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担任宰相后做了什么?为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杨国忠,唐朝宰相、权臣,他升任宰相后,清算李林甫余党,为安史之乱埋下伏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前因:王鉷被杀
752年,王鉷被杀,杨国忠正式接任了王鉷的权位,升任御史大夫,开始挑战李林甫的地位。
后果:安史之乱爆发
755年,杨国忠入相后清除异己,排挤左相陈希烈,又与安禄山争夺相位。755年,争夺相位失败的安禄山被杨国忠逼反,安史之乱爆发。
过程始末
一、杨国忠正式成为执掌大唐的宰辅
公元753年,一场政坛地震在唐朝朝廷上猝然发生,十余年以来为玄宗监护朝堂的权相李林甫猝然去世,新近崛起的贵胄杨国忠接替了李林甫担任右相,正式成为执掌大唐的宰辅。
李林甫的时代在杨国忠手中走向终结,而大唐则开始向着深渊迈出步伐。那么,杨国忠究竟是如何跻身大唐更高的权力层,他担任宰相又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
二、杨国忠得到了李林甫的信任
开元、天宝时期,大唐王朝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治下达到繁盛的顶点,人口繁茂疆域辽阔,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当玄宗步入晚年,他开始耽于享乐而疏于治理朝堂。幸运的是,李林甫在此时成为了宰相。
李林甫是个精明老练、果决狠辣的能臣,在玄宗远离朝堂的十多年里,他兢兢业业地为玄宗看守着大唐的朝廷,并残忍地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敌。但随着新的挑战者不断涌现,强如李林甫也愈发感到有心无力。
752年,又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进入了大唐的核心权力层,开始挑战李林甫的权威,李林甫对朝堂的统治也将在他的手中走向终结。这个人,就是杨国忠。
杨国忠早年十分穷困,在蜀地剑南节度使的军队中担任小吏。但胆识手段过人的杨国忠很快借助节度使章仇兼琼的力量,结好后宫的杨贵妃并攀上亲戚关系,以外戚的身份登上了朝堂。
杨国忠开始在长安做官后,以干练的财政能力迅速博得了唐玄宗的欢心,从而进入了御史台。此时右相李林甫正在兴起大狱残酷杀害政敌,杨国忠抓住这个机会大肆铲除李林甫的政敌,和李林甫紧密协作,得到了李林甫的信任。
三、杨国忠削弱了李林甫的军权
尽管李林甫先后铲除了韦坚、李适之等有力的政治敌手,但他旧的同盟者中却转化为新的敌人。原先依附李林甫的御史大夫王鉷,因为权势的增长产生了野心,开始对李林甫的统治产生威胁。为了应对这个敌人,李林甫扶植杨国忠与王鉷抗衡,杨国忠开始活跃起来。
杨国忠的崛起很快就对王鉷产生了威胁,精于政争的杨国忠很快找到了将王鉷置于死地的机会。752年4月,王鉷的弟弟王銲谋反,杨国忠作为主审立刻将王鉷也牵涉入案中,意图将自己的政敌王鉷直接消灭。察觉到杨国忠权力膨胀的李林甫感到不妙,打算对王鉷救护。但杨国忠向皇帝说,王鉷谋反应该族灭,李林甫的计划落了空。
752年5月,杨国忠接过王鉷的权位正式担任御史大夫,并由此与李林甫走向对立。精明的杨国忠在李林甫所倚重的人群中找到了盟友,他首先联合了世称懦弱、屈居李林甫之下而形同傀儡的左相陈希烈,抓住王鉷案的机会开始向李林甫发难。由于李林甫曾试图救援王鉷,杨国忠和陈希烈便以此为切入点向玄宗进言,将李林甫和王鉷谋反案相关联。多疑的玄宗由此疏远了李林甫,李林甫的圣眷也受到了打击。
除了左相陈希烈,杨国忠还得到李林甫的盟友安禄山帮助。作为节度使的安禄山,一直想要做宰相,为了剪除李林甫的势力,杨国忠和安禄山一起,逼反了李林甫的副手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杨国忠抓住这个机会逼李林甫辞去了朔方节度使的职位,削弱了李林甫的军权。
四、杨国忠正式接替李林甫继任右相、文部尚书,位极人臣
李林甫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虽然他已经重病在身,但仍然试图反制杨国忠。753年,南诏入侵唐朝边境,李林甫趁机将杨国忠逐出朝堂,让他担任剑南节度使抵御外寇。
但杨国忠动用杨贵妃的关系,劝说唐玄宗让自己召回长安,杨国忠成功躲避了前线战事,回到了朝堂。不久之后,李林甫病逝,杨国忠正式接替李林甫继任右相、文部尚书,位极人臣。
结论:
杨国忠入相后为巩固权力大肆清算李林甫余党,排除异己,但最终无法控制李林甫留下的政治体系,安禄山被杨国忠追逼过急,最终发动叛乱,安史之乱就此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