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25)12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国和燕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中华上千年的历史中,有两类人最为常见,遗臭万年的罪人和流芳百世的英雄。可也有一种人,明明犯错却因此成就美谈,明明同样的对外战争,却因对手的不同,时而软弱,时而强硬。这种充满矛盾的人物代表之一,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将廉颇。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一、千古佳话“主人公”

廉颇是一位被广泛熟知的战国名将,但是他被人熟知可不只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更是因为他与蔺相如的一段佳话——将相和,而他也正因“负荆请罪”而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作为战国鼎鼎有名的四大名将之一,却作为教育后人的榜样广为流传,不可不谓之独特。

但在真正的历史中,看到廉颇一生参加的那几场残酷战争,也许廉颇并不只是“负荆请罪”的妙人。在长平之战和鄗代之战接连发生,在当时也几乎是关乎赵国存亡的两场战争,但在这中间,对于不同的国家,廉大将军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二、“唯唯诺诺”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无疑是我国千年历史上经典战役之一,赵国的战败直接导致其再无力与秦国争雄,而我们总是津津乐道它的后半段,纸上谈兵的赵括和过于暴虐的白起(坑杀十四万赵军战俘)等等,可这被人不重视的前半段——赵国名将廉颇和秦国大将王龁对峙,也同样精彩。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公元前二六零年,秦王派大将王龁出兵韩国上党。上党太守直接献上党与赵,上党百姓也大都逃往赵国。因为接手上党,加上与秦国的新仇旧恨,赵国在秦大军压境时,举全国之力出兵,随即在长平展开激战,史称长平之战。

刚开始,作为主将的廉颇当时手下只有十万人马,这还是临时赶来的。相比势如破竹,士气高涨的秦军,赵军免不了且战且退,连作为前线据点的二樟城和光狼城也被秦军攻陷。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但是这几个月的失败不是没有意义,廉颇在对战当中逐步摸清了秦军的真实实力与状况。秦强赵弱实力不对等是事实,为了更有效的对抗秦军,廉颇用休整军队“以逸待劳”代替赵王要他尽快出兵的命令。赵王对于廉颇的做法很是恼火,原本就不清楚战场真实情况的他,还有奸臣进献谗言,以为廉颇这是惧怕秦军故而不出兵。

后来又听信谗言将他换成了没有丝毫实战经验的赵括。赵括与经验丰富的王龁对阵,后果可想而知,赵国战败,但是秦国也只是惨胜,如若不是真的没有粮食了,白起也不能就地坑杀那被俘的四十万赵军,可见秦国当时也是强弩之末。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长平之战后,秦国也元气大伤,由此看,廉颇的“闭门不出”政策是对的,对秦国只能拖垮他,后来也是秦国实在拖不起了,秦国才不得不让人贿赂赵王宠臣进谗言,将廉颇换成赵括。如若廉颇在前期听从赵王命令直接草率出兵,那能也就没有后来以少胜多的鄗代之战了。

三、以少胜多的经典——鄗代之战

公元前二五一年,赵燕之间的鄗代之战爆发。也可以说,是燕国看赵国战败国力大伤,当时的燕国丞相栗腹向燕王提议出兵赵国,想趁火打劫“捞些好处”。

虽然长平之战战败,赵国也元气大伤,但幸而廉颇尚未失去赵王的信任,面对这场敌众我寡,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廉颇临危受命,赵王将赵国仅存的二十几万兵力全部委托给了廉颇。但是,这次的廉颇却一改对秦国的“软弱”,上来就主动出击。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首先,廉颇令大将乐乘率兵五万,于代地牵制南下燕军。他自己则率其余主力人马,在鄗地与燕军主力展开激战。此时燕军远远多于赵军,可是长途跋涉和骄傲轻敌的燕军又怎能打得过背水一战、退无可退的赵军呢。

正所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虽然,鄗代之战时廉颇已年过古稀,却丝毫不见老态,也没有了先前对阵秦军时的“软弱”,以少胜多,大胜来犯燕军,并乘胜追击连下燕国五座城池。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因鄗代之战的胜利令廉颇封相,从长平之战到鄗代之战,都是以弱对强,虽然对待方式颇为矛盾,对秦“软弱”,对燕“强硬”,可这也是廉颇充分分析彼此优劣势,审时度势后有针对性的作战策略,正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也许就是一代名将交给我们的又一个道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22619.html

“秦国和燕国相比 廉颇对待两国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的相关文章

万历皇帝亲政后,有没有想过解决宗室问题?

万历皇帝亲政后,有没有想过解决宗室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明实亡于万历”,那么万历皇帝亲政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想过解决宗室人太多,耗费太大的问题呢?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七年(1579年)正月,明朝600多名宗室子弟因为未经朝廷批准擅自结婚,被告到朝廷。万历皇帝朱翊钧对此很重视,为此召见了内阁首辅张居正,...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与李治是真爱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传统历史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普通人谈情说爱天经地义,帝王之家便是一种虚无或浪费。所以,普通人生活的超然,帝王家的生活庸俗,以致于人们宁肯相信潘金莲曾经爱过武大郎,也不愿相信唐玄宗爱过杨玉环。而当圣洁的爱情摆...

刘弘是什么出身?他为何会被百官废黜

刘弘是什么出身?他为何会被百官废黜

刘弘,大汉帝国第四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西汉后少帝四年(前180年),皇太后吕雉病死,陈平与周勃等文武百官却发动诛吕安刘政变,将后少帝囚禁,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后少帝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又没有大错,为何百官却非要将其废黜并杀害呢一,出身皇室刘山出身西汉皇室,为汉惠帝之子,因此自小...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胡皇后在朱瞻基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后来因无子被废后。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胡善祥,她被明宣宗朱瞻基废黜后,就受到了张太后的同情。此后宫中但凡要举行宴会活动,张太后就会把胡善祥引到孙皇后的上首去坐。这也是对明宣宗无声的抗议。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上...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徐夫人,吴郡富春人,吴郡豪族徐琨之女,又称徐妃。在谢夫人卒后成为讨虏将军孙权第二任妻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无宠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废黜。除了吴主权徐夫人以外,其弟孙翊之妻亦姓徐。前者多称徐夫人或徐妃,后者则多称为徐氏。人物生平徐氏最初嫁予吴郡陆氏...

良妃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良妃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帝妃嫔。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康熙是一位痴情的皇帝,爱江山也爱美人。他一生的挚爱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但良妃卫氏确实是他后宫宠妃里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良妃身上,有两个显著的标签:一个是皇八子胤禩的生母;一个是出身包衣组织即辛者库。...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