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06)120

在晚清,曾国藩绝对算得上之一流人物,不光是他的道德流传一百多年盛行不衰,他的军功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几乎以一己之力打败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这样一位超级牛人,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但如果看看他的军事生涯,实际上这位大牛人也并没有多少惊艳之处,他的军功,很大程度上只是来源于一个笨小孩的坚持不懈。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说曾国藩是一个“笨小孩”,应该没有异议,从小时候读书开始小曾同学就笨得要命,别人看两三遍就能背下来的课文,他至少要看十遍二十遍,连考个秀才都考了七次才考上(比他爹强点儿,他爹考了十七次),离“天才”的标准实在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日后的军事生涯中,老曾的“笨”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都知道,名扬天下的“湘军”,实际上并不是由职业军人组成的,而是老曾专门从读书人和乡下人里挑出来的,挑选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朴实”,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绝对不能有花花肠子。

历代军事家都对曾国藩的选材大加赞赏,认为他真正看清了军队的本质,从根本上提高了士兵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但其实老曾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

我们可以来看看跟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牛人左宗棠。左宗棠的选材标准,可以说跟老曾正好相反,在老曾那里,好勇斗狠的武夫绝对不要,而且更好是所有的士兵都是我一家的,而在左宗棠那里,却最喜欢好勇斗狠的武夫,而且生源不限,只要你有本事,任何地方的我都欢迎。

两个人的选材标准,其实也是体现了两个人的能力高低,正因为老曾不善于管理部下、激励部下,才会更倾向于用老实听话的自家人。不过,这也正是老曾成功的原因——自古兵无常势,只有扬长避短,挑选真正适合自己的部下,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在具体的军事战略中,老曾同样是以“笨”著称,比如在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的大军正在围攻安徽安庆,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攻陷江南大营,江苏、浙江两省官员闻风而逃。这时,跟老曾齐名的另一位大牛人胡林翼敏锐地看到了先机,就给老曾写信,劝他赶紧放弃安庆,趁着江苏、浙江两省权力真空,立即派人前去接手,可以更大程度地从经济上帮助湘军,然后再兵分三路,分别从南、北、西三个方向,直接向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进发,只要天京一破,太平天国就会立刻土崩瓦解。

当时左宗棠听了这个建议,也觉得非常好,虽然有点冒险,但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再说打仗本来就需要出奇兵、出奇招,冒这点险怕什么?就力劝老曾赶紧实行这个战略。

但老曾寻思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在他看来,这虽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毕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而如果按照我的既定计划,先打下安庆,再沿长江一路东下,一步一个脚印,总有一天会打到天京,踏平太平天国。这个计划虽然慢了点,但可保万无一失。

这就是曾国藩的战略思想。他曾这样总结自己说:“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此臣之所短也。”——这确实是一个“笨小孩”的选择。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不过,这也正是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在中国历史上,好像特别缺这种“笨”的思想,每个人都在挖空心思地让自己变得聪明一些,让自己的行动变得更加快捷,甚至在最该讲究稳妥的战场上,竟然出现了更具奇思妙想的《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让残酷的战场变得更加残酷,没有人能预料到自己的下一步在哪里。

而曾国藩却以一种笨到家的战略思想告诉人们,世上还有另一种战争,或许留不下光彩夺目的战争艺术,但却能更大程度地保证战争的最终胜利。

正是这种笨到家的用兵之道,才打败了太平天国之一名将石达开,打败了第二名将李秀成,打败了第三名将陈玉成……

在关于曾国藩的故事中,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即改奏折。那是1854年,曾国藩在湖南靖港打了败仗,让幕僚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报告一下自己跟太平军作战的情况。这时候就显出曾国藩的选材特点来了,这位朴实的幕僚实在是太朴实了,把老曾历次的失败战役也都写了个一清二楚,最后还老老实实地加了一个成语——“屡战屡败”。

老曾一看,虽然有点别扭,但也很欣慰,毕竟这位幕僚深得自己的“笨”之道,绝不偷奸耍滑,便同意了这份奏折,只是在“屡战屡败”这个成语上略一寻思,给改成了“屡败屡战”。

这一改,顿时境界全出。

如果说“屡战屡败”还只是能力上的“笨”,那么“屡败屡战”就成了精神意志上的“笨”了。打了败仗怕什么?“聪明人”才脚底抹油开溜呢,咱“笨人”要的就是绝不后退,坚持到底!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笨小孩”,从为军队选材,到具体的战略布局,再到战斗意志,无不体现着“笨”的精神。当然这个“笨”并不是一般的“笨”,而是朴实、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笨”精神。

正是这样的“笨”,才成就了这位晚清之一人的丰功伟业。

正是这样的“笨”,才让中华民族能够脚踏实地,稳稳地走过五千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8/266397.html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 的相关文章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对武则天和李治的地下恋情,李世民知道吗?知道后他是怎么想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个说法,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发觉武则天的不同凡响。他之所以不宠幸武则天,就是怕她会扰乱李唐江山。还有的说,唐太宗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太子李治和武则天的畸恋,所以才把武则...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手下超一流猛将,单论武力,高出其余诸将一个档次,比如两夏侯和二张等人,那么,典韦和许褚究竟谁更强一些呢?其实,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究竟谁更胜一筹?按追随曹操的先后顺序来说,典韦最先,典韦在曹操阵营,确实表现...

十三爷胤祥和老四的关系是什么样 他的两个儿子为何要造反

十三爷胤祥和老四的关系是什么样 他的两个儿子为何要造反

还不知道:忠心耿耿的十三爷胤祥的两个儿子为什么要造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小说,康熙的皇阿哥中,十三阿哥胤祥与他的四哥胤禛都算是死党中的死党了,老四虽然刻薄猜忌,但对这个侠肝义胆的十三弟却是从骨子里相信,而老十三则为自己这个四哥鞍前马后不辞劳苦...

李商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李商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李商隐凭借自身横溢的才华和卓越的创作水平,在逐步走向衰亡的晚唐,把唐诗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诗名句。但为啥不到知天命年就溘然长逝了呢?是他的人生艰难困苦且不得意啊!(一)才华横溢仕途坎坷李商隐不到...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还不知道:明末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到底有没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种说法。有抱怨天气的,如明亡于小冰期;有抱怨党争的,如东林党排除异己;还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可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像明朝这种...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的表现怎么样?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的表现怎么样?

公元219年的定军山之战,老将夏侯渊被小将黄忠斩杀,造成的震撼是巨大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输给了黄忠,确切地说,是输给了黄忠和法正,因为黄忠采取法正的计谋,用骄兵之计,将夏侯渊斩杀。试想,如果夏侯渊断黄忠水源,能取胜吗?为何夏侯渊放弃围困,只想...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而立弘历为继承人,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因为当时弘时是雍正皇帝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虽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实际上他是长子,而且他比弘历大七岁。要说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