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结束后是如何打扫战场的?如何处理尸体?
说到古代人打仗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有讲究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后打扫战场都是一项必做的工作,而打扫战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处理战死沙场的死尸,包括敌人的,这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主义,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瘟疫的滋生,而这种工作通常都是由胜利一方承担的。至于处理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五种:
方式一:就地掩埋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通常战胜一方会将己方的士兵单独立坟掩埋,以求袍泽入土为安。至于敌人的尸体,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通常会集中进行掩埋,挖几个乃至几十个大坑,将尸体推进去掩埋完事,甚至直接寻找天然的深沟大壑,将尸体扔进去了事。
长平古战场遗址尸骨坑
例如秦赵长平之战,根据现代对长平古战场遗址的发掘来看,秦军在处理赵军尸体时,便选择了很多的天然沟壑,直接将赵军尸体扔进去掩埋了事,这种 *** 比较省时省力。
方式二:放任不管
当然这里指的放任不管,主要针对的是敌人的尸体,己方的尸体通常还是会进行处理的。于是这些尸体便被原封不动的仍在了战场上,任由鸟兽虫蚁分食,最终腐烂化成白骨。杜甫的《兵车行》里面便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词句。
不过这种处理方式并非适用于任何时候和环境,一般情况下天气严寒,或者风沙较大、环境干燥的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情况下尸体并不容易腐烂变质,从而导致瘟疫的发生。当然,也有故意弃之不顾,令其产生瘟疫的做法,例如曾经的蒙古大军,甚至将死尸直接用投石车扔进对方城内,故意制造瘟疫。
方式三:纵火焚烧
由于古人讲究一个“入土为安”,虽然生前为敌人,但毕竟死者为大,再加上大量焚烧尸体产生的气味可想而知,因此我国古代很少采用这种方式。西方采取焚烧处理尸体的方式则比较多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火焰有净化人灵魂的作用,这样能够使得死者升入天堂。
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挖坑这种苦力活,也有效避免了产生瘟疫的不良后果,但想要大规模的燃烧尸体同样不是易事,毕竟尸体可不是个易燃物,到了近现代还可以通过浇汽油来助燃,在古代可就没有这么好办了。
因此,这种方式通常只能用于处理较少的尸体,如果尸体多大成千上万具,这个工作量同样难以估量,恐怕这也是这种 *** 在西方较为流行,但在东方很少出现的原因之一,毕竟西方和东方在战争规模方面,还是存在天壤之别的。
方式四:筑造“京观”
《东周列国志》中有“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的记载,而明朝时期,张辅奉命进攻安南,也曾杀死两千多名战俘筑京观”。
这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将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一方面可以炫耀自己一方的战绩,另一方面则对敌人形成巨大的威慑。
当然,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进攻一方获胜的情况下,毕竟是在敌国领土,就算产生瘟疫己方损失也不会太大。
方式五:充作食物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残忍,但历史上并非没有出现过。《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中便有“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的记载,当时曹军粮草供应不足,曹军便以人肉夹杂在军粮之中,供士兵实用,而且一吃就是三天。
在军粮匮乏的情况下,采用这种丧心病狂的处理方式倒也情有可原。而在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少数胡人政权,更是专门将老人孩子和妇女充作军粮,他们将此称之为“两脚羊”,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综上所述,古代战场上处理死尸的办法通常便是以上五种,其中就地掩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他几种则比较少见,这也是现代通常会在古代战场遗址发现“尸坑”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