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浚稽山之战惊天动地,李陵浴血奋战之后为何投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7-15)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浚稽山之战的详情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对汉匈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汉帝国进一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战线向北、向西推进了数千公里,匈奴人被迫收缩势力范围,从漠南地区撤离,漠北只留下了少量部落,主力蜷缩到天山以北至阿尔泰山附近。

汉帝国立国八十余年,汉匈之间,打打和和,时至今日,汉帝国基本上占据了优势,若是寻常帝王,必然满足于眼前的大好局面,偃旗息鼓。但汉武帝乃“五百年才世出”的君王,他与众不同,对匈奴,他想的是“除恶务尽”。

为了将匈奴彻底斗败,他布下了“一张网”,“一盘棋”。

一张网:联络四方,共同对付匈奴。

汉帝国东联乌桓,击其左;西联乌孙,击其右;北联丁零,击其上,南控大宛,阻其下。

一盘棋:注重东北、西域的经营与管理。

汉帝国允许乌桓西进,至渔阳、右北平等郡塞前居住,开放关市,繁荣乌桓经济,培育乌桓力量,令其如一支楔子,钉在匈奴故地,防止其回归;开发联络西域,派校尉领兵,分别驻守在轮台和渠犁,锁住匈奴咽喉。

这盘棋,汉帝国还布设了一枚活子,从河西、居延方向,多次派兵攻匈奴腹心部位。

浚稽山之战惊天动地,李陵浴血奋战之后为何投降?

(汉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汉匈之间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浚稽山(阿尔泰山中段,今蒙古共和国土拉河附近)之战。

李陵求报国,请皇命出征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统军三万,计划击匈奴于天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数万大军的队伍,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汉武帝打算调李陵负责给李广利大军运送辎重。

李陵,出身将门,先祖李信,秦朝大将,统一六国期间,多有战功。爷爷李广,汉之名将,从军四十余年,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多半时间都身处在抗击匈奴的前线。

李氏一门,忠勇报国,李陵年少时,就充任侍中建章监,曾领军八百骑,深入匈奴区域二千余里。后来,李陵自请领军五千人,常年镇守在酒泉郡、张掖郡。

浚稽山之战惊天动地,李陵浴血奋战之后为何投降?

(河西走廊)

天汉二年的军事行动,李陵认为是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主动上书,请求汉武帝准许他出击匈奴。

汉匈交锋二十多年,汉帝国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军马严重不足。李陵的 *** ,在汉武帝计划之外,但气盛的李陵,一心想要建功立业,表示愿率本部五千步卒,进击匈奴。

分兵进攻,兵家大忌,但若运用得当,有时候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汉武帝最终批准了李陵的出战请求。

天汉二年九月,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居延塞(今内蒙古居延附近),向北行走了三十天,边走边寻找匈奴人。

浚稽山血战,汉军英雄气

十月初,他们来到浚稽山,前方突然出现匈奴且鞮侯单于王庭,匈奴人也得到骑报,山脚下,出现汉军。

单于急忙率领三万铁骑迎战。

浚稽山之战惊天动地,李陵浴血奋战之后为何投降?

(匈奴骑兵)

浩浩荡荡的匈奴骑兵,黑压压的,一望无际,战马嘶鸣,弯刀闪闪,气势汹汹。

面对此情此景,汉军却异常镇静。李陵率领的这支部队,并非李广利出击匈奴的杂牌军(由边境戍卒、恶少年、囚徒、七科谪组成),而是特意从荆楚地区招募的勇士、奇材、剑客,力能杀虎,箭无虚发,多年的严格军事训练,他们技术过硬,胆气过人,弓手、弩手、盾牌手、刀矛手、戟手,战阵变化多端,配合极其默契。

李陵军团处在两山之间,他们将携带的武刚战车结成方阵,武刚车周围插上二米长的利矛,上树大楯,弓手立其后。李陵亲率士卒立在营外,盾牌手密排最前沿,矛手、戟手环列旁边,弩手列队在后。

单于看到汉军这架势,并没有很在意,汉军骑兵的骁勇,他是如雷贯耳,步卒的威力却从未听过。

单于命令铁骑冲锋,匈奴人狂飙般杀向汉军。李陵命令“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从容指挥调度。在匈奴人进入三百米的范围内,汉军车弩齐射,每副车弩架设三张强弩,每一次射弩箭数十支。

浚稽山之战惊天动地,李陵浴血奋战之后为何投降?

(车弩)

浚稽山之战惊天动地,李陵浴血奋战之后为何投降?

乌云压顶的箭雨,砸向匈奴铁骑,地上死尸翻滚。匈奴人的速度未减,汉军弩兵手持大黄弩,以八石之力发射弩箭,十排弩兵,此起彼伏,交替发弩,武刚车上的弓手,也同时射箭,形成密集的箭“墙”,拍向匈奴骑兵,死尸枕籍,层层叠叠,匈奴骑兵冲到汉军阵前,戟手下钩马腿,矛手上刺骑手,匈奴人用弯刀砍向汉军,磕在盾牌上火星直冒。

很快,冲锋的数千名匈奴人被杀死大半,剩下的向两边山上跑去。李陵命两军侯,各率军上山追击,将上山的匈奴人又杀死数千。

单于大惊,不敢再轻敌,急命左右骑兵八万余骑,向李陵军团再次发动攻击。

敌众我寡,人数相差太过于悬殊。李陵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必须要合理指挥,让自己的士卒发挥出更大战力。

汉军一边战斗,一边向南边撤退,数天后,再次进入一处山谷。持续数天的战斗,汉军伤亡也比较大,李陵命令受三处伤的,坐在武刚车上,两处伤的驾车,一处伤的手持兵器继续战斗。再次击杀匈奴人数千人。

汉军沿着龙城故道,走了四五天,来到一处大泽芦苇丛中,泽已干枯,苇却还在。匈奴人顺着上风口放火,想将汉军烧死在里面。李陵命士卒快速用火绳,将下风口的芦苇烧掉,辟出避火带。汉军再次脱离险地。

匈奴人紧追不舍,且侯单于命令右贤王,率军攻汉军。山脚下,正有一片树林,汉军依托林子,发挥汉军武器之长,步军之优,矛刺、箭射,再次杀敌数千人。李陵瞅见单于就在林边山坡上,命令士卒,向单于发射连弩,单于亲兵纷纷中箭,单于赶忙跑下山坡,躲避汉军。

浚稽山之战惊天动地,李陵浴血奋战之后为何投降?

且鞮侯单于忽然感觉,汉军可能在前方设伏,而李陵军团如此苦战,并不断向南边汉境转移,似乎是“诱敌深入”之计。他赶紧召开军前会议,商议是否撤军。匈奴当户君长们都表示,应该再与汉军搏杀一番,如果不能取胜,再撤军,否则将会被汉帝国耻笑。

且鞮侯单于觉得言之有理,命令骑兵继续攻击汉军。一天之内,匈奴人发动数十次攻击,皆被汉军击退,匈奴人又阵亡两千余人。

且鞮侯单于看到这种伤亡惨重的场景,感觉取胜无望,准备下令撤军。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战场形势正要向有利汉军方向发展,却出现了意外。

李陵军中军候管敢,违反军令,被校尉批评,他全然不顾道义与廉耻,竟然向匈奴主动投降。为了表功,他将汉军的实情向单于和盘托出。匈奴人这才知道,汉军箭矢不多了,人困马乏,伤兵众多,战力持续不了多久。

且鞮侯单于大喜,命令士卒加强进攻。汉军在谷中行军,匈奴人从山上,居高临下放箭。汉军以武刚车与大盾做掩护,南行至鞮汗山,箭矢用尽。

弓手、弩手们便砍下车辐做兵器,与矛手们一起退入峡谷。

匈奴人将峡谷退路用巨石封住,从山顶向下扔石块砸向汉军,汉军死伤惨重。

太阳西坠,晚霞如血。

李陵再次召集士卒,点数下来,还有两千余人,他将剩余的军粮与水源分配给大家。夜半时分,李陵命人击鼓,分散突围。鼓敲数下,均无声音,原来,连续十几天的战斗,鼓已经被敲破了。李陵只好用口令代替鼓声,命令全军突围。他和校尉成安侯韩延年,率十余名勇士向外冲,韩延年等人全部战死,李陵投降。

汉军成功突围的,只有四百余人。

历经大血战,李陵为何投降

浚稽山之战,李陵以五千步兵,对阵近十万匈奴人,惊天地,泣鬼神。最后时刻,李陵选择了投降匈奴,汉帝国能接受战死的军人,却不能原谅降敌之人。汉武帝将李陵全家处死。

后世的人,谈到李陵兵败投降,常常扼腕叹息,认为他英雄末路,本应荣耀门楣,却在最后时刻降敌,让人难以理解。

我们只要认真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能够体会李陵的心理。这次战斗,本来就在汉武帝计划之外,李陵如果接受汉武帝的之一套方案,负责给李广利运送物资,做好后勤,他肯定不会出现意外,可他急于立功,想将中衰的家道,重新荣耀起来,主动请缨出战,却只率五千步卒进军。

这种意气用事,只能是在逞能。此战中,汉军的战斗力非常强,五千步军对十万骑兵,但注定是场无法取胜的战役。兵败的结果,或死,或降,李陵选择后者,只是希望能寻找机会,逃归汉帝国,继续为国出力,毕竟人活着才有希望。

《汉书。李广苏建传》中记载,军吏曾对李陵说:

“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归,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

四年前(公元前103年),浞野侯赵破奴曾率军出击匈奴,在浚稽山战败被俘,后来他逃回汉帝国,汉武帝没有给他定罪,反而重新启用为将。

李陵幻想,自己能够像赵破奴那样,逃归汉帝国,重新为国效力。但帝王的心思,臣子往往猜不透。前者赵破奴自己率军出征,兵败被俘,汉武帝可以不计较,这次李陵兵败,汉武帝只能接受他的战死,而不能容许他苟活。

原因很简单,本次的浚稽山大战,李陵被汉武帝当作一枚棋子,配合李广利。也就是说,皇帝的注意力在西域,在李广利方向,但李广利出师不利,万里出征西域,损兵折将,劳而无功,令汉武帝颜面尽失,而李陵却以少战多,以弱势的步兵,杀伤数倍的骑兵。这种战斗,就是全军覆没,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事迹,在寄矛厚望的李广利,失败而回后,汉武帝希望李陵军团能给他增光添彩,更好是能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但事情并未按皇帝所设想的,战斗结束时,李陵却降敌了,自然令汉武帝十分震怒。

即便如此,汉武帝只是对李陵有怨气而已,最初并未想过要处死李陵家人。却不料,事情急转直下,有人说李陵投降匈奴后,将汉军的战法,全数传授给匈奴人。汉武帝不加详查,这才下令处死李陵全家。

从此,归国的路被彻底堵死。李陵,这个将门之后,在异国他乡漂泊二十多年,满怀期待,心向祖国,却带着冰冷的失望,在公元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客死在匈奴,终年六十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7/325963.html

“浚稽山之战惊天动地,李陵浴血奋战之后为何投降?” 的相关文章

关羽被杀后刘备做了什么 刘备为何没有马上报仇

关羽被杀后刘备做了什么 刘备为何没有马上报仇

还不知道:关羽被杀后,刘备并没有立刻为他报仇,他做的这件事暴露其野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夺了荆州南部的四郡,关羽被拜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这样做,就是想让关羽镇守荆州,自己亲自去取益州。关羽镇守这里的时候,斩杀庞德、降服于禁后威...

贺若谊:西魏至隋朝名将,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

贺若谊:西魏至隋朝名将,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

贺若谊(520-596年),字道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到隋朝名将,右卫将军贺若统第三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西魏时,门荫入仕,赐爵容城县男,累迁通直散骑常侍。支持宇文泰占据关中,结盟茹茹王庭,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长史。北周...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

楚汉之争要是项羽夺得天下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楚汉之争要是项羽夺得天下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项羽得了天下,中国会怎么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杆性质的人物,他是中国悲剧英雄第一人,现实中我们每每以成败论英雄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曾经的失败英雄项羽。我们要感谢太史公司马迁,是他把项羽写进了本纪...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被誉为盛唐第一猛将,玄宗皇帝的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只有十个节度使,王忠嗣一人能节制四镇,比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也多过一镇,可以说是唐朝最牛节度使。可是不久之后王忠嗣就被唐玄宗免职,最...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政治完善官制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

秦始皇灭六国俘虏六国国君后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他们的

秦始皇灭六国俘虏六国国君后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他们的

还不知道:秦始皇灭六国后,被他俘虏的这六国君主,都遭到怎样地对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类历史上,亡国的君主大多数下场十分凄惨,尤其是在国家被人通过武力所推翻的情况下,那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六国的君主,都遭遇了什么样的对待呢?图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剧照一、...

傅友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功臣,著名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傅友德是明朝名将,在消灭陈汉,推翻元朝,平定巴蜀,横扫漠北时屡战屡胜,可以说为明朝的统一立下盖世奇功。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傅友德也惨遭杀害。但是有史料说傅友德是先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拿着二人的头颅去找朱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