,刘彻更明白一个事情,那就是祖母年事已高,没几年活头了。自己还不到20岁,没有必要与其争个鱼死网破。最终,刘彻决定利用年龄的优势,耗死祖母窦太后。于是,刘彻反而更加尊敬窦太后,承认自己的错误,说自己年少无知。此后,有什么大事,都要向窦太后禀告。权力欲望极强的窦太后,这才对这个孙子越来越满意。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即位的第六年,他都积极配合窦太后的决策,甘愿做一个执行者。

然而,就在窦太后刚刚驾崩后,刘彻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而且特别快。首先,他在朝堂上指出:“窦太后之死,是国之不幸,必须要厚葬,举行隆重的葬礼。”他要求窦太后的两个亲信重臣负责操持窦太后的葬礼,并说:“你们办事,我放心。”而这两位重臣也确实尽心竭力,将葬礼办得很好,朝廷上下都很满意。但此时,刘彻突然变脸,鸡蛋里挑骨头,愣是说葬礼办得不好,便革去了这两个重臣的官职。其他官员还没看出名堂,都暗自大夸皇帝:“吾皇真是孝顺,葬礼都办成这样了,他还是觉得不够。可见,这祖孙俩关系太好了。”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汉武帝刘彻又连续罢除了窦太后安排的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换上一班自己的人马。众官员这才明白:“闹了半天,皇帝都是装的啊,这祖孙俩的关系太差了,这以前怎么一点儿也没看出来呢?”

刘彻不仅欺骗了祖母窦太后,欺骗了所有官员,也包括自己母亲。刘彻母亲王太后原本还想效仿其婆婆窦太后,把持或干预朝政。但此事之后,她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以祖母窦太后为核心的强大的外戚实力瓦解了,母亲王太后的外戚势力也被震慑了。自此,汉武帝刘彻真正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点评:性格叛逆、张扬的汉武帝刘彻,在权力未完全掌控在手中时,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局势,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方式。但“韬光养晦”对于刘彻这种性格来说,真的是很难,这从他此后迅速、疯狂的报复可以得到证明。这也同时表明,汉武帝刘彻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愿意作出任何牺牲,其权力欲望极强,谁也不能侵犯和干扰。

 揭秘:汉武帝是怎样对祖母窦太后进行疯狂报复的

*** 配图

颁布推恩令

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后,为了使刘氏江山稳固,提出“非刘不王,无功勿侯”的权力方针,大量分封刘氏子孙。此举表面上虽能有效防止他姓抢夺刘氏江山,但实际上埋下了更大的隐患。据调查,汉初全国共有59郡,十个诸侯国共占有其中的42郡,在总量上超过中央直辖的郡,诸侯国拥有超过全国一半的土地;全国人口1300余万,诸侯王国即占了850多万。在这种情形下,强大的诸侯国完全不理中央的政策,稍小的诸侯国也联合起来与中央进行对抗,出现了权力过于分散的局面。而汉文帝(刘彻的祖父)时期的淮南王、济北王等诸侯造反,汉景帝(刘彻的父亲)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更是给汉朝中央的统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刘彻自七岁被立为皇太子以后,就明显感觉到自己要比其他兄弟更受尊重,但是越来越不明显。后来他才明白,自己真正的势力范围仅限于中央管辖地区。即位后,他越发感觉到这个皇帝当得有点儿窝囊。当然,刚即位时,他连管辖中央地区的实权都没有。如何对付诸侯国,一直是刘彻最头疼的问题。这时,云游四方的饱学之士主父偃在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未受到礼遇后,来到长安,提出解决诸侯问题的推恩令。

刘彻看了之后,大喜,当天晚上就要求主父偃进谏,拜为郎中令。并在此后一年中连续升迁四次。其实,刘彻对推恩令并不陌生。这个办法,汉文帝时期,贾谊就曾提出过,但执行出了问题,结果不了了之。汉景帝时期,晁错提出了削藩策,削权意图过于明显,直接引发了“七国之乱”。因此,刘彻就一直想找一个更好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实际上,刘彻看到主父偃的推恩令之后,大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推恩令是当年贾谊主张的改进版,可以掩人耳目,便于执行;二是找到了执行政策的更佳人选主父偃。而“好的政策加好的执行者”的配备方式,使汉武帝刘彻在其统治生涯中,一直受益。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呢?字面含义是推行恩惠的号令,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恩惠。各诸侯国定下的嫡长子继承诸侯王位的方式,使诸侯的其他子嗣受到冷落,而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也觉得这个事情不好弄。推恩令则是要求其他子嗣同样将被封侯,但受嫡长子的管辖,封地由嫡长子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分配。此举,使诸侯国的实权得到分化,不会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集权的地方力量。为日后削侯而不会引起叛乱奠定了基础。但这种政策,稍微聪明点儿的诸侯还是能够发现问题的,可能不会就范,并加以阻拦。而针对这个情况,主父偃则被派上了用场。当年云游各诸侯国之时,主父偃为了获得一官半职,做了不少功课,了解各诸侯国的一些内幕。

于是,对于有抵抗或不执行推恩令的诸侯国来说,主父偃通过揭露诸侯王的隐私来解决问题。主父偃的招数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确实很管用。很快,燕、齐两个诸侯国被取消了,其他诸侯国也是人人自危。这样几番下来,汉武帝刘彻达到了削藩的目的,但主父偃成为了众矢之的。这时的刘彻表现出了极为冷酷的一面,丝毫不念及主父偃的功劳,顺应诸侯之意处死了主父偃。而各诸侯国也更加惧怕汉武帝刘彻,他所代表的中央权力空前集中。

点评: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际上做了很多工作。推恩令的实施是最有影响力、最有效的工作之一。各诸侯国君王虽与刘彻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但在刘彻一心想要缔造的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佛挡杀佛,神挡杀神”。

征讨匈奴

刘彻被称为武帝,与其崇尚武力有很大关系。刘彻在位54年,与匈奴征战时间长达40多年。而且他改变了自汉高祖刘邦以来的对待匈奴的和亲政策,由守转攻。对匈奴征讨的不断胜利,使刘彻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相对于诸侯之乱的内部问题,来自北方的匈奴之祸更令大汉王朝头疼。实际上,自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统治时期,北方的匈奴一直都是中原地区更大的外患。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率领十几万大军攻打匈奴,可是反而被匈奴在白登城围困七日,后来通过贿赂手段方才得以逃脱。大汉王朝领教了匈奴的强大,此后,通过称臣、和亲等方式维持着双边关系,一直维持到汉武帝初期。

但汉武帝刘彻一直想对此作出改变。早在其即位的第二年,刘彻就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借此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实现对匈奴的战略包围。第八年,他带领群臣共同讨论,设下了惊天奇谋马邑之战。但由于走漏了消息,此战并未获得成功,但却成为大汉王朝向匈奴正式宣战的标志。此后,汉武帝刘彻又亲自决策部署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对于具体的用兵时间、出兵地点、 *** 、攻击方向,刘彻都事无巨细,总揽无遗。

 揭秘:汉武帝是怎样对祖母窦太后进行疯狂报复的

*** 配图

三大战役之后,匈奴远没有过去猖狂,漠南也再没有匈奴的王廷存在。匈奴躲在漠北苦寒之地不敢再对汉朝有非分之想。刘彻对匈奴发动的决战最终取得了圆满的胜利,所做的战略设想全部成功实现。当然,刘彻为击败匈奴,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阻碍,这也成为后世质疑汉武帝刘彻的更大原因。

刘彻如果继续和亲政策,双方大规模的战争也不会出现。但依刘彻的性格特点,他怎么可能会坦然接受别人的“统治”呢?自即位之初,在祖母窦太后那里受过几年的“管制”之后,他发誓再也不会由任何人控制,包括自己的母亲在内。他更是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视为大汉王朝的更大耻辱。仇恨的种子早已在内心深处种下,而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欲望将此点燃。

他认为,解决这种纷争,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通过武力手段。而对匈奴的大规模的征讨行动,不仅可以高度集中整个国家的军事权力,削弱诸侯国的军事势力。同时还可以将个人的威望、权势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因此,汉武帝刘彻征讨匈奴,仍是围绕着建立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核心思想而进行的。

点评:相对于历代皇帝来说,汉武帝的权势是更大的,这种权势不仅体现在大汉王朝的内部,也体现在外部。汉元帝时期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的一句话,最能代表汉武帝的对外权力思想,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窝里横”是很牛,但最牛的还是对外也横的君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5/127235.html

“ 揭秘:汉武帝是怎样对祖母窦太后进行疯狂报复的” 的相关文章

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麾下五子良将里,张辽作为一个降将能够入选,而且位居首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所谓的“五子良将”和刘备的五虎大将都是后世民间的一个俗称,或者说是演义。这里的“良将”就是指能征善战或者说是勇冠三军。“五子良将”通常是指代曹操时代麾下的五位军事主...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还把胤...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康熙却很怕太子胤礽夺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有的没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虽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玄武门之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玄武门政变发生时,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来,又同意了他的大将尉迟敬德的建议,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明明李世民已经亲手射死了李建成,所谓“死者为大”,更何况是兄长,是太子,为什么李世民还要割下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的头呢?为了说明这...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的感情如何?

平阳公主,西汉时期公主,汉武帝刘彻同母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众所周知,大司马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她是汉武帝的贤后,而卫青后来又迎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很多人认为汉武帝重用卫青,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是他姐夫,而他又是汉武帝的姐夫,其实则不然,卫青迎娶平阳公主是在其成为大将军之后。...

裴炎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他犯了什么错

裴炎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他犯了什么错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唐朝宰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裴炎是唐朝宰相,在帮助武则天掌权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最后却被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杀死。那裴炎到底与武则天发生了什么矛盾,导致自己身首异处呢一,出身名门裴炎出身河东裴氏,为当世有名的世家大族,因此自幼受到良好...

评论列表

星辰
星辰
21分钟前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充满了权力斗争与战略决策的智慧,他面对祖母窦太后的压制,展现出隐忍和智慧;通过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征讨匈奴彰显国家威严和权威统一之决心令人钦佩不已!其治国策略及对外政策均显示出卓越的历史眼光和政治手腕。,可谓一代雄主也体现了学者应有的深邃思考和精准判断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