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西征为什么所向无敌 横行亚欧?
蒙古建国后,还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而成吉思汗的雄心是建立一个帝国,他首先进行了一次西征,又称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发生在公元1219年;这也是几次蒙古西征的开始。从公元1219年到1260年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们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这几次战争竟然全部获得了成功,从而使蒙古人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
蒙古大军西征为何所向无敌?这有哪些原因呢?
*** 配图
一是蒙古人的战术。
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 *** 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像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敌军,受到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另外,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二是蒙古人特殊的装备。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应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更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
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 配图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慑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从未像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使用的武器也不像欧洲军队那样笨重。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他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另外,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像铁质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三是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可以算是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原被征来的军队永远难以望其项背的。
*** 配图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既是生产生活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
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