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嘲讽:最严防女祸政策致女祸亡国
历史上,后宫干政从未断绝过。在妇人阴影下成长的汉武帝为了避免后宫干政赐死了皇子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以绝后患。北魏政权继承了这种残忍的“子贵母死”的制度,仍然难逃女祸亡国的结局。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入主中原之前,鲜卑族首领继承人的册立和即位往往有赖于母亲一族势力的强大。登上皇位的并不仅仅是皇储本人,而是有强大的母族做支撑。这种“母强子立”的体制一直持续到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继位。
道武帝即位后不断扩张领土,并于386年建立北魏,三年后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称帝。颇有远见的道武帝意识到,先前的部落体制已经不再适用,北魏需要建立超越一切的专制君权。而在原来的“母强子立”的体制下,母权对皇权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鉴于历史上的“女祸”教训,道武帝将汉武帝“子贵母死”的信条当成规矩。制度刚一设立,道武帝就赐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而且道武帝让太子“要把这种 *** 继承下去”。
这之后,“子贵母死”制度在北魏沿袭七代,历经百年。随着执行的不断严苛化,保母又应运而生,承担起抚育嗣君成长的任务。不过,这一制度安排,后来又演变出保母干政,如窦氏和常氏以保母身份获封皇太后因此干政。
由于“子贵母死”制度过于残忍,以致到宣武帝时期,后宫里上自后妃、下至宫人,皆不愿生下皇太子,皇权的继承都成了大问题。《魏书·皇后列传》曰:“而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仅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宁愿一死也要为宣武帝生一嫡子以继承王位:“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如愿生下皇子元诩,即后来的孝明帝。幸运的是,胡氏非但未被处死,反而晋封为贵嫔。
讽刺的是,逃过一劫的胡氏在临朝听政,执掌皇权后,大肆任命谄媚之徒,她放任这批人贪污不法,结果搞得“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天下离心。同时,她佞佛不亚于梁武帝,为了广建寺院、佛窟,花费了大量钱财,结果导致北魏国库空虚,民众不堪负担。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契胡族酋长尔朱荣乘机起兵攻入洛阳,诛杀胡太后及幼帝,并坑杀王公百官,北魏王朝灭亡。
可见,“子贵母死”也无法杜绝女主干政的事发生。毕竟,后宫干政源于皇权的排他性。后宫干政,和宦官干政一样,都不过是专制皇权的一个影子。只要专制皇权制度不变,干政,总会以其他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