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什么却拒官近百次?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1-02)210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青年时期就得到晏殊等朝廷重臣的赏识,被喻为“洛阳才子”,在士大夫间口碑极好。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北方辽国大兵压境,要求宋朝割让关南十县之地,战火一触即发。战争和割地,当然都不是一贯以泱泱大国自居的宋朝所能接受的。当时,朝廷急需一位能臣干将赴辽谈判,然而,辽国气势汹汹,赴辽如同赴死,大臣们无一敢蹚这趟浑水,宰相吕夷简推荐了时任知制诰的富弼,官轻势微的富弼不但接受了宰相的推荐,而且在面对皇帝时慷慨陈词:“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宋仁宗非常感动,提拔他以枢密直学士使辽,富弼却说:“国家有急,义不惮劳,奈何逆以官爵赂之?”坚决推辞了这一任命。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什么却拒官近百次?

*** 配图

在使辽的过程中,面对咄咄逼人的辽国国主,富弼动之以情,晓之以利,时而义正词严,时而委婉规劝,经过数轮艰难曲折的谈判,最终以“二十万岁币”与辽签订了和约,花钱换和平,使辽国取消了南侵计划,免去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和失去领土的危险,并带来了此后长达四十八年的南北友好。此行,富弼的确不辱使命,劳苦功高。不过,当宋仁宗要厚赏他,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时,他又非常诚恳地推辞说:“增岁币并非是我的真实意愿,目前西夏扰边,朝廷无法他顾,因此,对于辽国的无礼要求,我不能以死抗争,只好用此权宜之计,这哪有什么功劳呢?赏赐,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庆历三年,宋仁宗拟用富弼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军机大臣,这种职务只有军功卓越、年长德高的大臣才可能任命,他“辞之愈力”,宋仁宗改授他为略次的“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他接受了。当年七月,宋仁宗又以他使辽之功,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富弼面见皇帝说:“目前与辽国修好,边境无事,百官会说这是使辽之功,一旦辽国撕毁和约,卷土重来,我则百口莫辩,罪不容诛,请您不忘辽国轻侮之耻,卧薪尝胆,以图振兴”,他把任命诏书当面还给了宋仁宗,再一次拒绝了委任。

富弼以京东路安抚使出知青州(今山东益都)期间,恰逢河北大水,流民涌向京东,富弼没有推卸责任,而是设法腾出公庐私舍安置灾民,动员所辖地方官府和富户捐粮救灾,开放山林河泊,任流民取以为生,又募数万饥民为兵,通过多种形式,共救活濒临死亡的灾民五十多万人。为此,宋仁宗又要提拔他为礼部侍郎,富弼认为这是作为地方官的本身职责,“辞不受”。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什么却拒官近百次?

*** 配图

至和二年(1055年),经过多岗位历练、创造了许多佳绩的富弼,56岁高龄时,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当上了宰相,堪称众望所归。嘉祐三年(1058年),富弼母亲去世,他辞官奔丧。宋代有“丁忧”制度,官员父母去世,应弃官居家守制,服满再行补职,但对于宰相,皇帝常常在其“丁忧”未满,就提前召回,称为“起复”。富弼归家后,宋仁宗一直没有安排其他人接任,而是虚位以待。不久,思贤心切的宋仁宗就连连下诏,要求富弼复职,富弼却以这种只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起复”制度,不宜施于太平之时为由,连续五次上书,态度非常坚决地拒绝了皇帝的复职要求。

富弼一生克己奉公,忠君爱国,年老以后,更不贪权恋位,而是“多称疾求退,章数十上”,入仕五十余年,累计拒官近百次,是士大夫间难得的谦谦君子。其实,在宋朝士大夫间,像富弼这样多次拒官的,还大有人在,翻阅《宋史•列传》,“固辞,坚辞,力辞,辞不受,辞不已,辞不就……”,这些在今天看来异乎寻常的词语,当时的使用频率却非常高,几乎俯拾即是。这是为什么呢?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什么却拒官近百次?

*** 配图

从富弼的这些拒官行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宋朝的用人方向和官场风习。前面也说了,宋朝取仕讲究才学,讲究德行,讲究能力,违反这些条件,靠送人情走后门拍马屁之类的手段,是绝对考不出个进士或者状元来的,是绝对跑不出个学士宰相来的。同时,宋朝士大夫拒官也并非真喜假拒、装模作样,而是发自内心、真实表达的。他们一个个都是学出来的、修出来的、干出来的,懂得珍惜岗位资源,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的突击提拔、违规提拔乃至暗箱操作,是会被御使们弹劾的,是会被同僚们耻笑、被唾沫淹没的。而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认为当官要有官品,德才与位子相称;升官要能服众,名声与提拔对等。于是,升得太快时,辞;破例太多时,辞;与孝道相矛盾时,辞;与嫌(避嫌)、亲(涉亲)、籍(同籍)相冲突时,辞。

所以,拒官成为宋朝官场风习,许多人甚至数十上百次地拒官,便不是一件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11/155445.html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什么却拒官近百次?” 的相关文章

朱标作为太子兄弟有那么多 他们为何不敢抢夺太子之位

朱标作为太子兄弟有那么多 他们为何不敢抢夺太子之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标当太子时,为何没有任何一个皇子敢跟他争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标是朱元璋的太子。早在朱元璋起义封王的时候,朱标就被册封世子。洪武元年,朱元璋统一全国进而登基,朱标理所应当成为了太子。登基后朱元璋一直扶持太子,而所有的儿子里从没人跟朱标抢位置...

李纲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纲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为什么当时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街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奇才的其实聊聊无几,司马懿和陆逊可以算一位,而大家最熟悉最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吧,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专家,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手,就...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动手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动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懿在曹操时期慢慢崛起,但是曹操知道司马懿的才能,而且曹操文武双全。只要曹操在世,司马懿不敢生异心的,曹操能够驾驭住司马懿,司马懿能够心甘情愿地为曹魏效命。曹丕即位后,能力有限,要想守好...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毋庸置疑是战国末年一位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嬴政13岁在秦国称王。虽然在此之前,吕不韦曾经在赵国有恩于嬴政,但出于诸多政治目的和私人恩怨,嬴政最后还是将吕不韦削官,到头来吕不韦不得已饮鸩自杀。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吕不韦其人吕不韦是战国末...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还不知道: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孙吴...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而立弘历为继承人,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因为当时弘时是雍正皇帝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虽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实际上他是长子,而且他比弘历大七岁。要说雍...

张彦远:唐朝画家、绘画理论家,擅长书画,精于鉴赏

张彦远:唐朝画家、绘画理论家,擅长书画,精于鉴赏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