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苏洵为什么要在《辨奸论》中用王衍隐射王安石?

诗词文献6年前 (2018-09-14)410

苏洵为什么要在《辨奸论》中用王衍隐射王安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欺世盗名,最早典出于《荀子·不苟》篇。文中荀况举例“卫国大夫史鱼以自己死后不要入殓来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子瑕”和“齐国田仲宁肯种菜也不愿做官”两件事情,指出史鱼和田仲“盗名于暗世者”所带来的危害。

事实上,相较于史鱼和田仲的作为,将西晋时期的朝臣王衍称作欺世盗名要更为贴切。在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一篇散文《辨奸论》中,作者借着点评王衍、卢杞等历史人物的机会,通过对比映照的手法以古论今,隐射北宋朝政。那么,这个王衍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被几百年后的宋朝文豪“挂念”呢?

苏洵为什么要在《辨奸论》中用王衍隐射王安石?

原来王衍出身琅琊王氏,是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家世上佳,在当时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模式下可谓占尽上风。不仅如此,他年轻时就长得一表人才,举止文雅,又对老庄哲学颇为精通,在京都洛阳非常出名。如此名门望族、玄学领袖,就连晋武帝的丈人杨骏也仰慕其名望,希望将自己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他。奈何王衍对外戚杨家不屑一顾,佯装生病、满口胡言,杨骏只好作罢。

自此以后,王衍更加自命不凡,整天清谈空论,对世俗事务绝口不提,更不愿沾染与钱财相关的东西。一次,他的妻子待他入睡以后,故意将许多铜钱铺设在床前,等他醒来下床踩到铜钱之后,满脸皱容的叫婢女取走,言语间甚至没提“钱”字。这件事情后来传遍洛阳,成为一段美谈,王衍的名望也就更高了。

此后,朝廷注意到了王衍的存在,他也凭借这些清高的表现而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后来更升任成为尚书令,其女儿也被选到宫中做了愍怀太子的妃子。只是好景不长,晋惠帝司马衷能力低下、智商有问题,不能处理朝政,于是大权逐渐被皇后贾南风把持。很快贾后就派人处死了杨骏,后又设计诬陷并非她亲生的愍怀太子司马遹谋反,并将其废为平民。此后,西晋朝局大变,外戚贾家独揽大权。

愍怀太子出事以后,王衍为怕连累自己,赶紧向贾后上表请求解除自己女儿与愍怀太子的婚姻。自此,朝野上下才看清了他并非标榜的那样清高。苏洵在《辨奸论》中直言“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在苏洵看来,即便王衍称得上是一位欺世盗名之徒,但若非晋惠帝昏庸无能,即便有千百个王衍也难以祸乱天下。

那么,作为北宋著名的文人的苏洵,他究竟为何要在《辨奸论》中阐述王衍等人的“欺世盗名”之举,其所以古论今的对象又是当时北宋朝堂中的何人呢?这就需要从苏洵创作《辨奸论》的时间背景分析了。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农民抗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导致中枢朝廷持续处于财政危机之中,加之北方辽国和西夏的威胁,统治基础松动。为此,宋仁宗时期,范仲淹曾主持庆历新政,通过整顿吏治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进入宋神宗时期,在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入朝推行更为全面彻底的改革,即王安石变法。

相较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然而由于他用人不当、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等原因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尤其是包括青苗法等围绕理财、耕种的政策,在地方上均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恶意破坏或利用。正因如此,后来宋神宗死后,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也旋即遭到废除。

相较于王安石等新党人士,以司马光、苏洵为首的旧党一派一方面并不认同其“废除祖制”的做法,毕竟“祖宗之法”正是宋朝文人制衡皇权的一把利器;更为重要的是激进的变法活动导致的一系列乱象(包括朝堂上排除异己、地方上政策伤农)引发了士人不满。苏洵的《辨奸论》事实上就是代表旧党发出攻击王安石的之一声。

当然,苏洵的《辨奸论》通篇笔锋犀利,却多论断而少事实依据,虽说是“见微知著”,但有牵强附会和强词夺理之感。他的儿子苏轼就对其中语句不以为然,认为言过其实了,更不可能认同王安石乃欺世盗名之人。毕竟,相较于王衍之流,王安石变法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巩固宋朝统治、改善百姓生活的。

欺世盗名,最早典出于《荀子·不苟》篇。文中荀况举例“卫国大夫史鱼以自己死后不要入殓来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子瑕”和“齐国田仲宁肯种菜也不愿做官”两件事情,指出史鱼和田仲“盗名于暗世者”所带来的危害。

苏洵为什么要在《辨奸论》中用王衍隐射王安石?

事实上,相较于史鱼和田仲的作为,将西晋时期的朝臣王衍称作欺世盗名要更为贴切。在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一篇散文《辨奸论》中,作者借着点评王衍、卢杞等历史人物的机会,通过对比映照的手法以古论今,隐射北宋朝政。那么,这个王衍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被几百年后的宋朝文豪“挂念”呢?

原来王衍出身琅琊王氏,是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家世上佳,在当时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模式下可谓占尽上风。不仅如此,他年轻时就长得一表人才,举止文雅,又对老庄哲学颇为精通,在京都洛阳非常出名。如此名门望族、玄学领袖,就连晋武帝的丈人杨骏也仰慕其名望,希望将自己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他。奈何王衍对外戚杨家不屑一顾,佯装生病、满口胡言,杨骏只好作罢。

自此以后,王衍更加自命不凡,整天清谈空论,对世俗事务绝口不提,更不愿沾染与钱财相关的东西。一次,他的妻子待他入睡以后,故意将许多铜钱铺设在床前,等他醒来下床踩到铜钱之后,满脸皱容的叫婢女取走,言语间甚至没提“钱”字。这件事情后来传遍洛阳,成为一段美谈,王衍的名望也就更高了。

此后,朝廷注意到了王衍的存在,他也凭借这些清高的表现而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后来更升任成为尚书令,其女儿也被选到宫中做了愍怀太子的妃子。只是好景不长,晋惠帝司马衷能力低下、智商有问题,不能处理朝政,于是大权逐渐被皇后贾南风把持。很快贾后就派人处死了杨骏,后又设计诬陷并非她亲生的愍怀太子司马遹谋反,并将其废为平民。此后,西晋朝局大变,外戚贾家独揽大权。

愍怀太子出事以后,王衍为怕连累自己,赶紧向贾后上表请求解除自己女儿与愍怀太子的婚姻。自此,朝野上下才看清了他并非标榜的那样清高。苏洵在《辨奸论》中直言“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在苏洵看来,即便王衍称得上是一位欺世盗名之徒,但若非晋惠帝昏庸无能,即便有千百个王衍也难以祸乱天下。

那么,作为北宋著名的文人的苏洵,他究竟为何要在《辨奸论》中阐述王衍等人的“欺世盗名”之举,其所以古论今的对象又是当时北宋朝堂中的何人呢?这就需要从苏洵创作《辨奸论》的时间背景分析了。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农民抗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导致中枢朝廷持续处于财政危机之中,加之北方辽国和西夏的威胁,统治基础松动。为此,宋仁宗时期,范仲淹曾主持庆历新政,通过整顿吏治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进入宋神宗时期,在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入朝推行更为全面彻底的改革,即王安石变法。

相较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然而由于他用人不当、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等原因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尤其是包括青苗法等围绕理财、耕种的政策,在地方上均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恶意破坏或利用。正因如此,后来宋神宗死后,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也旋即遭到废除。

相较于王安石等新党人士,以司马光、苏洵为首的旧党一派一方面并不认同其“废除祖制”的做法,毕竟“祖宗之法”正是宋朝文人制衡皇权的一把利器;更为重要的是激进的变法活动导致的一系列乱象(包括朝堂上排除异己、地方上政策伤农)引发了士人不满。苏洵的《辨奸论》事实上就是代表旧党发出攻击王安石的之一声。

当然,苏洵的《辨奸论》通篇笔锋犀利,却多论断而少事实依据,虽说是“见微知著”,但有牵强附会和强词夺理之感。他的儿子苏轼就对其中语句不以为然,认为言过其实了,更不可能认同王安石乃欺世盗名之人。毕竟,相较于王衍之流,王安石变法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巩固宋朝统治、改善百姓生活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10074.html

“苏洵为什么要在《辨奸论》中用王衍隐射王安石?”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诰简介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发布《大诰》,也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

孙新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位

孙新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位

孙新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小尉迟,琼州人氏,出身军官子孙,随兄长孙立驻防登州。他与妻子顾大嫂开酒店为生,后因搭救表弟解珍、解宝,劫狱反登州,上梁山入伙,并参与祝家庄卧底。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位,上应地数星,担任东山酒店掌店头领。征方腊后授武奕郎,最后返回登州。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

孟康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位

孟康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孟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孟康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玉幡竿,真定州人氏。他原是船匠出身,奉命监造花石纲大船,因杀死提调官,弃家到饮马...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末殉节官员范景文简介: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明末殉节官员范景文简介: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译文及注释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留连:即留恋,舍不得...

《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注释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

从《襄阳对》与《隆中对》来看,庞统与诸葛亮谁更厉害?

从《襄阳对》与《隆中对》来看,庞统与诸葛亮谁更厉害?

庞统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从庞统的《襄阳对》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可以看出结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具体来说,庞统虽然能力强,但是行事不稳,急功近利;诸葛亮稳扎稳打。所以刘备总是让庞统随军,多献奇计,各种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干;诸葛亮适合留守后方,他性格持重,又是正人君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