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学老师每个月工资多少钱?纵向一比吓人一跳
老师也是凡人,不应羞于谈钱。
最近有位复旦大学教授在 *** 上晒工资单,火了——
一个从教30多年老教授,到手每月8271元。这个收入在上海,恐怕比不上保姆,更不要比名企高管了。
那我们再纵向比,比一比民国的老师收入。
在我们印象中,民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是一个很糟糕的年代。
然而,民国在短短的37年,却是大师辈出。
目前为止,共有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4位(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生于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
文化名人有王国维、钱锺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等等,如灿烂星河。
他们的学术成就,至今尚难以被后人超越。
2005年,钱学森曾有一问:“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民国大师的井喷,和当时教育的极端重视和竭尽全力的投入,恐怕是分不开的。
我们看看民国老师的收入对比。
以前的钱是银元(大洋):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月俸从180元到600元不等。
20-30年代大学教师平均220元,中学教师平均120元,小学教师平均30元,一般工人15 元。
40年代 ,普通警察 8元,县长20元, 国小教师40元。同期上海(注意是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银元
据作家陈明远所写《文化人与钱》一书中的统计,鲁迅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420元。
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月薪400元,主编《新青年》杂志每月还有200元的编辑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月薪600元,还有丰厚的稿费和版税收入;胡适在北大任教时,月薪为600元。
根据对大米、猪肉、食盐、棉布等当年有记载的市场价格的对照,(2004年统计)当时的一银元相当于现今的40~50元左右。
1920年北京一个四口之家,每月只要12块银元,就可以维持小康水平。
民国教授一年的工资,可以很轻松地在北京买一座四合院。
而现代的大学教授,即使想在北京四环内弄个100方的房子,靠工资?
是否重视教育,一看教师收入,二看教育投入。
民国规定教育经费“各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的35%。”在抗战困难时期,民国已经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军阀再 *** ,也不敢克扣教育经费。民国老师地位高,官员见了都毕恭毕敬。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教育投入。
1993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
但2000年,这一指标实际上只达到2.58%,而那年全世界平均水平是4.04%。
教育决定民族的未来。日本人在1950年就早有认识:“国家的真正财富,是由全体国民的教育程度所决定的。
为公立学校教育支出的教育经费,是自由国家所做的更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