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党锢之祸?耗尽东汉生机的权力争夺之战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16)230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中国历史上南北对峙、军阀割据混战的情形比较多,但是三国鼎立却仅此一次。延续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曾经强盛辉煌无比。那又是什么导致东汉王朝最终灭亡,天下大乱,从而开启了三国这一个精彩的历史时期呢?这一切的根源都要从党锢之祸说起。

党锢之祸指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的相互争斗中,由于皇帝支持宦官集团,打压士大夫集团。

什么是党锢之祸?耗尽东汉生机的权力争夺之战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东汉后期特殊政治环境,东汉从和帝开始,皇帝大多是孩童或少年即位。因皇帝年幼,皇太后临朝称制。她们缺乏治理经验,便依靠父兄辅政,这就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皇帝长大后,利用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又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士人投入到反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斗争,逐渐形成一股极有影响的社会力量。“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而到了桓帝、灵帝时期,朝政基本由宦官把持,士大夫集团对于宦官的仇视必然遭到宦官的报复,于是出现了“党锢之祸”。

什么是党锢之祸?耗尽东汉生机的权力争夺之战

当时士人集团主要以太学生和在朝官吏为主,太学当时有学生3万余人,学生领袖郭泰、贾彪与朝中大臣李膺、陈蕃、王畅等交往,相互敬重、赞赏。太学里流行一种说法:“天下楷模,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与此同时,太学生们对朝中大臣、地方官员及社会名流进行画像与归类,“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外号在社会上广为传颂。太学生与朝中大臣掌握了当时社会的舆论主流,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宦官集团感受到威胁,所以他们不断在皇帝面前进谗言,最终促使两次“党锢之祸”。

公元166年(延熹九年),士人和宦官的斗争进入白热化,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桓帝听信一面之词,重处了很多官员。而且将李膺等人关入北寺狱,还把杜密、范滂和陈寔等被划为“党人”的二百多人被捕下狱。虽然在延熹十年(公元167年)6月,汉桓帝大赦,释放了党人,但将他们的名字造册登记,分送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终身不许再出来做官。这就是之一次“党锢之祸”。汉灵帝即位初期的第二次“党锢之祸”更加严重,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八年之后的公元176年(熹平五年)灵帝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这次的禁锢直到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党人才得到赦免。

什么是党锢之祸?耗尽东汉生机的权力争夺之战

经过这场浩劫,天下儒生几乎被清洗一空。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贤能忠义进步势力遭到彻底摧毁,宦官专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历史上普遍观点认为:两次“党锢之祸”严重损伤了东汉王朝的根本,所谓“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清正的官员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宦官更加为所欲为,残害百姓,因而激起民变,酿成黄巾之乱。士大夫、豪强离心,于是黄巾之乱以后群雄并起,东汉最终走向了灭亡,豪强割据兼并最终开启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3/241759.html

“什么是党锢之祸?耗尽东汉生机的权力争夺之战”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刘备多次在曹操的围攻下逃脱,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刘备多次在曹操的围攻下逃脱,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是一个古代文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与曹操多次交战,身处险境,刘备也多次从曹操重兵包围中突围出来,可以说,刘备每次都死里逃生,而且,毫发无损,其中,包括从许褚和夏侯惇等大将的眼皮底下走脱,刘备究竟靠的是实力还是运气?这里仅举几例,分析一下。先说第...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张献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献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末农民大起义时,有两个极其出名的起义军领袖,一个是李自成,一个便是张献忠。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张献忠通过造反所创立的基业比李自成小得多,他最后只是在四川境内建立了一个地方性政权。不过,也不能就此小瞧张献忠的本事。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之后,当李自成陆续吞并其余农民起义...

朱轼:清朝名臣、史学家,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朱轼:清朝名臣、史学家,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还不知道:诸葛亮3烧百万曹军,能面不改色,火烧3万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手段会比较残忍,但是等到逐渐老去之后,人的很多善良...

历史上主簿是什么官职?三国时期都有哪些担任过?

历史上主簿是什么官职?三国时期都有哪些担任过?

主簿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大概开始于汉朝,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各种印章等,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秦汉魏晋之际,主簿,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常参机要,总领府事。三国时期有很多牛人其实都干过主簿...

杜夫人:原为秦宜禄之妻,后被多个英雄夺来夺去

杜夫人:原为秦宜禄之妻,后被多个英雄夺来夺去

杜夫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人。有异色,原为吕布将秦宜禄之妻,生子秦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将领,名叫秦宜禄,他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老婆杜氏,引来了吕布、关羽和曹操等各路英雄为之大打出手。秦宜禄因此而丢了命,他的老婆最后被曹操抢去。秦宜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