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武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还能起来吗?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2-01)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武术之风盛行的原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武术的繁荣拥有着很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不可否认统治阶级在推广武术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即便没有这种政策支持,处于放任状态下的习武之风还是会在明朝蓬勃发展,这是为何?

一、明朝自立国开始就大战小战不断,倡导练习武术其实是从现实出发的正确决策

明朝统治阶级阶级对民间武术是相当支持的,这一点许多史料,包括民间野史中都可以证明。这些支持不仅包括口头上的提倡,更实际付出了行动。

早在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就召集军中善武者前往各地指导练兵。为了提高武术传播效率,还专门编撰了《教练军士律》等武术书籍,大量刊印,广泛发行,力求能被广大底层百姓熟知,并掀起练武潮流。

此外,明朝统治阶级自身对武术也十分感兴趣。明英宗时就要求朝中官员将自家子弟在很小的时候送往专门的学堂学习武术。等到学有所成时,才能继续学习儒学等其他学科。

在制度上,明代的武举制度较之唐宋更加完善,除了京城以外,其它各地,尤其是前线军事重地,武学院大量开辟,武举选拔入口也大量增多,这也导致明朝学武之人越来越多,武术蔚然成风。

明朝武举考试

明朝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大力地倡导武术,其实与当时明朝的国际形势与社会背景有关。明朝建立之初,其对手就从南方的诸多起义军阀转变成了北元朝廷。北元朝廷虽然不耐打,但人家跑的快啊!

一看打不过,立马撒丫子跑了。但是跑就跑吧,还不服气,时常到明朝的边境骚扰一下,一边打打秋风,一边琢磨着能不能反攻。光自己闹事还不够,还要把辽东半岛的女婿国高丽也拉上了。

这就让朱元璋不能忍受了,洪武一朝,朱元璋八次北伐,直接把北元朝廷给灭了。但是,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元朝廷虽然灭了,但建立北元朝廷的蒙古族没有灭。

蒙古本就是马背上讨生活的游牧民族,奉行“打不过就跑”战略。所以,尽管朱元璋有心“永清大漠”,但却根本无法斩草除根。即便是后来的永乐大帝也只能是给予打击,无法拔除。

除了北方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外。南方的安南,东方的高丽,日本都或多或少地带给了明朝武力威胁。在明朝之后的统治期间里,也多次与这些国家交战。

明末的农民战争

此外,除了外战,明王朝统治时期的农民起义也是络绎不绝。从明初的广西山民叛乱到明末的李自成起义,明朝统治的三百年期间,有记载的农民起义就高达近百起,而且其中不乏影响巨大的农民起义。

终明一朝,战事不断,对军事人才的需要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正是因为这么严峻的历史环境,明朝统治者才对武术的推广如此上心。

二、无论是从军还是起义,都对士兵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武术盛行也很正常

除了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外,明朝武术繁荣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实需要。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由于明朝实行皇庄制度,皇室子弟带头土地兼并,使得有明一代,土地兼并一直都得不到有效遏制。底层农民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以下。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底层农民甚至不得不通过出卖自己的土地来逃避赋税。

明朝武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还能起来吗?

土地兼并引发的农民起义

有土地的人可以卖掉土地,给大户人家做佃农奴仆来勉强苟活。但没土地的人可惨了,连做佃农奴仆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沦为流民、盗匪,最终被朝廷剿灭。

不过,如果这些流民或盗匪中能出一个领袖,发展成农民起义军,那倒是有可能多活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朝廷的讨伐,他们也会加强武术锻炼。

既没有土地,又不想当盗匪,就只能去从军了,或者冒险出海了。

冒险出海到是一条路,因为明朝海禁十分严格,搞海运走私利润极大。但同样的,出海可不仅仅是做生意,明时的海上,海盗横行,商盗不分家,没点本事,人家也不可能要你。底层百姓大半都是招来当打手的,这种情况下,会武术就很有必要了。

至于从军,那就更要锻炼武术了。明朝前期实行卫所制,有专门的军户,闲时种田,战时参军,平常对武术锻炼的要求很高,不是专业的军户一般都达不到。

明朝外患严重

不过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卫所制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取而代之的募兵制取消了军户的限制,这导致底层贫民也可以加入军队,给了底层百姓一条活路。

但是,在募兵制前期,由于各个将领都对军队战斗力极为上心,所以募兵制之下虽然招收贫民,但对贫民的武术素养同样要求极高,没有一定的武术基础,根本不可能进入军队。

但是募兵制后期,明朝各地将领普遍推行“家丁制度”来确保军队战斗力。所以,此时对贫民的武术素养有所放松,大多都是为了招人从而向中枢讨要“人头税”。

不过,即便是在明朝末期,募兵制也已经崩坏的情况下。由于连年战争,无论是明朝廷或是起义军,各方势力都对麾下士兵的武术水平重视起来。这个时期,武术再次开始繁荣。

三、无论明朝或是其他王朝,地主豪强势力都是民间武术发展更大的推手,底层百姓反而都是被动接受

其实如果熟悉历史,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各个封建王朝的习武风气都挺浓的。从先秦开始,古人就非常推崇“侠”文化,而所谓的“侠”大多又以过人的武艺为基础。这就使得先秦时期民间习武风气大盛。

明朝武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还能起来吗?

侠文化盛行

之后,秦朝统一六国,虽然短暂地禁止过“侠”,但随着秦朝的快速覆灭,继任的汉朝前期以黄老治国,后期以经学治国,对“侠”文化极为宽容,这就使得“侠”完全深入了汉民族百姓的内心。

虽然之后历经魏晋南北朝乱世,南朝汉族文化圈的门阀之间掀起了“阴柔之风”,但等到隋唐之际,随着对外战争的日益频繁,“侠”文化再次在中华大地上复兴。

此后的历朝历代,除了元朝以外或多或少都比较支持民间武术的传播,不过,虽然说是民间武学风气,但实际上,真正推动武学发展的却是地主豪强。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底层百姓都挣扎在温饱线之下。而习武是个非常消耗营养的行为,没有足够的主食和肉类,根本支撑不起习武的消耗。所以,底层百姓是绝对没有条件习武的。

那么,所谓“民间武学风气繁荣”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推动武学风气繁荣的根本不是底层百姓,而是地主豪绅。

在古代,无论哪个王朝,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土地兼并的情况。但是百姓也不是泥捏的,何况土地本就是古代百姓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径,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在土地兼并的过程中,为了压制底层百姓的反抗,地主豪绅都会私养大量的家丁或护院充作打手。

明朝武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还能起来吗?

土地兼并严重

这些打手因为是用来镇压老百姓的,所以武力值肯定是需要的。在招收时就会认真选拔,挑体格好的大汉。即使是被选中了,主人家大多也不会让他们闲着。除了镇压百姓外,一般都会进行大量的训练,以确保战斗力。

在世道不好时,地主豪绅还会收纳大量流民或失地之人。将他们组织起来,编成护卫队,以抵抗强盗土匪的袭扰。

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部队战斗力,地主豪绅一般都会要求护卫队里的人习武。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地主豪绅提供足够的条件,底层百姓才拥有了习武的资格。而历朝历代之所以会给人一种“民间武学风气繁荣”的印象,大多也是因为如此。毕竟,相对于朝廷官员而言,地主豪绅也算的上是民。

这也就是开篇为什么要说哪怕没有统治者支持,明朝的武学风气依然会繁荣的原因。因为明朝恰恰是中国古代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但是,不管明朝统治者是否支持武术的学习,明朝武术繁荣的背后都影射了他们对底层百姓的压迫。现在的我们自然可以在这里侃侃而谈习武的好处,但对于古代的底层百姓来说,他们绝对不希望看到一群“身怀武艺”的打手来强抢自家的土地。

总的来说,明朝武术的繁荣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军事需要的基础上的,它的存在几乎完全是为了服务于战争和杀戮。对于明朝的百姓而言,习武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无奈的被迫接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2/360691.html

“明朝武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还能起来吗?” 的相关文章

晋武帝司马炎那么聪明 司马炎为什么会选择傻子儿子做继承人

晋武帝司马炎那么聪明 司马炎为什么会选择傻子儿子做继承人

对晋武帝司马炎聪明过人,为什么却把皇位传给了笨蛋儿子司马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乍一看,司马炎实在没有把皇位传给司马衷的道理:司马衷脑子不好使、媳妇泼辣凶悍,日后必定牝鸡司晨、天下大乱;司马炎儿子众多,不乏堪称出色的人物,比如司马允、司马乂。。。。。。但遗憾的是,...

刘备是如何从孙权手上借到荆州的?

刘备是如何从孙权手上借到荆州的?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东吴南郡太守周瑜病逝,他死后,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把周瑜生前镇守的半个南郡借给了刘备。自此,刘备拥有了荆州的南郡和荆南四郡,共计五个郡,占据了大半个荆州(南阳郡和江夏郡还在曹操和孙权手...

糜芳: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开城降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糜芳: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开城降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郡朐县人。汉末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刘备糜夫人的兄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麋芳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但受到关羽的轻慢。...

洪秀全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为何能斗的过杨秀清?

洪秀全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为何能斗的过杨秀清?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次事变中,北王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指示下,秘密回京包围了东王府。最终东王杨秀清全家被杀。甚至连他的眷属部队也被连根拔起,天京城内血流成河。我们知...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

在答谢宴上,庞统安排魏延刺杀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在答谢宴上,庞统安排魏延刺杀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早在隆中对时期,诸葛亮和刘备就已经把眼光瞄向了益州。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接受刘璋邀请,率兵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庞统听取刘璋谋士法正和张松的建议,让刘备立即动手,杀掉刘璋,一举可以拿下益州。为此,庞统在刘备设宴答谢刘璋的时候,安排魏延在酒席上舞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