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朝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有怎样的条件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13)150

东汉末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民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还要从我国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说起。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废除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已经建立起了有系统的官吏任免制度,并形成了一系列法律。1975年发现的云梦睡虎地秦墓,在死者的身边堆放着许多束竹简,上面抄录了不少秦国的法律,而其中就有《置吏律》和《除吏律》,也就是任命和免除官吏职务的法律。

秦国(朝)的时候,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最基本的有三条:首先家里要有钱。当初韩信还没投奔项羽楚军与秦朝为敌的时候,在家里游荡,就是因为他是个没钱没势的普通百姓,不能被推荐做个小吏。其次要会写字,熟知法律。不管你相信不相信,隶书这种文字样式居然就是秦代的狱吏发明的。据说他们要写的文书太多,容不得他们慢吞吞地用高贵典雅、字形繁复规整的篆书来写,所以就发明了这种在当时算做“简化字”的隶书写法。

再者就是至少要十七岁以上,才有担任官吏的资格。《尉律》上写得明明白白:学童十七岁以上、会写“讽箍书”九千字才能为官。这些当然只是做官的最起码的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被“推择”。

接下去的汉朝,在初期也基本上按照这个标准和办法来选择各级官吏。但是逐渐地就发现,这个办法好是好,可是在吸引人才方面,还不够广泛。毕竟除了懂法律、会写字的办事人员之外,国家还需要更多的其他方面才能的人才啊。于是,在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就下了一条“求贤诏”,要求各地推选“贤士大夫”。文帝的时候,又开始实行举“贤良”、举“孝廉”,不过还没形成一条固定的制度。等到汉武帝的时候,一套新的选官制度才算基本成形了。

建元元年(前140年),也就是汉武帝即位的之一年,十月,武帝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武帝亲自对这些人进行了以古今治国之道为主题的策问,应对的人有一百多名。著名的学者董仲舒,就是在这次策问中被武帝赏识,任命他做江都相。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正式诏令全国,命全国各地郡国各举孝廉一人。

通过察举和征辟措施,西汉武帝时期朝廷上真是人才辈出,济济一堂。儒雅者,有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者,有石建、石庆;直言不讳者,有汲黯和卜式;推举贤能者,有韩安国、郑当时;赵禹、张汤为之制定法律,司马迁、司马相如则都有一支生花妙笔;滑稽人物有东方朔、枚皋,应策答对有严助、朱买臣;唐都、落下阅精于历数,李延年精于音律;桑弘羊是理财高手,张骞、苏武成为出使的英雄;大将有卫青、霍去病,临终受命还有霍光和金日碑……

到了东汉,仍然沿用“察举”和“征辟”的选官制度。顺帝时候,更是下了一道诏书:“郡国举孝廉者,限制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儒生要通章句,文吏要能够写奏章,才能应选。如果其中有出类拔萃的特别优秀人才,像颜渊、子奇那样的人,可以不受年纪的限制。”除了上面所举的宗资辟除范滂为功曹的例子,还有比如安帝建光元年(前121年),下令让公卿及以下至郡国守相等各举有道之士一名;大将军邓鹭曾辟除弘农杨震为自己的幕府,后逐渐升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司徒、太尉等职;而汝南太守王龚,以袁阀为功曹,又辟召陈蕃等为属吏——这位陈蕃,少年时就怀抱“大丈夫当扫天下”的志向,后来官至太尉,与宦官势力斗争到死。

秦朝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有怎样的条件呢?

然而东汉时候,“察举”和“征辟”制度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了。一方面,有好名好事之徒钻这一制度的空子,为自己博取声誉。例如有一个叫樊英的南阳人隐居在壶山,年轻的时候就以学问品行闻名于海内了。这样的人才如何能不举荐,不征召呢?州郡前后来礼请他,他不 *** ;公卿分别以贤良、方正、有道等名目举荐他,他不去。就连安帝专门赐策书召他,他也不前往。

顺帝即位以后,又一次派使者带着策书、礼品,前去礼聘,樊英推说自己病得很重了,还是不肯赴京。这样高尚的人,皇帝都征辟不到,怎么能表明皇帝求贤若渴的态度?顺帝下诏把郡县长官骂了一通,让地方上套上马车,务必把这位如此有名的人士送上京来。到了京城,甚至用轿子把樊英抬到了皇帝面前,樊英仍是借口有病,不愿就职。皇上于是派太医为他看病,每月送上美酒。又专门为他设了高坛,让公车令为他开路,尚书给他领路,皇上赐给他几、杖,待以师傅之礼,赐他高官。

秦朝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有怎样的条件呢?

这位樊英果真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天下引颈而待。结果他给皇帝出的几个主意都平平,让倾慕他名声的人们大为失望。可是通过这几招,樊英无疑已经名利双收。另一方面,这两项选官制度都必须经过推荐的程序,而当朝纲废弛、奸人当道的时候,他们所举、所征、所召的人与他们只能是一丘之貉,使朝廷和地方上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哪管有没有真才实学,是不是真正的国家栋梁呢?他们所举荐的“秀才”(即“茂才”),连字都不识;举荐的“孝廉”,根本都不赡养自己的父亲。所谓的“寒素清白”,其实贪污枉法,残暴百姓,什么都做得出;所谓的名将呢,干脆连杀鸡都害怕,哪有什么胆子去迎敌打仗?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在文章开头引用的那首民谣,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进行了淋漓的揭露。顺帝不是下过一道限制“孝廉”年龄的诏书吗?可是时间一长,郡国守、相根本不把这条限制放在眼里。有一次,广陵郡推荐了一名孝廉名叫徐淑,年未满四十。长官诘问他,他大言不惭地回答说:“诏书上不是说像颜回、子奇那样的奇才,不受年纪限制吗?”尚书令左雄在一旁冷眼旁观,这时冷冷地冒出一句:“当初颜回闻一知十,孝廉你又闻一知几呢?”

等到东汉末年,社会政治日益腐败,又爆发了规模巨大的黄巾军起义,东汉 *** 名存实亡,“察举”和“征辟”也不可能执行下去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8635.html

“秦朝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有怎样的条件呢?”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冯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冯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至祖父时落籍江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

孙夫人当初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回去

孙夫人当初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回去

对孙夫人为什么要离开刘备?为什么不回到刘备身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离开刘备,不能怪她,她也是被骗了。从《三国演义》里的描写来看,孙夫人对刘备,感情是很好的。孙权在周瑜的建议下,以国太生病为由,要接孙夫人回娘家探母——接出嫁的姑娘回家省亲,这在古代社会,也是很常见...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恂(?—约311年),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市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晋朝安乐公。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刘禅立刘恂为新兴王。咸熙元年(264),蜀汉灭亡,刘恂跟随刘禅东迁洛阳。泰始七年(271),刘恂继承父亲...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

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还不知道:韩信被杀,除了功高盖主,后世还流传了五大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史称“兵仙”,他的一生打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带兵以“多多益善”闻名,战场上屡次出奇制胜,是我国历史上神将的代名词,智慧和狡黠的化身。但是韩信也是另一个成语的代名词,这个成语叫做“狡兔死、...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时,杨洪历任诸郡吏。刘备定蜀,任杨洪为功曹。诸葛亮向杨洪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刘备征吴失利,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

三国时期魏延始终攻不下陈仓,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魏延始终攻不下陈仓,是因为什么?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率军北伐期间,被小小的陈仓守将郝昭一两千人阻挡,魏延久攻不下,诸葛亮也无计可施,还下令差点斩了魏延。那么,小小的陈仓,怎么如此难打?陈仓守将郝昭又是什么人物?诸葛亮最后打来下了吗?先说...

羊续:东汉大臣、清官,廉洁自律,有悬鱼太守的美称

羊续:东汉大臣、清官,廉洁自律,有悬鱼太守的美称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