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除掉了一个人,使得蜀国灭亡推迟30年
诸葛亮的一生智慧超群,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刘备在世的时候忠心跟随刘备,刘备逝世后忠心辅佐其儿子刘禅,可以说蜀汉末期是有诸葛亮的存在,才能让体现出蜀国的存在,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呢?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陕西宝鸡岐山境内去世,享年54岁。死后的诸葛亮被蜀国君王刘禅封为忠武侯。
诸葛亮临终前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最终使得蜀国的灭亡晚了几十年,我们来看一下是怎么回事。
当年蜀国和吴国有过一次合作,蜀国的长史费祎是诸葛亮最器重的人,多次出使东吴,这次又去东吴谈判,在欢迎宴上一群人都喝多了,孙权在私下里和费祎聊天中说道:
“请你转告诸葛丞相,你们国家有两个小人,一个是魏延,另一个是杨仪,他们的才华只是鸡鸣狗盗之才,没什么真才实学的。现在丞相还活着,要是有朝一日丞相不在了,那么,这两个小人一定会造反的。还望你们早点处理掉他们,否则,会招致祸患的!”
当时费祎的脸是红一阵白一阵,属实尴尬实在不知道怎么接话,他吞吐着说:“唉,您是不知道啊,现在曹魏的势力是越来越强大了,蜀国的老将们越来越少,新秀还没有完全成熟,用这两个人,实在是迫不得已。”
从这句话里也能读出另一层意思就是对于这两个人我们蜀国高层都是一清二楚的,根本不需要吴国指手画脚。
东吴的人都能看出这二人有问题,诸葛亮肯定是更了解他们的,而且诸葛亮有先见之明,他知道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及其不稳定,互相盼望着对方出事。
于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就制定了一系列计谋,在诸葛亮死后不但解决了冲突,还间接的除掉了这两个心腹大患,使得蜀国灭亡又推迟了数十年。
在诸葛亮眼里,这两位大将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只不过这两个人互不对付,这就让诸葛亮很头疼了。
魏延是一个很勇猛的武将,又是足智多谋的一个人,但是魏延很自负,而且心胸狭窄,在朝中总想压着杨仪,可杨仪也不是什么好惹的羔羊,杨仪经常当朝嘲讽魏延,魏延每次都很生气,有几次都要拔剑杀掉杨仪。
杨仪这个人在治理军队是一把好手,是诸葛亮出征时的大管家。诸葛亮面对这两个人也是很头疼,诸葛亮在世还能压制住他们二人,但是如果有朝一日诸葛先生去世了,这两个人一定水火不相容的掐架,还好诸葛亮有先见之明,早就留了后手。
诸葛亮临终前,对杨仪说,自己死后抓紧时间带着部队回蜀国。
因为杨仪一直在诸葛亮身边,对诸葛亮干的工作也很熟悉,诸葛亮把这件事托付给他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魏延不这么想,魏延想为什么丞相把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杨仪,我哪里不如杨仪?
就魏延这种做事比较偏激的人,在政治上简直就是个渣渣,总觉得武力能够解决一切。
如果真的让他把大部队带回蜀国,没准诸葛亮去世后他带着大部队直接去北伐征讨司马懿去了,司马懿这个老狐狸,曹氏好几代都落在他手里了,小小一个魏延怎么可能掀起风浪,到那时可能蜀国就彻底灭亡了。
诸葛亮的安排是杨仪把部队带回去蒋琬接手,诸葛亮早就想到魏延会造反,也算到一定会被解决掉,只是没想到魏延会这么快丧心病狂,他想谋权篡位,取代杨仪的位置,结果被王平和马岱等人个解决了,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家人株连九族。
这时杨仪看到魏延这种下场小人得志的样子显露的一览无余,得意洋洋的踏着魏延的尸体。
回国之后杨仪发现真正的当权者竟然是蒋琬,自己一点实权都没有,还不如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威风。
于是他整天抱怨,有一次竟然口出狂言说:“要是当初不把军队带回蜀国,而是去投靠魏国,他又怎会是今天这个地位?”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朝廷知道后立刻将他贬出朝廷,流放他乡。
不作死就不会死说的就是杨仪,原本还能在乡下养老,结果他却上书辱骂朝廷命官,于是朝廷就派人将他抓回去问罪,最后,杨仪只能畏罪自杀。
诸葛亮这样的安排真是高明的决策,能让杨仪开心的把军队带会蜀国,让蜀国又存活了30年,不愧是智慧的代表,名垂千古的军师,一般人真是达不到他这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