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祖宗之法的开始和深化解析!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23)25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人们在谈及宋朝历史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谈到宋代的祖宗之法,王安石在变法之时,更是提出了祖宗不足法的观点!要贯穿了解宋代的历史,则不得不对祖宗之法进行一次透彻地分析。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祖宗之法的开始和深化解析!

王安石

01、北宋祖宗之法的渊源

纵观中国的历史,像宋太祖一样仅靠一次兵变就黄袍加身的例子并不多见,与五代时的战乱相比较,赵匡胤夺取天下的过程则显得相对容易。然而,得天下容易并不意味者坐天下容易,相反,由于得天下太过于一帆风顺,在当上皇帝之后更加的小心谨慎。赵匡胤在登基之前的地位、声望都不足,正是这样而产生的恐惧的心态,使得宋初的帝王们殚精竭虑地治理天下,开创了之后的长治久安,而正是因此,宋初几代皇帝的做法也被赵氏子孙奉为祖宗家法,视为立国之本。所谓祖宗家法,并不是一套明确的制度,而是由一系列原则和做法组成的相对模糊的概念,这一概念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在不断地被改造和重新阐释。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祖宗之法的开始和深化解析!

宋太祖

具体说来,赵宋王朝祖宗之法起源于五代十国的动乱年代,奠基者为宋太祖和宋太宗。太祖朝贯彻的主要精神内涵是防弊,主流思想为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这一思想发端于赵宋统治者对李唐史事和五代十国动乱的反思。

在太宗朝,主流精神进一步被发展为事为之防,曲为之治。因太宗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而颇受非议,为体现其皇位继承的合法、合理性,获得朝臣服从,其在继位诏书中便宣布了施政的方向与依凭,即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治,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而祖宗之法或祖宗法的概念,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认为是在仁宗朝正式出现,仁宗朝要求尊崇祖宗之法的呼声日高。至此,祖宗之法具有了完备的思想内涵,经北宋前四朝,形成了祖宗之法的基本框架。

而祖宗之法的产生的本质要求,是五代时期民族色彩的淡出、文臣群体的转化、文武关系的调整!

这些都是历史演进过程的产物,这些变化,绝非如宋人通常所说是取决于祖宗远见卓识的突然转折。自赵宋建国之日起,规约人君角色、塑造帝王完美形象以期垂范后世的努力,即一直在进行之中。

当时,不仅赵普说到为陛下子孙设置条贯,正在努力尝试从军阀到君主转型的太祖本人也与赵普谈及使子孙谨守法度事。开国皇帝的殷切期冀,使我们感觉到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担忧。政权刚刚稳定,继承父祖基业的问题即被提上日程。而这些沉甸甸的考虑,实际上已经奠定了指示赵宋后世帝王谨守祖宗法度的基调。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祖宗之法的开始和深化解析!

宋代帝系图

02、真宗朝祖宗之法的开始

所谓的祖宗之法从内容上来讲,就是太祖太宗两朝处理政事的原则和旧规,把太祖太宗时期所施行的法度及其精神加以总结概括,将其称之为祖宗典故、祖宗之法,并且奉之为治国理事之圭臬,始于北宋真宗时期。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当时著名的圣相李沆了。

以方正端朝,以严重镇俗是真宗朝众臣对宰相李沆的评价。对于祖宗故事的维护,李沆做得很到位。真宗在位时有意立刘氏为贵妃,亲自写下手诏让近侍传给李沆,李沆看后亲手焚烧了手诏,回复沆以为不可。最终真宗听从了他的建议。此事充分体现出李沆对帝王形象的刻意维护。说明此时他信奉的理念并不只是忠于君主,更多为忠于国家与社稷。帝王选妃不仅是皇帝的家事,更是国事。

好友杨亿为其撰写墓志铭时提到斟酌治体,辨论官材……深识大体,务行故事,肯定了李沆严守祖宗之法的态度。李沆被世人称为贤相,是宋太宗精心为真宗挑选的辅政大臣。

《宋史·李沆传》记载到沆性直谅,内行修谨……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其中动遵条制说明其在处理国家事务过程中严守国家法制法规之态度。同时也说明李沆为人处世刚正不阿,做事谨慎,顾全大局。

《言行龟鉴》中也记载到,沆厚重淳质,内行修谨,尤厌荣利,好贤乐善。

体现了他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的精神和不以私利害公义的作风。

吕中认为养成重厚质实之风者,实(李)沆之力也。

李沆用自己贤良之品德,效忠着国家,坚持着务行故事和动遵条制的原则,对祖宗之法起着推崇与维护的作用。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祖宗之法的开始和深化解析!

李沆

同李沆一样,在真宗朝为恪守祖宗之法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另一名宰相王旦,在真宗执政后期,真宗较多专注于天书符瑞和东封西祀等神道设教活动,放松了对政务的管理。王旦虽对真宗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妥协态度,但仍以恪守成规为旗帜, *** 真宗大搞封禅活动,

陛下所守者祖宗典故,典故无所,不可听也。。

王旦有意识地将赵宋王朝的祖宗抬出来,作为维护统治秩序之保护神。因为将成文规范贯之以祖宗的名义,才能让真宗不得不有所忌惮。祖宗朝的典章制度是士大夫阶层约束皇帝言行的有效依据。

虽然如此,王旦晚年仍对自己曾做出的妥协行为表示后悔不已,认为虽以富贵终身,而实不得志也。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祖宗之法的开始和深化解析!

宋真宗

通过李沆和王旦,可以看出当时的宋代士大夫,忠于皇权,但又不单纯是皇帝的应声虫,他们熟悉官僚制度的运转方式,拥有自己的信念,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他们处事庄重,行为缜密,尊重制度规范,不敢轻言变革,他们其实是通过维护制度同时达到忠于皇权和保证长治久安的双重目的,而达成他们目的的手段,就是祖宗之法。用祖宗之法来限制和保障皇权,这是宋代士大夫的基本手段。

03、仁宗朝祖宗之法的深化

及至真宗驾崩,仁宗执政初期,面临着刘太后辅政的局面,这一现象严重违背了祖宗之法的施政原则。

据载,真宗去世时,仁庙初纂临,升衮冕,才十二岁,未能待旦。

这一历史背景给予了刘太后参与政权的机会。明道二年,刘太后遗诰称,皇太妃与吾同事先帝,并祐圣躬,宜尊为皇太后……如有军国大事,与皇太后内中裁制。对于此事,士大夫多不悦,并极力寻找制止这一行为的有效依据。

御史中丞蔡齐曾上表:天子春秋已长,太后末命非天下所望,抑未有闻于前代者,惟执政图之。

指出仁宗已年长,并有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前朝也并无太后辅政还能传承的先例,要求仁宗亲政。苏辙也评说然人主既壮,而母后听政,自非国家令典。后仁宗听取这些士大夫提议,于次日删去遗诰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之语。避免了皇太妃继续干涉政事局面的形成。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祖宗之法的开始和深化解析!

宋仁宗

士大夫阶层对于太后称制的反对,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认为太后辅政不合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与内容,并认为汉唐之乱,或以母后专制,或以权臣擅命,或以诸侯强大,藩镇跋扈。本朝皆无此等,可以见祖宗家法足以维持万世。可见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及其内容对统治阶层来说具有约束作用,使其在执掌政权时有所忌惮。而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当统治者执行政令有所偏失时,祖宗之法是他们维护赵宋王朝统治秩序稳定的有力武器。

04、祖宗之法的实质

宋代的祖宗之法,不是由固定条款构成的成文法典,而是一组动态累积汇聚而成的综合体:其中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应该循守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制衡精神的政策措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

其原则,其实质,正如宋太宗即位诏书所说,可以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可以说,宋代的祖宗之法既有其僵滞的一面,又有其弹性的一面。既非真正至高无上而不可逾越,亦非一成而绝然不变;其内容既时而有所补充,即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往的成规定制有所变更。但总体上说,保持纲纪稳定少变,从而保持政治局面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无疑是宋朝祖宗之法的题中之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11/348509.html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什么?祖宗之法的开始和深化解析!” 的相关文章

虞翻为何会被孙权厌恶?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虞翻为何会被孙权厌恶?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虞翻是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孙权曾称赞他“可与东方朔为比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孙权作为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喜怒常常挂在脸上,上一秒还眉开眼笑,下一秒就怒目要杀人,可以说,孙权翻脸就不认人。有一个人,经常惹孙权生气,孙权非常不喜欢他,很讨厌他,但是,曹丕却很喜欢他,还经常为他设虚座...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能文,刘备能武,孙权什么都不会,凭什么三分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只需要正确、合...

杭州将军是什么官职?雍正帝为何会调任年羹尧去担任?

杭州将军是什么官职?雍正帝为何会调任年羹尧去担任?

胤禛是情仇第五位行第,年号雍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对年羹尧已经非常不满,准备打击他。当时雍正已经把打击年羹尧的想法付诸行动。先是,年羹尧弹劾四川巡抚蔡珽。但是雍正却不听年羹尧的弹劾。本来蔡珽是有罪的,但是雍正却认为...

许褚不死司马懿能夺权吗 许褚有这个实力吗

许褚不死司马懿能夺权吗 许褚有这个实力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如果许褚能存活下来,有没有能力阻止司马懿吗?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许褚是曹操最为信赖的一员大将,他力气极大,骁勇善战,追随曹操,曹操便将许褚随身携带,成为他的亲兵,许褚数次拯救曹操于水火,许褚因此被尊为“虎侯”。如果许褚还能在高平陵乱中存活下来,那么,他有没有阻止司马懿的力量?...

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 关羽为何没有对夏侯惇下手

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 关羽为何没有对夏侯惇下手

还不了解:关羽和夏侯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杀了曹操诸多大将,为何没有对夏侯惇动手?关羽不杀夏侯惇的诸多考量关羽在《三国志》之中被称为万人敌,手刃名将数十名,功勋卓著,那么,为何在《三国演义》之中没有对夏侯惇动手呢,虽然两人交锋次数只有两次,但过五关斩六将时的...

杨洪是什么人?汉中之战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杨洪是什么人?汉中之战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五大战役之一,战争的双方是刘备和曹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杨洪是谁?恐怕即使非常熟悉三国的人,第一时间也很难反应过来。近来,小编读《三国志·杨洪传》发现一段有意思的记载: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

赵楧: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五子,在金朝国相的斋宫中去世

赵楧: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五子,在金朝国相的斋宫中去世

赵楧(1115年—1127年3月29日),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五子,母为明节皇后刘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六月。九月赐名为赵楧,并授封检校少保、武安军节度使的官职,封为惠国公。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三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安郡王。...

刘备托孤到底有多少诚意 刘备为何说出取而代之的话

刘备托孤到底有多少诚意 刘备为何说出取而代之的话

对刘备遗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出“取而代之”那番话?在94版的《三国演义》中,我们会看到刘备以倾国之力讨伐东吴,最终落得惨败。在其病危之际,又将诸葛亮招到了白帝城。之后便有了“白帝托孤”这段历史典故。那么,刘备白帝托孤究竟有几分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