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的就地正法发生频繁吗?就地正法针对于哪些人?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1-24)130

古代的“就地正法”发生频繁吗?“就地正法”针对于哪些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古装剧中,大家应该经常会看到一些罪大恶极之人,直接被就地正法的剧情,那么古代的就地正法是怎么回事呢,真的很频繁吗,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个事情。

就地正法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一些罪大恶极之人,不用走其他程序,直接宣判死刑并且在当地立刻执行的行为。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地正法积极的一面在于,使罪大恶极立刻接受了处罚。负面影响则是,这其中如果有冤屈,是没有补救机会的,往往会冤杀好人的。

因此一般司法公正的朝代,对于死刑是慎之又慎,至于就地正法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衡量古代的司法公正与否,就地正法这种行为频繁不频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接下来宋安之以清代的就地正法现象频繁于否,来说说古代的司法。

对于不熟悉历史的朋友来说,对于古代的印象,可能更多如同是武侠世界一般,可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其实古代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般法治如同摆设的,历朝历代对于司法的完善可谓是很用心,到了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朝之时,司法上不说其他,关于死刑这种事情可谓是很慎重。

古代的就地正法发生频繁吗?就地正法针对于哪些人?

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分界线,太平天国以前,清代就地正法的行为不能说没有,但就整体来说很少。而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地方上就地正法的情况很是常见,而太平天国被平定以后,关于普遍化就地正法这种现象,虽然中央朝廷有所限制,甚至想使地方的司法状态回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前那般,但整体来说效果一般,就地正法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首先大概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的清代司法状态。

在清代犯人如果被判处死刑,甚至其他徒刑,是要经过很复杂的复核审判制度。像州县一级的地方官,初审判定徒刑以上的重案以后,需要将被告递解也就是押送到上一级的知府或直隶州知州亦或直隶厅的同知或者通判,总之要交给上一级的官员审核。然后上一级审核认可以后,再上报告给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再上报于巡抚和总督。

按照清制来看,原则上是徒罪人犯解审到府、军流人犯解审到臬司、斩绞人犯解审到督抚。

这一套流程可谓是相当复杂,好处是层层审核之下,可以更大程度上避免冤案的发生,可以有机会补救。

当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清代自乾隆后期出现的“宰白鸭”现象,通过花钱买命,找人顶凶的情况可谓是层出不穷,说明复核审判的制度并非真的可以保证司法的公正,但不能因此否定清代这套复杂的复核审判制度的积极一面。

到了道光三十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正所谓事急从权,随着延绵十数年的战争,造成了“地方官或办理防堵,或供应兵差,未能专治讼事”。

加之因为战事频繁,出行危险几率很高,地方递解犯人自然不安全,所以这时期开始大规模的实行就地正法行为。

到了太平天国被平定以后,就地正法行为已经常态化,因此在光绪八年朝廷对于就地正法行为到底是存在还是废除,进行了一场争论。

最后通过完善之前光绪五年颁布的《就地正法章程》,进一步加以限制就地正法的刑部章程。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过渡一下,再取消就地正法行为,使帝国的司法状态再度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那般。

虽然有些地方大员支持这一行为,但更多的地方督抚通过各种 *** 借故拖延,还有以之后的历史情况来看,就地正法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抑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两点。

一、就地正法可以说是清代司法制度的简化,虽然不利于司法公正,但可以起到避免之前弊端的作用。

我们来看看当时复核审判的弊端,按照清制规定,人犯的递解过程,一般需要长解两名,经过沿途州县以后,这些州县还要派出短解两名和营兵两名,充当类似于向导的功能,来协助长解将其顺利递解押送过境。

要知道古代的交通落后,人犯沿途的开销成本可不低,更何况每个地方一年恐怕要递解的人犯不会太少的,加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成本。

而这个成本经费,朝廷没有明文规定,地方也没有形成合理的制度。地方官员要么置之不理,叫下面的长解去筹措,然后下面的长解又通过勒索人犯及其家人亦或在各个环节需索陋规,来弥补这个经费。亦或地方官员加派下面的摊捐,反正很少有地方官员自己掏腰包补贴的情况,因此加重了吏治腐败。

而且在递解过程还有人犯逃跑的风险,如果人犯逃了,负责该管的官员和长解什么的肯定会受到处罚。

如果就地正法的话,则没有这种弊端发生,更没有成本分摊一说,可以说地方的负担会大大减轻,也不至于在这方面吏治腐败。所以地方官员喜欢就地正法,而朝廷也因为这个原因,而对于就地正法这个行为没有赶尽杀绝。

二、抛去司法因素,地方与中央朝廷的争权也是一大因素。

在古代,中央朝廷与地方的关系其实很敏感,最早通过藩王分封制来看,藩王代表了地方,甚至可以造反,威胁到中央朝廷。

因此越到后世,中央朝廷越不喜欢分封藩王于地方,而是喜欢以郡县制来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并且会刻意造成各方官员互相牵制的局面。比如清朝的巡抚与总督职责多有交替,双方往往是对立的,很少有勾搭在一起的,而且他们还没有兵权,这样一来,自然使中央朝廷大权在握。

但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之中,地方的督抚权力越来越重,而朝廷开始式微,帝国内部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

古代的就地正法发生频繁吗?就地正法针对于哪些人?

在战时,清庭默许地方用就地正法的权力,不只是事急从权,更是想通过这种暴力手段来维护朝廷在地方的秩序,毕竟乱世用重典,当然这也是将司法大权放于地方的行为。

太平天国被平定以后,地方督抚权重,自然不舍得将司法大权乖乖上交于中央朝廷,于是自然形成了中央朝廷想取消就地正法,最后却没有取消的局面,更是意味着清庭对于地方的控制已经开始力不从心。

正所谓以史为鉴,通过清代后期的就地正法行为盛行来看,制度往往是拥有两面性的,诸如就地正法这种简化性的司法行为,虽然并没有起到司法公正积极的一面,但却减轻地方 *** 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吏治腐败,还是有一定的正面性的。

至于这个行为到底好不好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就看大家怎么理解了,那么大家觉得就地正法行为到底好不好呢,有什么想法可以评论说出来。

古代的就地正法发生频繁吗?就地正法针对于哪些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1/359245.html

“古代的就地正法发生频繁吗?就地正法针对于哪些人?” 的相关文章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对袁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真的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不堪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提及三国里的袁绍都必须说:“外宽内忌,性迟多疑,好谋无断,刚愎自用 ”但实际上袁绍真不是这样的人,袁绍极度被低估了。实际上,袁绍这人非常不安分,野心极大极有手腕,一个庶出的世家子弟做到...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寇准善诗能文,有《寇忠愍诗集》传世。他为人刚直,为官时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真宗时,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惊,欲迁都成都。寇...

刘弘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弘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弘基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李渊起兵初期屡败隋军,首先攻下长安,为唐朝立足关中打下坚实基础。之后他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大功。那刘弘基是如何为唐朝效力的呢一,...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前 李渊为何没有压制住历史米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前 李渊为何没有压制住历史米

还不知道:玄武门之变前,李渊为何不压制李世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唐高祖李渊已经很努力了,不是阻止儿子争斗,而是在努力压制二儿子。无奈他二儿子实在厉害。高祖于武德二年就开始制衡军权了,那时候李世民刚打完薛仁杲平定陇右,天下还有好几个割据政权。高祖杀了刘文静然...

清朝时期九门提督是什么官职?主要是做什么的?

清朝时期九门提督是什么官职?主要是做什么的?

九门提督一职是清朝时期特有的官职,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我们从电视上会看到有关于九门提督的说法,尤其是《雍正王朝》中对它的叙述。可以看到,九门提督只听从皇帝的调遣,他们保卫着紫禁城的安全,把紫禁城重重包裹,不论外来进入者是谁,只要没有皇帝召唤的令牌,他们就会遭到九门...

韩休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的?

韩休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的?

韩休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宰相,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此人年轻之时便精通词学,后来在科举考试之中脱颖而出,走上了从政的道路。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韩休为官之时,素有贤良之名,因此被人举荐进入东宫,为李隆基回答一些有关国政的策...

朱棣杀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杀十族是真的吗

朱棣杀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杀十族是真的吗

还不了解:明代方孝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方孝孺真的被灭十族?朱棣杀方孝孺是对还是错,他到底该不该杀?关于方孝孺被灭十族一说,暂时无法确定,多数史学家认为这只是后人为了造成戏剧性的效果,夸大事实所产生的谎言,比如清朝名诗人朱彝尊就说:“朱棣诛方孝孺十族之说,乃士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