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疑案:花蕊夫人香消玉殒的千古之迷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五代十国就至少出了四位以貌美如仙,诗赋似锦而得名的“花蕊夫人”。
一位是前蜀内枢密使潘炕的爱妾赵解愁,据史料记载,赵解愁“有国色,喜为新声及工小词”,是最早被人喻为“花蕊夫人”的。
二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宠妃,大小徐氏姐妹中的妹妹小徐妃,即徐惠妃,其诗词歌赋俱佳,特别是百首《宫词》留传至今。
三位是南唐后主李煜之妃,闽人之女,雅好赋诗,人称“小花蕊”。
四位是后蜀主孟昶的宠妃徐慧妃,一说姓费,别号“花蕊夫人”,精工诗词,曾仿照前蜀《宫词》亦赋《宫词》百首,蜀亡后入宋。这几位“花蕊夫人”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擅写作,工诗词,据说,又都写过脂香粉艳的《宫词》。如此一来,不但留传后世的《宫词》,究竟出于哪位“花蕊夫人”之手成了千古迷案,竟连几位花蕊夫人香消玉殒的原因也成了千古之迷,其中,尤以后蜀花蕊夫人的死因更是迷雾重重。
后蜀花蕊夫人因为才貌俱佳,在国亡家灭,丈夫孟昶又被赵匡胤毒杀后,不得不委身于杀夫仇人,每日强颜欢笑,虚与委蛇,遭受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摧残,最后还是死于非命。因此,被后世予以特别的同情,故而传说也就特别多。
*** 配图
特别有意思的是,后蜀的花蕊夫人与前蜀的花蕊夫人还有很近的血缘关系。据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记载:孟昶为帝初,有怪物到徐光溥家的井中饮水。他母亲说,前蜀时有这种怪物到吾家井中饮水,先主王建娶吾家女为妃,今又至此,必为吉兆。果然,她女儿不久就被孟昶选入宫中,封为慧妃,号“花蕊夫人”。徐光溥的祖父叫徐耕,曾任眉州刺史,前蜀的大小徐妃正是徐耕之女,而后蜀的徐妃是徐光溥之妹,因此,前蜀的花蕊夫人便是后蜀的花蕊夫人之姑,费姓一说似可归零。
自古红颜多薄命,花蕊夫人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历来就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死于赵光义之手。宋人邵博在《闻见近录》中这样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嫔妃宴射于后苑,赵匡胤举杯劝赵光义畅饮。赵光义回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为我折枝花来,我便畅饮。”就在赵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时,赵光义用弓箭将其射死,随后流着泪,抱着赵匡胤的腿说:“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远离酒色!”赵匡胤虽心中不快,却没有责怪他,而是“饮射如故”。
而北宋末年的《铁围山丛谈》则说,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光义也十分喜爱她,但无从得手。一次,从猎后苑,花蕊夫人在侧,赵光义“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不管赵光义是何原因射死花蕊夫人,反正花蕊夫人是死于赵光义之手。
至于赵光义为何要杀花蕊夫人,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一说赵光义高风亮节,以社稷为重,不顾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边的“红颜祸水”。
二说赵光义出于羡慕嫉妒恨,我得不到的,你也不能得到,不惜毁灭一代美貌才女。
三说因为花蕊夫人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说了对赵光义不利的话,因此赵光义挟嫌报复。
*** 配图
个人认为,之一条解释基本不成立,因为赵光义自己就是个好色之徒,后来他对南唐李煜的小周后的贪婪和强占,就是典型例证;第二条解释也有些勉强,赵光义虽然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但绝不会为一个美女而开罪赵匡胤,坏了自己的接班大事;如此看来,第三条解释最为靠谱,没接班前,赵光义在兄长面前表现得极为谦恭韬晦,低声下气。但他的忍耐有个底线,就是不能影响他接班,花蕊夫人既然影响到了他的接班,则必除之而后快。最后,不是还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吗?
第二种说法主要见于蔡东藩的《宋史演义》,说是赵匡胤和花蕊夫人缠绵了几年后,有些审美疲劳,花蕊夫人也美色减退,赵匡胤就移情别恋,宠幸上了一个姓宋的美女,“是时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话说得好:‘痴心女子负心汉’。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夺去此席,倒也罢了,谁知太祖的爱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长门漏静,谁解寂寥?痛故国之消亡,怅新朝之失宠,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谢,玉殒香消。”蔡东藩写的东西,虽渲染夸张,但可读性强,只是稍失之于严谨,且姑妄听之。
还有一种说法更为传奇,就是将花蕊夫人之死与宋朝更大的疑案“烛影斧声”联系在一起了。《烬余录》甲编说,赵光义平日在赵匡胤面前曾多次夸赞花蕊夫人的才貌,后蜀主孟昶死后,赵匡胤立马召花蕊夫人徐氏入宫,徐氏的才貌艳惊宋太祖,因此,赵匡胤将她留在身边长达十年之久。这天晚上,赵匡胤因病卧床,到了半夜,陪伴他的赵光义见叫他不应,便乘机调戏徐氏,赵匡胤醒后看到此景,遂用身边玉斧向赵光义砍去,于是,兄弟俩扭打了起来。赵光义夺过玉斧,反将兄长砍伤。随后,赵光义急匆匆回到自己的府第,等到皇后来时,赵匡胤已奄奄一息了。第二天,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矫诏继位为宋太宗。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大宋王朝之一疑案“烛影斧声”的发生,导火索就是宋太宗调戏花蕊夫人。
*** 配图
再有一种近乎神话的说法是,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后蜀主孟昶投降了,花蕊夫人也成了宋军的俘虏。赵匡胤见花蕊夫人生得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嫔妃。可是,花蕊夫人被送宋宫后仍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昶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回宫时看见,追问画像为何人,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知。”所幸当时赵匡胤并未深究,而宫中嫔妃皆照图绘像,祈仙送子。于是,送子之神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到了晚清,索性将把张仙男身像改为了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因此被尊为送子娘娘了。
据说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了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杀死,花蕊夫人的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由于同情花蕊夫人的不幸,又将她尊为芙蓉花神。
个人认为,相比较而言,花蕊夫人死于赵光义之手还是比较靠谱一些,其余都是后人同情弱者心情的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