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如何描写独居女子情窦初开的?月露谁教桂叶香
李商隐是如何描写独居女子情窦初开的?他本人曾经隐居在玉阳山习道,并爱上了一位宋姓的道姑,结果这位道姑爱上了一个“永道士”,就把他抛弃了。于是带着心与嫉妒,他写下了一首《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唐·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白话翻译:
重重的帏幕,低垂在少女的闺房。安寝之后,更觉得长夜漫漫,时光在细细地流淌。神女与襄王幽会的那种好事,只不过是文人的清梦一场。
还是《神弦歌》中唱得好:“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她虽然像菱叶的纤枝一样柔弱,但是却不惧湖面的风浪。也不知道是谁,令这棵月桂树上晶莹的露珠,沾染了树叶的芳香。
明知这种相思的情绪,对自己全无益处。但是不妨任性一回,把这份因遗憾带来的惆怅,当作是诗人的清狂。
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关于李商隐的八卦。根据日本学者詹满江《李商隐研究》中的说法:李商隐在22至24岁时,曾经在玉阳山中修过两年道。
当时李商隐在令狐楚的资助下,已经参加过一次科考了,可惜因为令狐楚所在的“牛党”不得势,他最后也名落孙山了。生活的压力,迫使李商隐不得不从更多渠道去谋求出路。
我们都知道,唐代有一个出名的玉真公主,当过“女道士”。在唐代像李白、王维这样的大诗人,都曾经为了谋求出仕,故意与“女冠”交往,希望得到举荐的机会。
尽管李商隐所处的时代,玉真公主早已经不在了,但是唐代的女道士们,仍然与上层达官和文人有着频繁的交往。
大概是出于这种原因,所以李商隐假借“修道”为名,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女道士宋华阳姐妹二人。并与其中之一,发生了情感交集。
我们现在无从得知李商隐与宋道姑的交往细节,但是根据詹满江的说法,这位宋道姑后来爱上了一个“永道士”,就把李商隐给抛弃了。
那么,宋道姑为什么要抛弃李商隐这位大才子呢?这大约不是因为他生得丑,而是因为他家里实在太穷了。
唐代男子15岁就可以成婚了,而李商隐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有了之一次婚姻,比唐朝的法定婚龄推迟了十年。这完全是由于李商隐的父亲早逝,导致他有很重的家庭负担。
这件事情给李商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打击,因为这极有可能是李商隐的“初恋”。所以我们可以在《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中,明显看出诗中主角带有一些宋道姑的影子。
诗的头两联,写的是一个独居思春的少女。她整晚做着梦,在梦里幻想自己是巫山神女,与襄王幽会,结果醒来一看,自己还是“小姑独处”。
诗的第三联,前半句是在介绍,这位女主角的性格是坚韧的,尽管身体纤细柔弱,但是从来不惧风浪的险恶,这里也有李商隐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后半句,把诗中女子比作月桂树枝上的露珠,又说不知是谁,让她沾上了桂树叶的香气。这是暗示诗中主角并非没来由地自作春梦,而是有人先撩拨了她的心思,给了她希望。
那么,为什么李商隐在这里要提到“月桂”呢?因为古代人把科考中举比作“蟾宫折桂”,这里的露珠沾在桂枝上,也可以理解为,曾经有人给了李商隐“蟾宫折桂”的希望。
李商隐19岁离开家乡来到洛阳,结识了朝中的达官令狐楚。本来以为凭着令狐楚的举荐,他能够顺利地“蟾宫折桂”,考中进士。
所以诗中这一句“月露谁教桂叶香”是在暗示大家,不是李商隐痴人做梦,想要凭借科举一考翻身,而是令狐楚给了他希望。
所以这首诗中的思春少女,虽然有宋道姑的影子,但是也有李商隐自己的影子,其实是一个复合的艺术形象。
诗末的两句写到,“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表达的是一种放任的情绪。独处深闺的“小姑”,对爱情有一份执着大胆的幻想。
哪怕遭到旁人闲言碎语的攻击,也打垮不她的精神意志。“小姑”这种顽强的精神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是有人先给过她希望,让她身上沾上了“桂叶香”。既然有希望,那么她就下决心要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
尽管她知道,相思的情绪对自己并没有好处。但是人生几何?难得让自己放纵一回。就让她放任自己心里,生出这种惆怅情绪吧,这也可以当作是文人的一种“清狂”。
这首诗除了可以当爱情诗解读,也可以当成描写李商隐政治抱负的诗来解读。文人往往幻想自己是巫山神女,渴望能够得到襄王的赏识。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在儒门学子的观念里,一点也不可耻。所以李商隐攀附令狐楚这种权贵,希望靠着他的帮助能向上爬,也并不畏惧外界的流言蜚语。
而且李商隐的底气之所以这么足,这完全是因为令狐楚明显地给过他希望。令狐楚欣赏他的才华,并把他带到自己家中,亲自教授骈文创作 *** ,爱他如子侄。
李商隐原以为在恩人令狐楚的帮助下,考中科举将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名落孙山。
所以李商隐一边做着神女和襄王幽会的美梦,一边希望有朝一日能跻身朝堂,但是一边又不免对此产生了疑惑——那个“襄王”真的会出现吗?
每天惦记着这件事,让李商隐的心中充满了失望与伤感。他知道这样不好,可他就是想要任性地,把自己沉溺到这种情绪当中去。那又怎么样呢?文人就是这么放纵任性,落拓不羁。
结语
假如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是在他同时受到科举失败与“初恋”失败,双重打击之后的产物,那么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该很早。
从诗中“月露谁教桂叶香”一句来看,似乎的确是在李商隐未中举之前所写的。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他在25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这种关于“月桂”带来的惆怅,也就不复存在了。
独余下一条因初恋失败留下的“伤痕”无法修复,于是从今以后,在李商隐的情爱诗里,始终带着一股失意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