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宣宗是如何战胜汉王朱高煦的?真的没有费一兵一卒吗?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30)170

明宣宗能够战胜汉王朱高煦,完全在于他的英明果断和机智地运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作战方针,才能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取得完胜,那作为一个刚刚即位的皇帝的明宣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明宣宗刚刚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便阴谋作乱,打算起兵反叛朝廷。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先约好山东都指挥使勒荣等人在济南作为内应,后来又设了五军都督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按照朱高煦的想法,就是先攻取济南,然后再率兵进犯北京。

明宣宗是如何战胜汉王朱高煦的?真的没有费一兵一卒吗?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朱高煦的这一想法,被监察御使李睿所觉察。李睿一看大事不妙,火速奔赴北京,奏报朱高煦有意谋反的消息。

但明宣宗却是将信将疑,毕竟没有真凭实据,只好作罢。

但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朱高煦的一个做法,完全坐实了他谋反的想法,也让明宣宗打算亲率大军亲征。

原来朱高煦为了让自己的计划更加的圆满,就别有用心的上了一道奏疏,奏疏的大体意思就是斩首夏原吉等二三位大臣,并诬陷他们是奸佞之徒。

朱高煦所谈及的这三位大臣可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斩首这三位,就等于明宣宗失去了左膀右臂。这时明宣宗再联系到监察御史李睿的所奏的奏疏,心底豁然开朗了。

汉王朱高煦要造反。

当明宣宗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以后,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其实夏原吉的话让明宣宗很动心,他说:“兵贵神速,陛下应该亲率大军亲征,一举而平定汉王的谋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先人一步,就可夺人的心,若只是派将领率兵征讨,恐怕很难成功。”

明宣宗是如何战胜汉王朱高煦的?真的没有费一兵一卒吗?

明宣宗听后,感觉夏原吉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毕竟自己刚刚即位,到现在还未显圣德和圣威。

当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明宣宗便命杨士奇、夏原吉、杨荣等随驾亲征。明宣宗从北京出发,率领将士,前往乐安,准备征讨叛贼。

其实率兵进攻乐安,明宣宗是胸有成竹的,因为他早就断定朱高煦必会在乐安。为什么呢?

明宣宗说:“朱高煦生性多疑,而且家属大多属于乐安人,故土难离,哪能轻易会舍弃故土呀,朱高煦今日谋反,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见我年少,而且刚刚即位,想乘这个难得的时机,来推翻我的统治。

当明宣宗率领大军离乐安城不远的时候,遇到一些城里逃出的投诚的人,根据他们的描述城中的一些情况,和明宣宗预料的所差无几。

原来朱高煦谋反的这件事情,是很不得人心的,加上听到皇帝亲自起兵征讨时,更让城中的居民怨声载道、恐慌一片,就连朱高煦也变得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其实朱高煦没有料到的是,皇帝这么年少,会亲自率兵征讨。

明宣宗是如何战胜汉王朱高煦的?真的没有费一兵一卒吗?

当明宣宗得知这一消息后,喜上眉梢。

明宣宗心生一计,想:攻心为上,何不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明宣宗立即让大臣拟好安民榜,让来投诚的老百姓回到乐安城去四处散发,让全城的老百姓知道朱高煦的反叛之心,希望不要助纣为虐,如果不协助朱高煦,全城的人民都会是平安的。

明宣宗立即又派使臣给朱高煦送去一封书信,信中晓之以理动情的写到:“汉王,您是太宗皇帝的儿子,仁宗皇帝的弟弟,朕即位以来,以叔父相待,对你不曾有所失礼,您为何要谋反呢?

纵观历史上,自古谋反的有几个是好下场的呢,像赵王张敖、汉淮南王刘安,不都是听了小人的挑唆而反叛,最终落下了一个不忠不义的名声。现在六师压境,你若是能迷途知返,痛改前非,朕可以既往不咎,恩宠如初。若执迷不悟,敢于反抗,到时悔之晚矣,望三思而后行。”

过了几天,明宣宗率军到了乐安城下,但朱高煦仍旧没有回音。于是众将请求攻城!

明宣宗制止了部下的行为,又派人到朱高煦处劝降,但朱高煦仍旧不为所动。

明宣宗其实早已料到了朱高煦会有此举动,于是明宣宗把乐安城团团围住,只是呐喊助威,但却不攻城。

明宣宗想:朱高煦你不是不投降吗?我就从你的内部下手,争取打开缺口,造成你们内部争斗,用不了多久,朱高煦你的军队就会土崩瓦解。

于是明宣宗下达敕书,系在弓箭上,射入了乐安的城中。

当朱高煦的党羽知道了皇帝的心意以后,他们也知道反叛皇帝的最终下场是极其可悲的,让他们脱离叛党,戴罪立功。

明宣宗的这一招真是灵验,这本来就让人心不稳的人,心情更加浮动了,于是城中的人,都想捉到朱高煦献给皇帝。

朱高煦这时是狼狈不堪,显得更加手足无措。

明宣宗是如何战胜汉王朱高煦的?真的没有费一兵一卒吗?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朱高煦只好选择了出城投降!

明宣宗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看到了敌人心理上的亏欠,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伤口上撒盐,让你无还手的余力,最终不费一兵一卒,便降服了朱高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8/270596.html

“明宣宗是如何战胜汉王朱高煦的?真的没有费一兵一卒吗?” 的相关文章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分析发现有三个原因很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的故事。平安是明朝靖难之役期间,南军的一大名将,出生在今天的安徽滁州,他的父亲平定是济宁卫的指挥佥事,在洪武元年的时候也跟着常遇春将军,在攻克元大都是不幸战死沙场。平安被朱元璋认作是...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只活到23岁,一生只钟爱董鄂妃,那他的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大清入关以来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与其最为钟爱的董鄂妃的传奇爱情故事,始终让人感怀动容。而三千佳丽中,如此独饮一瓢水的顺治,为何在他23年有限的生命里,...

刘备在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自取

刘备在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自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为什么对诸葛亮说“自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背景进行全方位了解后便会发现,曾几何时,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人人平等的概念并不存在,而君主与臣子,臣子与百姓之间更是有着极为悬殊的地位差距。可凡事皆...

刘备在托孤诸葛亮的时候 刘备为何还托孤李严

刘备在托孤诸葛亮的时候 刘备为何还托孤李严

对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同时,为何还要托孤李严?是因为不信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蜀汉。同年,为了给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刘备御驾亲征,发动了夷陵之战。诚然,刘备一度深入到吴国境内。不过,公元222年,陆逊采用了火攻的计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