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欧阳修与包拯的关系不好吗?欧阳修为什么说包拯素少学问?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06)210

包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欧阳修和包拯都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名臣,欧阳修在文学上更是负有盛名。为什么欧阳修要以包拯“素少学问”来指责他呢?难道他真的嫌弃包拯学问少?难道是他和包拯不和关系紧张?

欧阳修与包拯的关系不好吗?欧阳修为什么说包拯素少学问?

“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

欧阳修在《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以素少学问来弹劾包拯。这也是后来很多人断章取义认为包拯“没有学问”甚至是“不学无术”,是被民间完全神话的人物,甚至还有人以此引申出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当时的著名士大夫都看不起包拯等等。

公元999年包拯出生于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一个耕读之家。从族谱可知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父亲包令仪是进士出身。官至虞部员外郎,晚年致仕移家合肥城内居住。包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因父母年迈,包拯不忍离父母太远,于是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直到他的父母相继过世,包拯守孝满后,直到景佑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当时,时任宰相的吕夷简听说了包拯的事迹,知道他舍仕途而行孝道,侍奉父母10年,直到父母相继过世后才重新出来做官,早就想见见这位大孝子了。刚好包拯进京接受任命,住的地方靠近吕夷简的官邸,他以为按照官场惯例,包拯应该会来拜见他以寻求他的认可和关照。谁知包拯过相府而不入,接过任命就直接上任去了。

欧阳修与包拯的关系不好吗?欧阳修为什么说包拯素少学问?

包拯在地方任上,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更是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后入京任监察御史,更是立朝刚毅,不畏权贵,多次弹劾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最后弹劾都达到了目的。因为孤直的包拯不达目的不罢手,弹劾一个人可多达7次,直到皇帝将其人罢官为止。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宋史》

后来暂 *** 开封府时,包拯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大开正门,设鸣冤鼓。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于是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以前告状的人,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由于告状的人不能直接面见官员,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有冤屈者常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革除此弊,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更是将他奉为神明崇拜。

1059年,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由于买土豪的财产以权谋私,被包拯上疏将其弹劾免官;由宋祁接任,包拯又弹劾宋祁彻夜喝酒,不足以担任;宋祁被免后,由于太频繁的更替人员,导致这个财政部长的职位无人敢轻举妄动。就在这时,皇帝却任命由包拯以枢密直学士之职暂任三司使。而包拯也是立即受命毫不推辞。

这就有点微妙了,包拯连续两次把人从这个职位上弹劾下去,转而自己却坐上去了。因此,引得他人议论纷纷,觉得包拯是不是自己贪图这个位置才把别人弹劾下去的。对此,欧阳修就上了《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弹劾包拯,说包拯性格直学问少,认为包拯不适合接任这个职位。

欧阳修与包拯的关系不好吗?欧阳修为什么说包拯素少学问?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表面上看是欧阳修指责包拯性格刚直,学问不深,其实并不是真的说包拯学问少的问题,包拯也是堂堂正正的进士及第,虽然不能和他这种大文豪相比,但是文化底子是没问题的,他其实是知道包拯对于人情世故不太精通,对于古代士大夫的风度,礼法和规矩不够熟悉和掌握。对于包拯的人品,欧阳修是非常信任的,但他不愿包拯因为不避嫌而影响了他的好名声。

“伏见陛下近除前御史中丞包拯为三司,使命下之日,中外喧然,以谓朝廷贪拯之材,而不为拯惜名节。然犹冀拯能执节守义,坚让以避嫌疑,而为朝廷惜事体。”——《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

整篇看下来,看似批判,实际是在保护包拯。避免包拯患了官场的大忌讳。包拯因为自己的清心直道,自觉品行端正,也绝不会做出贪赃枉法的事情来,就一口答应了,觉得自己也是能胜任三司使的,现在听欧阳修的一席话也就醒悟过来了。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后马上闭门反省不上朝,也不接受朝廷对他三司使的任命。 但是仁宗却非常信任包拯,他觉得这个职务非包拯莫属,别人干他不放心,最后事情拖了一年多,包拯还是“被迫”上任。

包拯一生就像他在任上写的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正直刚强,清心直道,独来独往。

也庆幸包拯生在那个清明的时代,有欧阳修那样的君子同僚帮助点拨他,也有宋仁宗这样的贤君信任重用他,那时期的君明臣贤的良好风气真是令人感到欣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4539.html

“欧阳修与包拯的关系不好吗?欧阳修为什么说包拯素少学问?” 的相关文章

清朝妃子每日无所事事就会勾心斗角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清朝妃子每日无所事事就会勾心斗角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对清朝妃子们每天生活在勾心斗角中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的妃子并非都像电视剧上面演的那样整天无所事事、勾心斗角,她们也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清朝皇宫制度非常严格,皇帝祖上定下的规矩不但对自己严厉,对后宫妃子也是非常严格,容不得一点差错。这里就说明下,清朝妃子每天都在...

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曹丕即位,兄弟曹植穿上丧服为汉朝痛哭,后来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22年,31岁的曹植被哥哥曹丕封为鄄城王,封地远离京城,食邑只有2500户。之前,曹植和曹丕争储失败,所以他很受曹丕的忌惮和打击。昔日很受曹操宠爱的王子,如今成为被曹...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乾隆那么能生,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后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清朝的历史一直为大家所熟知。对于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这三代皇帝的治国能力是非常强的,...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许褚是曹操的爱将,武艺在诸将中是数一数二的,许褚一生恶战不少,杀敌也不少,基本也很少败绩。不管是当先锋,还是保护曹操,许褚都是勇不可挡,许褚杀的将领很多,两合斩杀吕布大将李封,一刀斩杀李傕外甥李暹和袁谭大将尹楷。许褚出道时,战平过古之恶来的典...

有哪些与曹不兴相关的趣闻轶事?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曹不兴相关的趣闻轶事?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张煌言是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末,雄踞关外的清兵挥师南下,将战火烧遍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在这旷日持久的抗清斗争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张煌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 (今宁...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曹操死的时候,孙权38岁。刘备死的时候,孙权41岁。孙权一生活了70岁,三四十岁的年纪,对于他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时三国鼎立,孙权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了,正该他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为什么孙权却始终按兵不动,又那样碌碌无为地生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