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评鉴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2-13)160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杂诗十二首其二》是由陶渊明所写的十二首《杂诗》中的其中一首,十二首《杂诗》都抒发了作者陶渊明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以及志向难以实现的苦闷之情,而这首杂诗则描写了陶渊明长夜漫漫却难以入睡的状态,借此抒发时间飞快而逝,但是自己的济世志向却难以实现的悲哀之情,以及表达了世间有人无数却找不到知己的寂寞之感。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评鉴

陶渊明

整首诗的前四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描绘了一幅日出月落后,夜空无数繁星闪耀的无限壮观、光明美丽的景象,体现了陶渊明光明宽广的胸襟,也能从这四句中看到陶渊明的笔力水平极佳。后四句“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表现了陶渊明由特定的气候变化联想到一年四季的交替,由夜不能寐感悟到黑夜的漫长而深深的悲哀之情。后两句“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抒发了陶渊明满腔悲怀却得不到倾诉,没有可以交流谈心的知音的孤独寂寞。后面几句诗同样也表现了陶渊明对是个飞逝的感慨与壮志难酬的悲哀。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这首杂诗寓情于景借日落月升等自然景象与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济世志向得不到施展的苦闷与悲哀。从《杂诗十二首其二》这首诗中,也能看出陶渊明无比光明的志士情怀。

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作为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历史上有很多的关于他故事,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一则美谈,还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颜公付酒钱等世人熟知的故事流传至今。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评鉴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晋书陶潜传》,故事主要发生在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时期。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渊明为了家中的生计,前往距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就在这年的冬天,陶渊明在彭泽县上任八十一天时,恰逢浔阳郡的督邮前来彭泽县巡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是个名叫刘云的人,他凶残狠厉的为人以及贪婪的个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两次都以巡视为借口向各县索要贿赂,如果不给贿赂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那个人,因此,他每次巡视完毕后都是满载而归的。

这次前来彭泽巡视的督邮是个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达彭泽的旅馆,就命县吏叫县令去见他。陶渊明虽然相当瞧不起那些贪图富贵、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就立马动身去了。没想到的是却被县吏阻拦,而且还被告知参见督邮需要身穿官服,并且要束上大带,不然是失礼的表现,会被督邮趁机大做文章的。这下子,陶渊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长叹一声后说自己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小人献殷勤呢。

说完之后,陶渊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并且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彭泽,而彭泽县令这个官职陶渊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移居陶渊明

《移居二首》是出自陶渊明之手的组诗作品,共有两首。《移居》是写于陶渊明从园田居搬迁到南村居住不久后所创作的,这两首诗虽然都写的是关于陶渊明于南村邻居交往时的乐事,但是每首诗都自己的内容侧重点。整组诗歌都是以温暖喜悦为基调的。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评鉴

陶渊明像

《移居》其一主要讲述的是陶渊明的新住所虽然比较破旧矮小,但是南村有很多心地善良的人,因此能够以跟他们一起度日聊天为乐。诗歌一开始,陶渊明先讲明了他移居的原因,搬家并不是因为风水等迷信,而是因为南村的百姓都非常质朴好相处,并说明移居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经过考虑之后决定的。诗歌的后半部分则描写了陶渊明在南村的生活情况,虽然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怎么好,甚至可以说比较简陋,但是他的精神生活相当丰富,每天与邻人谈古论今使他感到非常愉快和满足。

《移居》的第二首主要讲述的是移居之后,陶渊明与邻居相处融洽,繁忙的时候各自忙碌于自己的生计,努力耕作,闲下来时互相串门来往,一起谈笑。在这首诗中,陶渊明描绘了他登高、作诗、喝酒的悠闲舒适生活,从那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想要传达的自己做事,丰衣足食这个朴实的道理。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移居二首》并没有一丝一毫他作为士大夫所有的骄傲与矜持,有的只是平平凡凡的生活与快乐,作品充满着打动人心的温暖与欢乐。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之分。陶渊明前期有着积极入世,大展抱负的的人生态度;到了后期,人生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追求安逸知足的生活。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评鉴

陶渊明

陶渊明自小勤奋好学、博学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深受儒家孔子济人救世思想的影响,有志之年心中就抱有远大的志向,渴望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热情。在二十岁时,陶渊明就开始了为实现政治理想的宦官生涯。

然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并没有实现陶渊明的理想,反而令他憎恨。官场的黑暗、朝臣的奸污和政治的昏庸,让陶渊明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最终,在督邮刘云检查公务时,他保持着自身高尚的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选择辞官归隐田居。这个时候,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已经发生了大转变。

陶渊明看透了仕途生涯注定是一条失败的道路,与自己的人格背道而驰。于是,他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回到家乡耕耘着几亩田地,农作之余饮一杯薄酒,赏一片菊花海,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享受岁月的美好,如此生活妙不可言。

陶渊明后期追求隐居生活的人生态度有积极和消极的意义。从积极的方面来讲:面对官场黑暗社会腐败,尽管陶渊明没有力量去改变它,但也没有被它改变,在这浑浊的尘世中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朴质纯洁,此高洁傲岸的品质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反之,陶渊明隐居田园生活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

陶渊明金刚怒目

“金刚怒目”是对陶渊明一部分诗歌作品的称谓,形容陶渊明的诗歌风气面目就像四大金刚一样的勇猛无比,让人产生敬畏之情。陶渊明诗歌中具有“金刚怒目”风格的是五言诗《咏荆轲》。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评鉴

陶渊明“金刚怒目”《咏荆轲》

“金刚怒目”式诗歌是陶渊明的另一面,其风格与朴质的田园诗截然不同。“金刚怒目”式诗歌风格豪放不羁,充满了反抗精神。《咏荆轲》就是如此。诗中描写荆轲受燕国太子丹所托,进入秦国刺杀秦王的过程。

陶渊明“金刚怒目”式的《咏荆轲》生动的体现了荆轲的刚毅、果敢。荆轲明知秦国是个强盛的国家,就算刺杀成功秦王倒台,还是会有另一个霸主出来统治天下,仍然会有战争和无止境的纷乱,这是一条不归路。但为了兄弟义气和天下太平,荆轲毅然前往。陶渊明这首《咏荆轲》的新意在于写出了荆轲的“忠勇与愚智”,明明知道后果但也能勇敢的反抗、尝试,最终铤而走险丢失了性命。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历史的警钟。

陶渊明对当时昏暗的社会政治充满愤慨之情,特意借助具有强烈斗争和反抗精神的就是荆轲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 ***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隐喻深藏,写作的风格和情调都与其他诗歌反差较大。但是始终仍然保持了陶渊明托人物言志、简单干练、理趣合一的特点,豪放之中隐现愤慨反抗之心,具有“金刚怒目”的霸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12/351940.html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评鉴” 的相关文章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对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不过五万,为何自此一蹶不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是决定蜀汉命运的关键一战,是刘备热血上头的复仇之战,一把火就烧的刘备血本无归,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惨败?兵力损失满打满算不过5万,蜀汉怎么就自此一蹶不振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公元223年6...

武则天在李治生前就残害萧淑妃和王皇后 李治为何没有保护她们

武则天在李治生前就残害萧淑妃和王皇后 李治为何没有保护她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残害王皇后萧淑妃,李治为何不去保护自己的妃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武则天历史上最为恶毒的女人,其对情敌萧淑妃和王皇后的处置更令人发指。作为唐高宗李治身边最为尊贵的两位女人,虽已被冷落而被囚宫中。但她们毕竟是李治的原配、宠妃,且萧淑妃又诞有...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援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也是说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老将军。他本是割据势力隗嚣的大将,后来先后见了公孙述和刘秀,马援说出了上面那一段话。马援所处的时代,正是王莽代汉之后,...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还不知道: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他的后裔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00年5月,“小霸王”孙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终前他对张昭说:“公等善相吾弟!”然后将将印绶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后来,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孙权不仅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且还占领了荆州地区...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人物,他其貌不扬,却很有本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侍尧(?一1788年),汉军镶黄旗人,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李侍尧值得给读者朋友聊聊,他经历了充当朝廷重臣、因贪污受贿判处监斩候、皇帝重新加以重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