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是如何运用政治、军事手腕,拆散了孙刘联盟?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8)16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刘联盟看似牢固,是如何被曹操瓦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一切军事行动中,虽然以上这些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谋略的采取是最重要的。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之间的斗争也概莫能外。在这场斗争中,孙权和刘备深知两弱敌一强的道理,也建立了联盟来对抗曹操。但是,曹操运用他高超的政治、军事手腕,最终拆散了看似牢固的孙刘联盟,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曹操是如何运用政治、军事手腕,拆散了孙刘联盟?

一、孙刘联盟的形成。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就开始了南下的准备。他开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刘表。七月,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议,“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出兵荆州,开始了对南方的进攻。

曹操的这次进攻,恰逢刘表病死。荆州方面一片混乱,群龙无首。刘表的继位者刘琮听从手下的意见,投降了曹操。正在樊城抵御曹操的刘备闻讯仓皇撤军,在当阳长坂被曹操派遣的铁骑追上。一场恶战后,刘备全军溃散,只得投奔驻守在江夏的刘琦。

曹操在轻易取得胜利后,志骄意满。他没有顾及自身军队的缺点,如军队远来疲惫,急需休整。荆州的军队刚刚归附,军心不一。水战非自己所长,水土不服等等。急于想毕功于一役,一举解决孙权和刘备的问题。

谁知道,曹操误判了孙权的企图。他只是看到孙权年轻,威望不足,手下意见不一。但是没有看到孙权不甘人下,抱有进取中原的野心。他甚至还想着,孙权在接到他的恫吓后,会乖乖灭了刘备,主动归顺呢。让他万没有想到是,自己这咄咄逼人的态度,反而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建立。

在诸葛亮、鲁肃的斡旋下,孙权听取了周瑜的意见,定下了孙刘联盟共抗曹军的决心。于是,孙刘联军在赤壁和曹操发生了激战。在这场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曹操遭受了惨败,被迫撤走。

在这场战役结束后,曹操后悔的想起了过去郭嘉给自己的计策。那是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时候,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战败,他们一起投奔割据辽东的公孙康。曹操采纳了郭嘉的计策,拒绝了手下讨伐公孙康的请求,静观其变。不久,公孙康便斩了袁氏兄弟,将他们的首级送到了曹操那里。

曹操是如何运用政治、军事手腕,拆散了孙刘联盟?

他人问曹操这里面的原因,曹操回答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曹操攻打公孙康的话,如果逼迫急了,为了自保,公孙康和袁氏兄弟就会团结起来共抗曹操。如果曹操放缓攻势,没有外界威胁的公孙康就会和袁氏兄弟内斗,自相残杀。果然事情的发展和曹操的预料相同。

可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却因为轻易取得荆州,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曹操完全忘记了过去公孙康和袁氏兄弟的成功经验。他采取了错误的谋略,企图依靠武力威胁就让孙权就范,谁知道反促成了孙刘联盟。在战役失败后,曹操悔恨的痛哭郭嘉,对自己深加责备。

于是,曹操自此以后,便决定依旧采取这条计谋,让孙权和刘备两人,“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自此,曹操开始了漫长的拆散孙刘联盟的行动。

二、放弃荆州南部,坚守要冲。

和庸碌无能的袁氏兄弟和公孙康不同,刘备和孙权都是出色的君主,他们的手下也都拥有出色的谋臣和英勇善战的将士。如果采取一般的计谋,马上就会被他们识破,到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于是,曹操采取“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这条计谋的时候,还运用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手段。在行动上的表现也是无可奈何,让孙权和刘备没有疑心。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放弃了继续南下的企图,他将主力撤回北方。但是,重要的据点江陵和合肥他都没有放弃。尤其是江陵,他以江陵为诱饵, *** 着孙刘两家的神经。

为了实现“全据长江,进取中原”的战略目标,周瑜把目标死死锁住了江陵。他率领东吴的军队,不顾其他,直接攻打江陵。而确立《隆中对》的刘备集团,为了自己据有荆益,两路北伐的战略目标,对江陵也是垂涎三尺。不过此时刘备的实力不足,无法与东吴竞争,只得把目标转向荆州的江南四郡。

经过一番的战斗,曹操命令曹仁放弃江陵,把防线退到襄樊一线。于是,江陵就落入了东吴周瑜的手中。东吴暂时实现了全据长江的目标。而刘备则占领了江南的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四郡,有了自己的立足点。

但是,曹操放弃江陵也是有条件的,他虽然放弃了江陵,但是还据守着襄樊。在兵志地要中说得很明白,襄阳与江陵步道五百里,无襄阳,江陵受敌不立。襄阳对于孤悬长江以北的江陵,如同汉中之对西川的意义一样。曹操保有襄樊,如同拿着江陵这个火药桶的导火索,他在等待着导火索的点燃。

从此,曹操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他彻底放缓了对孙权和刘备的进攻,采取守势,等待孙刘联盟的内斗。

三、孙权和刘备直接矛盾的加深。

在曹操采取退避策略的时候,孙权和刘备两家之间的矛盾就慢慢浮出了水面。孙权的战略是“全据长江,进取中原”。而刘备的战略是“跨有荆益,两路北伐”。两家的矛盾点就在荆州上游要地南郡的归属上。

曹操是如何运用政治、军事手腕,拆散了孙刘联盟?

孙权要全据长江,就必须要占有战略形势重要的南郡。为了这个目标,周瑜和曹仁争夺了一年,才夺下了江陵这个据点。而刘备要跨有荆益,两路北伐,也必须要占有南郡。从这里可以西入益州,北向伐曹。这样,双方围绕着南郡的占有就发生了矛盾。

不过,由于双方都有卓越的君主和谋士,双方的矛盾在初期还是互相克制的。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将南郡借给了刘备。这一点是大出曹操意料之外的。史书上说,当曹操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写信。听说这个消息后,曹操手中的笔不禁掉在了地上,居然浑然不觉。从中可见这个消息给曹操带来了多大的震撼,这也代表了曹操计谋的暂时失败。

不过,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还是坚忍了下去。他相信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最终,双方一定会发生冲突。

果然,随着刘备收取西川,感到刘备越来越大压力的孙权,终于几次三番的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在刘备推脱不还的情况下,孙权忍无可忍,发起了湘水之争。

建安二十年,孙权派鲁肃和吕蒙出兵湘水。吕蒙率军两万袭占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鲁肃则率军和关羽率领的荆州军相持。得知消息的刘备立刻率领五万人马从益州来到了公安。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后来,由于曹操进攻汉中,再加上鲁肃斡旋,刘备和孙权达成协议。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重结盟好。

这一次冲突是将来双方更大冲突的预演。虽然有鲁肃从中斡旋,极力保持孙刘联盟,但是,双方的根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在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死后,双方的矛盾就再也没有了制约。

接任鲁肃的都督吕蒙跟鲁肃的观念不同。他迎合孙权的观点,同意武力夺回荆州。在君臣达成一致意见后,孙权接下来便向曹操请降,决定袭取荆州。

这样,经过漫长的等待,曹操终于等到了他要等到的时刻。经过他的坚忍,他终于达成了他刻意想达成的目标,破坏了孙刘联盟。

曹操是如何运用政治、军事手腕,拆散了孙刘联盟?

四、襄樊之战中曹操的谋略。

在孙权请降后,再加上刘备在汉中的攻势,夏侯渊的战死,曹操决定出兵汉中。经过一番争夺,曹操终于放弃汉中,撤军回师。这时对孙权败盟毫无防备的刘备,在蜀中进位汉中王。他大肆封赏群臣,动员民夫进行土木建设,根本不知道灾难即将到来。

在这个时候,关羽又发动了襄樊之战。关羽终于忍耐不住,自己亲手点燃了江陵这个火药桶的导火索。在这次战役的初期,关羽组织严密,计划周详,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让曹操一时陷入巨大的危机。

但是,导火索一经点燃,就无法熄灭了。关羽北伐,江陵这个火药桶就到了爆炸的时刻。就是在这个时候,历史的转折也出现了。终于,按耐不住的孙权,终于发起了袭取荆州的战役。他派吕蒙白衣渡江,夺取了关羽的后方重镇公安和江陵。

在这个时候,曹操充分显示出他的高超的谋略。他先是听取部下的意见,增派援军,由徐晃率领援救襄樊。然后顺水推舟,允许孙权去袭击荆州。最后,曹操在战场指挥上,曹操还做了一般人做不出来的事。

孙权向曹操写信,表示自己要袭击荆州,并且请曹操代为保密。可是,曹操根本就不理会孙权的请求。他故意把孙权的信件一式两份,让徐晃将信件分别用箭射到曹仁的城中和关羽的营里。

可惜关羽过于自负,不信自己的江陵和公安防守稳固,能够被孙权轻易攻下。不愿意放弃眼看可以到手的战果,犹豫不去。

等到关羽得知南郡已经被孙权拿下的时候,赶快撤军。这个时候,曹军很多将士都要追击关羽。但是,曹操又再次下令,前线的曹军一律不行追击关羽,放关羽安全撤退。

我们从曹操对襄樊之战的处置,就可以体会到曹操高明的手腕。他将三角斗争的策略玩得淋漓尽致。如果不是关羽麻痹大意,在得到曹操的消息后不愿意尽早撤回荆州。或者说不是糜芳软弱无能,让关羽将士的家属都落入敌手。那么一场关羽和东吴的火拼好戏就会上演。曹操坐山观虎斗,会获得更大的渔翁之利。

曹操是如何运用政治、军事手腕,拆散了孙刘联盟?

五、白白放弃曹操创造的历史机会的曹丕。

不管怎么说,在曹操的有生之年,他终于看到了自己多年以来辛勤耕耘的结果。他的“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策略,虽然有鲁肃、诸葛亮的阻挡,延缓了奏效的时间。可是,最终由于鲁肃的去世,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爆发,造成了东吴偷袭荆州的悲剧。

令人惋惜的是,曹操虽然谋略奏效,可是他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他看到了果实的成熟,却没有采摘的时间。在关羽死后没多久,他也随之去世。我们可以看到,在曹操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指挥襄樊战役依然思路清晰,丝毫不乱。他根本不理会孙权的花言巧语,不理睬孙权投降的事实。他要争取的是孙刘两家互相拼斗,更大程度的给两家以打击,为自己下一步统一天下做准备。

可惜,曹操没有等到那一天。在曹 *** 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事业,建立了曹魏政权。在刘备发起的对东吴的夷陵之战中,曹丕的表现比起曹操来差得太远。他拘泥于孙权的所谓投降的表现,不听取下属夹击东吴的意见。

如果曹丕夹击孙权的话,曹魏就能够顺利的先一步占领江南,灭亡东吴。在剩下的时间里,强大的曹魏单独面对弱小的蜀汉,消灭它将是比较容易的。可是,曹丕轻易的放弃了这个统一天下的机会。

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曹操还活着,他是不可能白白放弃这个机会的。曹操用十年的努力,终于破坏了孙刘联盟,让两家互相争斗。但天不假年,曹操却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如果不是那样,三国的局面也就早早结束了。

不过即便如此,孙权和刘备两家经过夷陵之战的火拼,两败俱伤。虽然曹丕没有参与进去,取得更大的战果。但是,东吴和蜀汉两家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曹魏一家独大的局面更加坚不可摧了。蜀汉和东吴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舞台,曹魏统一天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一切,都源自于曹操生前奠定的基础。曹操虽死,功业长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8/330063.html

“曹操是如何运用政治、军事手腕,拆散了孙刘联盟?” 的相关文章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麾下五子良将里,张辽作为一个降将能够入选,而且位居首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所谓的“五子良将”和刘备的五虎大将都是后世民间的一个俗称,或者说是演义。这里的“良将”就是指能征善战或者说是勇冠三军。“五子良将”通常是指代曹操时代麾下的五位军事主...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里出...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其中以荀攸最为曹操倚重,为其“谋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为何没有郭嘉他们那么出名呢一,出身名门荀攸出身颍川荀氏,为广陵太守荀昙之孙,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丧父,因此跟随祖父荀昙一起...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还不知道:乾隆死前不杀和珅有哪些因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贪官,无可避免的会提到和珅,这个清朝巨富,一个人的资产抵得上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总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那么千古一帝乾隆为何不杀和珅,而且对其贪污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首先,和珅能成为乾隆身...

李莲英作为一个宦官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宠信他

李莲英作为一个宦官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宠信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莲英是宦官,为何会被慈禧宠信一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言有一次,洋人问李莲英“你一个太监,为何慈禧离不开你”,李莲英还没回答,慈禧就对李莲英说道“小李子,哀家需要牙签”。李莲英慌忙从衣兜里掏出来一根牙签,接着慈禧又需要掏耳勺,修指甲的剪刀,还有...

刘备建立的王朝属于汉还是蜀 蜀汉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

刘备建立的王朝属于汉还是蜀 蜀汉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刘备建立的王朝,是蜀还是汉?为何历史上称之为蜀汉或者刘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所建立的王朝,其实就是汉朝。是对东汉王朝的延续,不过因为在蜀地建国,所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蜀汉。蜀汉又被称之为季汉,按照伯仲季叔来排名,西汉就是伯汉,东汉就是仲汉,...

萧衍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后为何会被饿死

萧衍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后为何会被饿死

在中国史上,仅有5位帝王最终被饿死,其中有一位是开国皇帝,此人正是南梁武帝萧衍。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南北朝时期,南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叫萧衍,他是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之一,活了八十六岁,也是在帝位上待得比较长的皇帝之一,足足四十七年。高寿且位久,皇帝当到萧衍这个份上,应该是不虚此生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