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在古代战争中,粮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0-28)241

古话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场大仗要想打赢,粮食和物资必须提前准备好。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爆发,赵军40万人因为粮草不济而选择突围,最终惨败。秦朝末年,项羽派兵断了秦军粮道,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曹操火烧袁绍军粮,袁绍大败,曹操从此称霸北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孙子兵法》也曾说: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一、以粮为先:粮食对战争双方重要性

在古代战争中,粮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为主的战场,粮食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关键。“粮食”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之一是狭义的粮食,指士兵们日常食用的食物。第二是广义的粮食,不仅包括士兵所能果腹的所有东西,还包括战马所使用的草料。

关于粮食对战争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诞生许多至理名言,如《兵法百言法部粮》说道:

食者,民之天,兵之命。

南宋著名的诗人辛弃疾曾在《稼轩集钞存》中提出,

用兵制胜,以粮为先。

为何粮食在战争中如此重要呢?实际上,总结下来,有四点原因:

之一,人是铁饭是钢,只有粮食才能够维持战士们的生命。

第二,战士们只有吃得饱,才能发挥出气力,维持战斗力。若都饿得手无缚鸡之力,则战必败 。

第三,充足的粮食,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能够提升士气、让士兵没有后顾之忧。

第四,充足的粮食,能够让战略部署更加从容,可速战、也可缓战、可正面迎敌,也可以围攻让对方消耗。(下图为古代军中的鐎斗,可以用来分发粮食,也可以用来煮饭)

司马迁在《史记·张仪传》中说: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意思是,如果你的粮食不够多,你不要和对方打持久战。正是因为粮食对战争极其重要,因此粮食的后勤保障,就更加让战争双方重视。若是前方打仗,因为粮食没有运到,数十万将士嗷嗷待哺,那这仗没法打。不仅是在进攻时,在防守时也同样需要大量的粮食。《管子》曰: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

意思是,城池的守卫,虽然在于兵,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粮食。在东汉末年,曹操对军粮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不仅在官渡之战中火烧袁绍的粮库,还采用谋士枣祗和韩浩的建议,让流民和士兵参与屯田,以至于曹操的军粮充足,为曹操扫平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古代战争中,粮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以粮为先”是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体系的更大特点,这条铁律至今不变。

二、师行粮从:粮食储备的必要性

粮食固然重要,但在战场上,若国库本身就无粮食,岂不悲哀?所以,接下来要说道的是粮食的储备。

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周朝,就有了军粮的储备制度。国家要想备战,必须要做好军粮的储备,若国库空虚,不管是主动的战争还是被动的战争,都没有底气打赢。《管子》云:

有积蓄则久而不匮。

因为,粮食不是及时产物,它需要通过耕种、成长、收获、征收和加工,这个周期少则半年,多则更长。民以食为天,再加上劳动人民自己还要留部分粮食果腹,若遇上灾荒年月,不一定能够承担上缴的税赋,因此,适当的军粮储备,才能保证战争中有充足的粮食。

为了做好粮食的积蓄,古代采用两个途径:

之一,“积委”制度。从周朝开始,历代王朝就建立了“积委”制度,《周礼》记载: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 ;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也就是说,沿途的这些“委积”机构,平时积蓄粮食,若遇到战事,都作为战时的储备粮。

第二,个人储备。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粮草不济的情况,士兵的身上也要带粮食,因此有“人持干粮三斗,可用数旬”的说法。

但是,战场上也有极端的情况,如果真遇到前方鏖战,后方粮草运送不来的情况,也有“食一切可食之物”的,包括各种野菜果子,甚至宰杀战马为食的。

在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徐寿辉、张士诚、方国珍等争夺地盘,朱元璋的谋士朱升给朱元璋提出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方面让朱元璋“缓称王”,以免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提醒朱元璋“广积粮”,为此后统一天下做准备。正是朱升的这九字方针,奠定了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基础。

三、师行粮从:粮食的运输的关键性

有了粮食储备,若粮食运送不到前线,一切都是徒劳的。在战场上,粮食的运输至关重要,有“师行粮从”的说法,军队走到哪里,粮食就要送到哪里。因此,军队除了前方有战士在拼命,还要在后方设置运粮官和运粮渠道,保证粮草的补给。

古代没有机械,运输全靠人力和畜力,再加上道路条件恶劣,长途的运输十分艰巨,若再遇到恶劣的天气等,前线将士们恐怕难以为继。

因此,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中,对运输保证极其重视。《孙子兵法》云:

国之贫于师者 :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南宋末年,蒙古人围困襄阳,襄阳城内本来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可是因为蒙古人围困日久,无法坚持,城外的军民趁着汉水上涨的机会,将粮食送到城内,解决了城内的军士们的饥荒。可见,粮食运输的关键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古代的粮草运输,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运粮者在路上本身是要消耗粮食的,毕竟,他们也要吃饭。也就是说,运粮的路途越远,不仅在运输时间上没有优势,在运输重量上也会消耗更大。对此,在《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曾说:

在古代战争中,粮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六斛四斗为钟,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言远费也。

意思是说:以六斛四斗为一个单位,若需要将粮食送到1000里的距离,每送20个单位,就要消耗1个单位。也就是说,每1000里要消耗掉5%的粮食。这还是在顺利的情况下,若遇到天气、道路等原因,损耗更大。《三略》中就曾说道,运粮其实就是在减少百姓的口粮,很多时候,若战争和运输消耗的粮食过大,民众饥饿,就会造反。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军队粮草运输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古代发明了戍边的士兵屯田等制度,以减轻粮食运送的压力。但在荒漠作战等特殊地理环境下,粮食运输还是要提前解决,才能保证己方的胜利。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五次出兵漠北,都能乘胜而还,就是因为明朝在粮食运输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军事中的粮食运输,也在在发展,例如到了明清后期,朝廷积极发展漕运,漕运的发展让粮草运输的速度和数量大大增加。

四、断其粮道:粮道侵袭的相互性

粮食的运输,除了要克服人力消耗、粮食损耗、道路、天气挑战外,还要应对另一个风险,那就是敌军的偷袭。古代战争中,有一个扼敌人咽喉的战术,叫“断其粮道”,因为一旦敌方失去了粮食的持续供应,军心将会大乱。但“兵者,诡道也”,你能断敌军粮道,敌军也能断我们的粮道,所以说,粮道的保护,是军事上的必修课。

《草庐经略》曾指出:

夫粮饷之道,系吾军咽喉,存亡通塞,成败攸关。长虑却顾,岂容怠缓!

可见粮道之关键,特别是大军侵入敌人境内的时候,因为粮道要伸到敌境之中,被袭击的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古人在运粮时一般采用以下几种 *** ,来避免粮道被断。

之一,派重兵保护,这个是常用之法。强大的军力可以抵抗敌方的袭击,但对己方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

第二,派大量的军探,在运粮途中,派出大量的军探,将周围的地形、敌人的情况全部摸清楚,以避免被袭击。这种 *** ,虽然负担较轻,但古代没有高科技侦查设备辅佐,军探的侦查难免有错漏,有时候反被对方利用,造成损失。

在古代战争中,粮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第三,使用掉包计等方式,但这也不是常法。还有一种,如《孙子兵法》所言,干脆不带粮食,靠夺取对方的粮食来生存。如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就采取这种方式来突袭匈奴,但局限性较大。

整体来说,军粮的运送之路,确实十分凶险。因此,在中国古代的兵书上,对如何“保护粮道”很少论述,却对“断其粮道”的论述较多。例如,楚汉之争时,刘邦让萧何镇守关中,源源不断地为自己输送粮食。而派彭越断掉项羽的粮道,将项羽逼入绝境。

五、古代军队的粮草保障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古代军事的后勤保障包括粮食、兵器、衣物、战马、药品等多方面,但粮食的保障居首位。通过论述,粮食保障体系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

之一,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历史战争的持续研究。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的粮食保障体系,有利于全方位了解古代的战争,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战争提供了新的思考。

第二,对于商业领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世界大格局下,贸易战、金融战络绎不绝,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粮食保障体系,可以应用于非军事的其他领域,为我们“保护自己”提供新的思路。

第三,在军事领域的直接应用,这方面不做具体论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古代王朝的更替,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更加凸显其魅力。希望借助于本文,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历史战争中的粮食保障体系。在建军节之际,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7800.html

“在古代战争中,粮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的相关文章

在古代,如果宫女出宫之后会去哪里?

在古代,如果宫女出宫之后会去哪里?

封建王朝时期,宫女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皇宫之中,除了地位尊贵的皇上、后妃以及皇子公主之外,还有着众多的宫女和太监。太监们的下场自然是十分凄惨的,毕竟已经失去了生儿育女的权力,而宫女们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宫女们在宫中的生活,自然是不幸福的,毕竟需要以奴才的身...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有哪些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有哪些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提起隋唐英雄,很多人都知道有十八条好汉,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隋唐十八条好汉,还有跟十八条好汉名单部分重合的四猛、四绝、十三杰、八大锤,除了除秦琼、单雄信 、尉迟敬德、来护儿等人,基本都是虚构。基本虚构并不等于完全虚构,比如被误认为是完全虚构的前三名和第七名,在史书中上...

萧子云:豫章王萧嶷第九子,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萧子云:豫章王萧嶷第九子,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萧子云(487年-549年),字景乔,南朝齐宗室,南朝梁史学家、书法家、文学家,“三萧”之一,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王萧嶷第九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勤奋学习,文采过人,善于草隶。建武四年(497),受封新浦县侯。梁武帝即位后,历任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司徒左...

历史上真实的李隆基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李隆基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倘若说起唐朝,世人都会想到一幅盛世景象,而将唐朝带上盛世之路的人包括了唐太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但是对于唐玄宗,人们的争议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此人虽然给唐朝带来了盛世景象,但是却也给唐朝带来了衰败。正是因为唐玄...

为什么说刘秀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刘秀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说刘秀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刘秀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对刘秀和中华民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秀是中兴君主,为何人们又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为什么?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制封建社会当中,有着许多的帝王在后世的评价里面褒贬不一,因为他们有过大功劳足以铭记于史册之中,却也有着一些错误的决断在当时或者未来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670-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苏颋自幼聪明过人,后进士及第,初授乌程县尉,迁太子左司御率府胄曹、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等职,迁工部侍郎,其父苏瑰死后袭...

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方面,张九龄有哪些成就?

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方面,张九龄有哪些成就?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

古代兵马俑到底是什么制作的 真的是用真人浇筑而成的吗

古代兵马俑到底是什么制作的 真的是用真人浇筑而成的吗

还不了解:古代兵马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兵马俑是否用真人烧制?一具兵俑裂开后,千古谜题终于真相大白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兵马俑》坐落在陕西,距离西安三十七公里的临潼区东,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相...

评论列表

贾强
贾强
3周前 (09-11)

在古代战争中,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历史爱好者对此深感认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不仅是对古代军事策略的精准概括更是对历史的深刻洞察!通过对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粮食安全体系的了解和研究让我受益颇丰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让我更加钦佩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