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皇帝为何对都城问题如何纠结?为何最终选定顺天府?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03)180

明朝都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一提及明朝的首都,为众人所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定都,而所谓的应天府也就是南京。后来,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通过发动靖难兵变,将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后成功篡位,成为大明第三位皇帝,他将首都迁到自己曾经做藩王时的封地北平府,后改称北京,为顺天府。

明朝皇帝为何对都城问题如何纠结?为何最终选定顺天府?

但很少人知道,明朝至少有三代皇帝一直在不断纠结定都的问题。一直到大明第六位皇帝朱祁镇(明英宗)时,顺天府(北京)才正式成为明朝的首都,直到崇祯皇帝煤山自缢身亡时,都再无异议。

那么,为何明朝的都城如此“难产”,纠结不断,又为什么历经几番周折之后最终定都于北京的?

在朱元璋尚未称帝之前,那时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作为指导方针,而他最终也顺利地建立了明朝。在经历了数几十年的战役之后,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其中一个标志性胜利就是夺取了南京等地。这一胜利让朱元璋获得了几次身份的蜕变,从拥有带着“吴国”两字的领袖称号(吴国公),最后晋升到大明开国皇帝的尊位。

因此,这样顺着逻辑来,南京自然而然地成为大明王朝的都城,再加上南京曾被多个王朝定为都城,自秦始皇时期开始,便有古书称南京有帝王之气,可朱元璋内心其实还是有所纠结。

他纠结在于,自己称帝后,南方各割据政权基本扫清,但北方的蒙元残余政权却虎视眈眈,而南京地处东南,对于征战西北特别不利,于地理上处于劣势,加之古代交通闭塞,通讯极为不便,统筹作战和搜集情报更是难上加难。

明朝皇帝为何对都城问题如何纠结?为何最终选定顺天府?

于是,针对这种不利的客观情形,朱元璋特别拟定了两套大政方针,其一是仿效汉朝,册封自己的每个儿子作为镇守边疆的亲王(藩王),以随时应对北边或边疆可能南下或侵袭的游牧民族;其二是对北方各个城市进行考察,再重新选择一个城市来迁都,而这个重点任务就交给了太子朱标。

其中,太子朱标在考察诸城时确实费了一些功夫。他曾考察过汉都、隋都、唐都,宋都等,当考虑到北宋旧都汴梁(即河南开封)四周无险可依,于是就放弃了这一选址。至于长安(西安)、洛阳,由于这两城自古代以来就是众多朝代的都城,加上父亲朱元璋更看好长安(西安),于是朱标便顺应父意,对长安多加考察。

可惜,在洪武二十四年时,刚刚从长安考察完的朱标回到应天府(南京)后,生了一场大病,纵使重疾在身,朱标还是做好了一份详细周全的考察都城的报告,而在这份报告中,朱标明显更青睐于洛阳而不是长安。第二年,朱标病逝,看到儿子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便无心在去处理迁都的事宜。因此迁都一事就此告一段落。

而在此之外,朱标被派出去勘察之前,朱元璋曾有意将都城定在安徽(明朝时无安徽,安徽与江苏等地合称南直隶)老家凤阳,但是考虑到老家凤阳的地理条件过差,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很大的自然灾害,所以不得不放弃。

明朝皇帝为何对都城问题如何纠结?为何最终选定顺天府?

不过,虽然凤阳不可能成为大明帝国的都城,但朱元璋还是很看重,并把它视为中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这里兴盛一时。可惜只是昙花一现,朱元璋去世之后,凤阳便彻底地没落了。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认为朱棣会迁都于北平,是因为北平曾经是他作为藩王时的封地,而这也会使前朝建文帝的残余势力被更加轻松地瓦解掉。但事实上,这只是他迁都时考虑的原因之一。更为重大的原因是:为了抵御北方蒙元势力的南下入侵。

虽然靖难已经成功了,但为了杜绝北方边防的过度空虚,这使得朱棣只能坐镇北方。北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地理条件,再加上是自己的地盘,种种历史背景使得朱棣必然会迁都于北平。而定都于北平后,朱棣借着北平天然的地理优势,向关外不断地大举进兵,使得大明帝国的版图一直扩展,直至东北关外。

到了明仁宗皇帝时,他授命太子朱瞻基,令其在应天府(南京)监国,然后自己在顺天府(北京)办理还都于南京之事。

明朝皇帝为何对都城问题如何纠结?为何最终选定顺天府?

未料,仁宗皇帝不久后在顺天府逝世,因此还都之事不得不又告一段落。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由于顺天府历经几代耕耘,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政治统治体系,加上在顺天府的紫禁城已经建好,并且使用已久,还都应天府又要更加劳民伤财一番,最终作罢。

明直到后来明英宗继位时,他便谕旨正式宣布,北京即为大明王朝的都城,从此,北京都城的地位最终被确立起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4014.html

“明朝皇帝为何对都城问题如何纠结?为何最终选定顺天府?” 的相关文章

贾谧:皇后贾南风的侄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贾谧:皇后贾南风的侄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贾谧,字长渊(唐修《晋书》避唐高祖讳,作“长深”),西晋人。原姓韩,因外祖父贾充的儿子贾黎民早卒而无后,过继给贾充为嗣,改姓贾。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历位散骑常侍、后军将军。外祖母广城君去世,去职。丧期未终。起为秘书监,掌国史。当时朝廷编修晋书,断限问题接受...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皇九年(...

慕容延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慕容延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慕容延钊有慕容化龙之称,是五代末年到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隆四年(963年),慕容延钊率领宋军南下,一举消灭荆南与武平军两个割据政权,平定了湖南与湖北。可不久慕容延钊就因为与监军李处耘不和,被气得忧病交加而亡。慕容延钊是赵匡胤义兄...

李蔡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得到个自杀的结局?

李蔡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得到个自杀的结局?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普遍使用郡县制,其实这个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国中已经较为普遍。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起,各郡县出现一些豪强大族,陇西李氏就是其中之一。李氏属于嬴姓,和秦国王室本是一个祖宗,都是皋陶之后,从西周初年就世代定居在陇西。日后陇西李氏以豪强身份夺取了天下,创立了大唐帝国,更不用说明朝的李成梁、...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对刘邦为何只花了4年时间,就战胜了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从蜀地出来,是在公元前206年11月份,这一年也是汉元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的第一年,也是大汉王朝的开端。项羽兵败垓下的时候,是在公元前202年1月份。这一年是汉四年,刘邦带领70万联军消灭了10万楚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