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历史上两次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开辟殖民地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5-08)230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著名大航海事件,它们都发生在十五世纪,一个在世纪初,一个在世纪末;一个发生在中国,一个发生在欧洲;一个是郑和下西洋,一个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并发现美洲大陆。两次大航海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对比起来很耐人寻味。今天来作一下中国历史上两次航海的比较。

首先,两次大航海都有官方背景。郑和下西洋是遵照明朝皇帝的旨意。哥伦布航海则是自己要求的,最终说服西班牙女王,得到国家和王室的资助。

中国历史上两次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开辟殖民地

其次,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打击海盗,保护海上贸易,促进明帝国与西洋各国友好往来,化解国际矛盾,稳定国际关系,提升大国威信。也有野史说,是永乐皇帝暗使郑和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侄子建文帝,防止他在海外组织武装力量反攻大陆。而哥伦布航海是为了寻找通往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的新航线,摆脱由葡萄牙人控制的经由非洲好望角的旧航线,更好地获得丝绸、茶叶、瓷器、香料和黄金等资源。

第三,郑和与哥伦布两人虽出身不同,但爱好相同,都从小就熟悉和喜欢航海。郑和本来姓马,名和,字三保,色目人(即 *** ),信 *** 教。祖上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曾跋涉千里,朝觐麦加。这个富于冒险精神的家庭,对郑和影响很大。一三八一年,明军为扫清元朝残余势力进军云南,战乱中,十一岁的郑和被俘,被 *** 后成了秀童,后被送到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亲信,最终被成为皇帝的朱棣指派组织西洋大航海。

中国历史上两次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开辟殖民地

哥伦布出身于工人家庭,是信基督教的犹太人后裔,自幼酷爱冒险,相信地圆说,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东方世界,立志要成为航海家。后游说西班牙国王,在国王资助下完成了穿越大西洋的航行,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

第四,郑和下西洋通常沿着亚非大陆海岸线航行,哥伦布航海是横穿大西洋,很显然,总的风险指数要高于前者。

中国历史上两次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开辟殖民地

第五,郑和和哥伦布船队使用的都是木帆船,依靠人力、风力和洋流做动力,并利用星空、磁针导航。但哥伦布船队无论船只数量还是吨位,其规模都远不及郑和船队。前者通常只有三五艘,最多一百五十人;后者动辄上百艘,由指挥船、军事武装船和商船混合组成。单船更大载重量达八百吨,可容纳上千人,船队最多达两万七千人,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编成,在当时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统帅。英国著名国际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后,得出这样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郑和船队人数众多,组织严密,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第六,两次大航海的历史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与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明朝与其它国家的政治、贸易和文化往来,展示了帝国国威,但主要是为了提升大国威信,没有侵略和掠夺的目的和行为。通过交流,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传播海外,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哥伦布航海开启了西方大航海时代,为欧洲开创了新纪元。新航线开辟改变了历史进程,新大陆的发现,殖民的开始,使欧洲人 *** 涨问题得到解决。大量资源的获得,为欧洲经济迅速崛起创造了物质条件。殖民导致西半球新兴国家诞生,反过来也影响了旧大陆各个国家。自那以后,欧洲终于走出中世纪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之林,并在之后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中国历史上两次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开辟殖民地

欧洲大航海和大殖民,对之后的欧洲乃至世界发展起到了划时代作用,但对美洲原著民毫无疑问却是一场噩梦。这些原著民自祖先从东北亚经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后,已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上万年,创造了自己灿烂的古代文明。欧洲人的到来毁灭了一切。因资源争夺引起的屠杀,以及由欧洲人带到美洲的天花等传染病,彻底改变这些民族的命运,造成原著民大量减员,个别部族甚至灭绝。这是人类史上的一个灾难。

当然,侵略者也把美洲的梅毒带回了欧洲。

写到这儿,有的同学可能会疑问:同样是大航海,为什么欧洲人知道开拓殖民地,攫取新的物质资源,而我们祖先曾远到非洲好望角,却在大海上兜了一圈又回来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

欧洲面积小,随着十四、十五世纪人 *** 涨,土地和资源问题日益严重。恰在这时候,哥伦布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开拓殖民地是必然结果。而我们祖先生活的东亚大陆腹地,地大物博,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在没有极端自然灾害下,粮食产量供养这个民族绰绰有余,其它资源也满足当时生产力需求。既然什么都不缺,就没必要再出去冒风险。这片土地非常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很早就已进入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乐乎悠哉的田园生活,反过来又进一步消磨了一个民族的开拓性。所以,我们祖先没像欧洲人那样大规模侵略和殖民,是情理之中的。

这种意识不仅存在于普通民众脑子里,统治阶级也这样。所以,纵观中国历史,大部分时间是在抵御外族侵略,而不是主动出击开疆拓土。国土面积更大的时期是元朝和清朝,但统治阶级不是汉族,而是没受到农耕文化浸染的少数民族。由此可见,地理条件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民族性决定了这个民族的行为方式,行为决定结果。

郑和下西洋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员查三天查不到,一问才知被车驾郎中刘大夏藏起来。刘认为航海劳民伤财,藏匿档案是担心皇帝再下令组织航海。该档案应包括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究竟是否被刘销毁,至今仍是谜。档案失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大航海的态度,也给后世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大概亦即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闭关锁国苗头。

有因必有果,到今天我们也不难理解清朝后期的为什么会受到压榨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4110.html

“中国历史上两次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开辟殖民地” 的相关文章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奋家族,一个西汉王朝的历史上的显赫的家族。石奋靠着言传身教,对后代子孙教育让后世几代人都成为汉朝的肱骨之臣,身居高位。连汉景帝刘启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并赐给石奋“万石君”的雅号,从此“万石君”就成了石家的光荣称号。石庆,河内郡温县人,石奋之子。石家的门风谨慎保守,举世闻名,所以石庆在年少时便十分谨慎...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还把胤...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还不知道: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能力更强的司马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武帝司马炎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这不仅与他是坐享其成有关,更与他选择傻儿子司马衷继承大统,“八王之乱”罪魁祸首贾南风作为儿媳有关。就算单论能力司马炎也要次于司马攸,那么为何司马昭最终选择司马...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被人所知是因为他出众的外貌。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管你是同胞还是金兰。高纬赐死兰陵王,就充分地说明了在古代封建社会,亲情与手足根本不可能凌驾于皇权至上,否则必遭杀身之祸。高长恭就因为自己看似不经意的一句...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被人广为人知的缘由,多数来自于他与虞姬在困境下双亡的各种改编,以及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情怀之深切。向来被历史记住的人物倘若不是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多么浓墨重彩地一笔,那么...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曹操厌恶曹丕其实,曹操在5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兵败赤壁之后,那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便相当于“死”了。不再以“一统天下”为人生奋斗目标,转而开始眼睛向内,努力经营曹魏那一亩三分地了。比如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