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五次大战,使魏国登上了顶峰!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7-11)241

魏文侯(前445年——前396年在位)是战国时期的之一位霸主。在魏文侯执政的前二十二年时间里,魏国还不强大,史书关于魏氏这一时段的记载也基本上是空白。因为当时赵襄子(前475年——前425年在位)为晋国正卿,所以魏氏和韩氏是受赵襄子领导的。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去世,赵氏发生争夺君位的内乱,魏文侯执晋国之政,史书关于魏氏的记载多了起来。

魏文侯重用人才,他筑礼贤台求贤,很多人才来到魏国。最出名的是李悝和吴起。李悝为法家始祖,他担任魏国之相,在魏国展开了变法,魏国很快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世卿世禄制开始废除,土地私有化进程加快,于是政治清明,经济富裕。吴起来到魏国后,为魏国进行了军事改革,创立魏武卒,要成为武卒,必须可以负重日行百里。当然,成为魏武卒后,待遇也是非常好的,免除全家赋税徭役,授予土地和爵位。魏国军事实力很快强大起来。于是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成为战国首位霸主。

战国时期五次大战,使魏国登上了顶峰!

今河北魏县,魏文侯礼贤台

战国时期五次大战,使魏国登上了顶峰!

《大秦帝国》中魏武卒

之一战:河西之战。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408年,魏伐秦,占领秦河西。据《史记》记载:

公元前419年,魏国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县西南)筑城。

公元前418年,魏与秦战于少梁。

公元前417年,魏国再次在少梁筑城。

前413年,魏国打败秦国于郑(陕西省华县华州镇附近)。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派太子击围秦国的繁庞(今陕西韩城县东南),取胜,把繁庞之地的秦国人赶走。

公元前409年,魏伐秦,在临晋(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陕西省澄城县东南)筑城。

公元前408年,魏伐秦至郑(今陕西华县),在洛阴(陕西大荔县西南)、合阳(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筑城。

魏国通过十二年的河西之战,建立了河西郡。

第二战:灭中山国之战。公元前408年,中山国进攻魏国。从公元前408年到公元前406年,通过三年的艰苦作战,魏国灭掉了位于今天河北省中部的中山国。中山国的疆域大致在现在河北石家庄和保定一带,是鲜虞族建立的一个国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发掘出了中山王墓,证实了中山国曾经的强大和辉煌。

魏灭中山国的过程是艰难的,魏文侯派了三位重量级人物:乐羊、太子击、李悝。乐羊为灭中山国的主将,但是他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将。而乐羊当时是魏相翟璜的门客,乐舒曾杀了翟璜的儿子翟靖,翟璜举乐羊为主将可能是因为乐氏本来就来自中山国。中山国听闻乐羊为魏军主将,就杀了乐舒,并将其肉熬成汤给乐羊喝,乐羊喝了这个汤后强忍悲痛,通过三年苦战灭了中山国。回国后很得意,魏文侯给他看了这三年来很多人进谗言写给魏文侯的信,有一箱之多,这些人说乐羊带魏国重兵三年不能灭中山有谋反之心。乐羊才知道,自己能灭中山是因为遇到了明君。魏灭中山国后,让太子击守之,李悝为中山相。

中山国疆域

第三战:伐齐之战。《史记魏世家》记载:公元前404年,“周王命韩景子、赵烈子及我师伐齐,入长垣(长城),先会于平阴(山东省济南市郊县)”。齐长城西起平阴,经肥城、济南、莱芜、博山、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至胶州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韩、赵、魏通过这次丰功伟绩,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为侯爵。这次伐齐之战也表明三晋将扩张的方向从西方转向了东方。

战国时期五次大战,使魏国登上了顶峰!

齐长城

第四战:榆关之战。从公元前393年到公元前391年,三晋与楚国发生了一场大战。公元前393年,楚国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负黍(河南登封西南)。公元前391年,三晋伐楚,大败楚国,魏国占领楚国大梁、榆关(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魏国自此开始以大梁为中心进行扩张。楚国抵挡不住三晋的联合进攻,厚赂秦国和齐国,希望秦国和齐国进攻魏国,来帮楚国渡过难关。秦国和齐国接受了楚国的贿赂,更主要的是怕三晋过于强大,于是救楚。公元前390年,齐国进攻魏国襄陵;公元前389年,秦国进攻魏国的阴晋。魏国打败齐国后,再次把兵力转向西方,与秦进行了阴晋大战。

第五战:阴晋之战。前389年,秦国趁三晋与楚和齐大战之机,大军倾巢而出,进攻魏国都城安邑、韩国都 城宜阳、魏国的阴晋、阳狐、注等地。魏军很快展开反击,《吴子》载:吴起以五万魏武卒战胜秦五十万大军,魏国取得对秦战争的胜利,老秦人又被魏国击回到河西以西,魏国西部领土再次扩张,魏国占领今天陕北的延安和榆林一带,设立上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延安有吴起镇。这一战打出了魏武卒的威风,吴起因此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神话。吴起和白起实为战国时期最厉害的两位战将。这一战打得秦国元气大伤,近三十年不敢东出,而魏国在魏文侯去世后,把进攻和扩张的主要方向转向了东方。

总之,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389年,三十年的时间内通过五次大战,魏国西夺秦河西、上郡,北灭中山,东伐齐入长城,南夺楚榆关和大梁,成为战国的之一位霸主。而这一切源于其用人才的国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7/325252.html

“战国时期五次大战,使魏国登上了顶峰!” 的相关文章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对曹丕为何能被曹操选为接班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事情有时也会有例外,比方说三国时期曹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就不怎么高,而是普遍同情、喜欢曹丕的弟弟—曹植。人们不喜欢曹丕,是因为他...

钱道戢:南朝陈官员、将领,屡次平叛,因病去世

钱道戢:南朝陈官员、将领,屡次平叛,因病去世

钱道戢(508—570),字子韬,吴兴长城人,陈朝官员、将领。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屡次平叛钱道戢,字子韬,吴兴长城人。父亲钱景深,任梁朝汉寿令。钱道戢少年时因孝顺的操行著称,到成年后,很有才干谋略,当时陈霸先地位低微,钱道戢将从妹嫁...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卢谌(284年~351年),字子谅,范阳涿人。晋朝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范阳卢氏。清敏有才思,初任太尉掾。永嘉之乱后,随父投奔姨父并州刺史刘琨,途中为汉赵刘粲所掳。辗转来到并州,拜司空从事中郎。并州...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曹操盗墓养活了军队好几年 曹操对谁的墓下手了

曹操盗墓养活了军队好几年 曹操对谁的墓下手了

还不知道: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为何随随便便就能养活军队好几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盗墓,一般都被看作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而封建社会为了防止盗墓的现象发生,统治者通常会制定严格的法律来限制盗墓者的行为。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的就是铤而走险的人。总...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对李建成真的远不如李世民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但这22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唐朝开国战争期间,活跃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不过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对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他们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正在于老爸李渊。李...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来敏(165年—261年),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逢董卓之乱,来敏跟随姐夫黄琬到荆州避难,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子,来敏又与姐姐来氏入蜀,被刘璋引为宾客。来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刘...

评论列表

Moonlight
Moonlight
4周前 (10-25)


魏文侯通过重用人才,实行变法改革和军事扩张等一系列措施使魏国成为战国首位霸主,他的智慧和决策体现了重视贤才、推动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在河西之战等五次大战中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尊重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推进社会进步和实现国家富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