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开始的七大名著要删减掉其中的三本?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四大名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七大名著的形成
在当下,提到“四大名著”,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但是提到“七大名著”,这个概念却让人颇感陌生。
其实“七大名著”这种说法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只不过是当代人经过一番总结,形成了“七大名著”这个概念。
这一切要从晚明说起。晚明大才子冯梦龙归纳了“四大奇书”的概念。“四大奇书”包括《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以及《金瓶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四大奇书”对于统治者来说,有多部不被统治者所喜悦:比如说《西游记》曾被明朝朝廷宣布为禁书,而《金瓶梅》则被视为诲淫诲盗的书籍,《水浒传》因为鼓吹打家劫舍,也有过多次被朝廷封杀的记录。不过,文学属于思想的一种表达,而思想管控是封建统治者所做不到的。因此不论明朝帝王怎么封杀《西游记》,还是拦不住《西游记》等图书在民间流传。
到了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聊斋志异》相继问世。由于《金瓶梅》在某些方面的描绘让很多人不接受,因此,清朝人习惯上将除了《金瓶梅》之外的“四大奇书”和《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相提并论。并在民国初年前后,有了“六大名著”的说法。近年来,有文史爱好者考虑《金瓶梅》和“六大名著”曾经排列在一起,于是有了“七大名著”的说法。
四大名著的来历
事实上,“四大名著”的说法源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其说法比“六大名著”晚几十年。
所谓“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背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年。有关部门认为,人民群众应当有一定的文艺熏陶,但是旧社会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未免有良莠不齐的情况,此外,考虑当时民众的阅读水平能力,经过千挑万选,相关主管部门决定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合订为四大名著,进行出版,由此《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
落选原因
那么,为什么《聊斋志异》等三部作品没能入选?
个人认为: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倡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而“四大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此类思想的宣传:
比如《西游记》,猴子敢于挑战天庭,被视为革命精神;
比如《水浒传》,梁山好汉敢于挑战大宋朝廷,被视为革命精神;
比如《红楼梦》,揭示了豪门大族的没落,被视为封建主义必将灭亡的证明,因此值得提倡;
比如《三国演义》,通过汉魏的兴衰,向民众普及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值得提倡。
而相对来说,《金瓶梅》不适合主流群众阅读,《聊斋志异》被视为糟粕太多,而《儒林外史》的可读性较弱,而且教育意义不及《四大名著》,因此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