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百员部下到底是谁替曹操说降了徐晃
曹操部下
曹操部下良多,因为曹操礼贤下士,虽生性多疑,却善于采纳旁人的意见,所以无论是文臣或者武将对曹操可谓是忠心不已。曹操部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谋士和将领。
曹操像
其下的谋士有惊才绝艳的郭嘉,可惜英年早逝,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后,还曾感叹如果郭嘉未死,他不会如此大败。之后还有荀彧、戏志才、荀攸等出色的谋士。败袁绍之后,曹操更是收服了许攸等人。
而曹操部下的将领可谓是众多,分为宗室将领,和非宗室将领。宗室将领又以八虎将(又称八 *** )为首,其中有天人之称的曹仁,千里驹曹休,更有夏侯惇夏侯渊两个从曹操在陈留起兵就跟随左右的兄弟。而非宗室将领,像典韦、张辽、徐晃、于禁等等也是勇猛有加的将领。其中典韦更是多次救曹操于危难之中,颇受曹操的信任。
据不完全统计,直至曹操去世的时候,其中核心谋士以及各级的重要官员共有102人,当然,魏国成立后,一个国家需要耳朵人员多的数不过来,曹操的部下也不可能完全统计。但是对曹操比较重要的还是在早期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以及出谋划策的谋士。
如果不论曹操其他方面,单是用人这一块,他已经比其他人强上太多。他谋士众多,将领也各个能担大任,相比之下,刘备军中,诸葛亮死后便后继无人,张飞关羽身亡后,大将便寥寥无几,实在不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谁替曹操说降了徐晃
徐晃,原为杨奉部下,杨奉被曹操击败后依附曹操,后随曹操东征西战,在官渡之战、讨伐袁绍、汉中之战等著名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曹魏著名战将。
徐晃剧照
初平三年,王允与吕布杀死了董卓,董卓的部下郭汜等攻打长安,杀王允,在长安城大肆屠杀,百姓民不聊生,汉献帝仓皇东逃。徐晃劝杨奉等保护汉献帝,杨奉等汉朝老臣一路逃过郭汜的追击,顺利护送献帝到了洛阳。因保驾有功,封徐晃为都亭侯。徐晃见大将军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两人争权夺利,预料以后又是一场血雨腥风的纷争,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接受了徐晃的建议。
建安二年,曹操亲自接献帝到许昌时,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放弃依附曹操的决定,和韩暹出兵劫驾,不幸杨奉大败被杀。徐晃武艺过人、有勇有谋,曹操一向爱惜人才,所以很欣赏徐晃,希望可以把他收归门下,为自己效力,于是派满宠去说降徐晃。
在满宠说服下,徐晃答应依附曹操。从此,他便成为曹操手下一名优秀的将领,为曹操出生入死、东征西讨、屡建奇功。例如在官渡之战中,带人烧掉袁绍粮草,为官渡之战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之所以获得不少功劳,是因为徐晃一直将曹魏的统一视为自己为曹操效力的机会,并时刻牢记这一点,一次次奋勇杀敌,成为曹魏的开国元勋,也成为三国时期令人称赞的优秀战将。
曹操爱才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在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经常发出怀才不遇的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证明了人才固然重要,但是能遇见一个赏识自己的上司,对自己的才能得到认可和挖掘的人却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电视剧《三国演义》典韦剧照
曹操就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的将领,他将天下的能士招入他的幕下,对他们很是优待,并且也会受到很好的重用。典韦、郭嘉、乐进等等,都是曹操手下的将才。曹操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如果自己的军队大获全胜,对方的军队中如果有将能之材,曹操就会费尽千方百计将他收在自己的门下,进行重用。不会因为在意将能之士的出身或者经历,到自己幕下后,曹操也能给他们发挥才能的场所。
在宛平之战中,因为自己一时贪图美色惹恼了张绣,于是张绣假装投降。在半夜之时,张绣带领军队杀进曹操的军营中,杀得曹操军队措手不及。在这场战争中,曹操的长子曹昂战死,勇将典韦也战死在这场战争中。在典韦的葬礼上,曹操痛哭,心中万般不舍。一次,路过故地时,曹操突然放声大哭,身边的将士都不知为何,曹操说明缘由,典韦在这个战死了,自己失去了一名爱将。众人听后,都下马悼念典韦,而曹操亲自上香以示纪念典韦,在他悼念后典韦之后,才去给儿子和侄子上香。
曹操爱才的事例特别多,足以看见曹操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伯乐。
曹操生性多疑
现在后人说起曹操,都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判曹操。随着社会越来越开化,人们在评判一位历史人物的时候,不会单纯的盖棺定论,直接会以好和坏来评论,大多都会研究各种史料,然后多方考究进行综合评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曹操的解读,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曹操画像
对于曹操生性多疑这一点,后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在东汉末年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都有很强的实力,如果一不小心,可能自己辛苦打下的领土就成为了别人的囊中之物,岂不是很悲惨?就拿曹操来说,曹操有一个痼疾,那就是头痛,后来越来越严重,以至于稍稍用脑想问题,都会痛的难以忍受。就连名医华佗劝告曹操需要放松心情,有利于头痛的治愈。但是曹操不能丝毫懈怠,所以,曹操多疑也是出于常理之中。
另一种说法是,曹操生性多疑是一种误读,曹操对自己手下的将士们都很好,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之人。只是在后来的作品中,对曹操的塑造越来越偏颇,导致曹操的形象出现了扭曲。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进行对峙,曹操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都不及袁绍军队,况且加上曹操占据了不利的作战场地,但是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大胆用人,听取手下谋士们的作战布阵 *** ,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
曹操杀许攸
在《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许褚所杀。有一天,许褚在邺城东门碰见了许攸,许攸看见许褚之后,傲慢的对许褚说:你们要是没有我,怎么可能攻打得下冀州呢?
许攸画像
许褚听后十分生气,打下是大家的功劳,怎么能让许攸一人独揽自傲,许褚一气之下,便杀了许攸,将人头带去给曹操,说明前因后果。曹操听后,便教训了许褚,曹操怪罪许褚不应该这么莽撞,许攸只是逞口舌之快,并没有其它意思。过后,曹操下令对许攸厚葬哭悼。
又根据《三国志》一书中,提到了许攸是被曹操杀死的。许攸和曹操俩人从小一起玩到大,关系自然很是亲密。在官渡之战中,许攸弃袁绍而投奔了曹操,并且将袁绍攻打要领告诉了曹操,曹操才得以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后来,许攸十分傲慢,认为自己在作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见了曹操也大呼曹操的小名。这让曹操很是生气,虽然表面和许攸还是一样要好,但是也很气愤许攸狂傲自大的一点。虽然许攸也立下了很多战功,但是曹操无法容忍许攸在人多的时候,也大呼曹操的小名,曹操忍无可忍了。于是,便下令让手下的侍卫将许攸杀死。曹操很爱惜自己的手下,认为他们都是很有才华的谋士,但是曹操受不了狂傲自高自大的人,而且对自己很不尊敬,许攸的做法 *** 到了曹操。所以,曹操选择杀掉许攸。
曹操为什么杀孔融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小时候的孔融非常懂事,知道分享和礼让他人。孔融在学问方面,也十分勤奋刻苦,后来,孔融得以进去东汉的朝廷为官。孔融为人正直,对很多事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孔融画像
孔融刚进入仕途时候,孔融看不惯朝中很多大臣的做法,对于贪官和奸臣,孔融丝毫无所畏惧的进行弹劾,董卓当时在朝廷中权势很大,孔融并不惧怕董卓的势力,进行大胆的谏言弹劾,结果孔融得罪了董卓,遭到贬官。
后来,孔融因看不惯曹操的做法,屡次进行嘲讽和劝说,曹操最后杀死了孔融。
一次,曹操的儿子曹丕看上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并且强行闯进袁府对甄宓动手动脚,曹操知道儿子曹丕的行为,但是没有给予阻止。这件事情被孔融知道了,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孔融所指何意。过了几天,曹操和孔融在路上碰见了,曹操便问孔融书信中用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出自何典故。孔融听后,嘲笑的反问了一句,曹操这时才明白,空冗政这是在讽刺自己。
后来,因为粮食短缺等问题,曹操发布了表制酒禁,孔融听闻此事后,屡次给曹操写信,争辩禁酒的不好之处。孔融列举了很多历史人物来说明,喝过酒之后,才更加有利于创作的灵感。孔融接着又写了几篇论稿给曹操,曹操看后很生气。
曹操对孔融积怨越来越深,加上他人陷害孔融,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且还诛杀了孔融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