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曾写文章说鄙视自己 意在说明什么
纪伯伦鄙视自己
纪伯伦鄙视自己出自于《我曾经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一文。纪伯伦鄙视自己是纪伯伦以“自己的灵魂”为名义,向世人揭示人性弱点的一首诗歌作品。《我曾经七次鄙视自己》被收录于《沙与沫》中,纪伯伦旨在借人性七个方面的弱点,号召人们洗涤自己的灵魂,以追求高尚、高洁的品质。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纪伯伦《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被译为多个版本,其中冰心、钱满素等学者,都翻译过这篇诗歌。《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非常简短,全诗文只有七句。“之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在这前四句中,作者诉说了人性的弱点,分别是懒惰、追求爱欲、避重就轻和逃避责任。看似纪伯伦以“我”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弱点,其实作者指出的是世人全部的弱点。就拿现在来说,这首诗歌内容依然适合大众心理。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渴望成功,但是付诸实践的却没有多少人。年轻的人们本该在奋斗的年纪力争上游,却因为得过且过的心态虚度光阴。即使在工作中出了差错,也只会推卸责任宽慰自己,根本不知道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纪伯伦鄙视自己,其实是在鄙视“我们”。
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是世界上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至今深受各地读者的喜爱。关于纪伯伦简介,很多书籍中都有提及,而通过纪伯伦简介得知,纪伯伦生于1883年,卒于1931年,是美籍黎巴嫩 *** 作家。纪伯伦是 *** 文学的主要奠基人,因此素有“黎巴嫩文坛骄子”和“艺术天才”的美誉。
纪伯伦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在黎巴嫩北部的乡卜舍里出生,等到纪伯伦12岁时,他跟随母亲前往波士顿,时隔两年之后,纪伯伦回到黎巴嫩。随后,纪伯伦在贝鲁特希克玛学校学习法文和美术。纪伯伦在学校一面学习文化教育课程,一面利用课余时间主办《真理》杂志。
纪伯伦因受西方文化教育的熏陶,所以当他回到国内之后,纪伯伦看到社会现状,便有了激进的态度。1908年,纪伯伦时年25岁,他因发表《叛逆的灵魂》一文,而惹怒了 *** 当局。
第二年,纪伯伦迁往纽约,随后纪伯伦在纽约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此后,纪伯伦一直在纽约生活,直到他1931年离世。早年间,纪伯伦的创作主要是小说领域,从1920年起,纪伯伦创作重心主要由小说创作转向了诗歌和散文创作。
1920年,纪伯伦发表了《先驱者》、随后在1923年,发表了《先知》,随后又陆续发表了《沙与沫》、《人之子耶稣》、《流浪者》等多部作品。纪伯伦在文学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因此他和泰戈尔、鲁迅等文学家一样,都是引领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锋者。
纪伯伦著作
纪伯伦著作颇丰,并且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主义色彩。《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是纪伯伦短篇小说代表作品;《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是纪伯伦的诗剧;《音乐短章》、《花之咏》是纪伯伦散文作品。
纪伯伦先知
以此来看,纪伯伦著作颇丰,足以见之他在文学领域不俗的成就。《先驱者》是纪伯伦散文诗集代表作品,1920年8月份,《先驱者》正式出版发行。《先驱者》是纪伯伦用英文写的散文诗歌,书 *** 有二十五篇。这部《先驱者》的创作风格和《疯人》有些相似,都是作者用寓言的形式,娓娓道出人生哲理。除此之外,作者还用发人醒思的哲理故事,让读者自行领会其中的深意。
在《先驱者》中,纪伯伦用直抒胸臆的抒情诗歌,表达出自己对人性自由的渴望,字里行间充满着 *** ,每一句都振奋着读者。说起纪伯伦著作,最有名的便是《先知》,因此《先知》也被读者称为纪伯伦的“顶峰之作”。
在这本书中,纪伯伦以智者的口吻,向世人回答了什么是爱、婚姻、孩子,欢乐和悲哀、时光、善恶等二十六个方面的问题。
纪伯伦回答的这些问题,是生活中人们常见而且迷茫的问题,纪伯伦以优美富含哲理的语言,讲述了耐人寻味的道理。除此之外,在《先知》这部诗歌作品中,纪伯伦用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插图表达出诗歌作品的深意。
纪伯伦风格
纪伯伦读书时,经常拜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作品,所以纪伯伦风格和威廉布莱克的风格有几分相似。因此,世人了解纪伯伦风格之后,便称纪伯伦为“二十世纪的布莱克”。
纪伯伦作品
纪伯伦青年时期跟随母亲到波士顿生活,后来纪伯伦认识玛丽之后,玛丽发掘了纪伯伦的才华。在玛丽的资助下,纪伯伦前往巴黎学习绘画。1908年到1910年,纪伯伦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罗丹曾评价纪伯伦:“这个 *** 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从罗丹评价纪伯伦的话中,便可看出纪伯伦在艺术方面不俗的天分。从绘画上来看纪伯伦风格的话,纪伯伦的绘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除此之外,纪伯伦善于用象征主义色彩来表达绘画作品主旨,所以整幅作品的意境非常深远。
在文学写作上,纪伯伦风格十分鲜明,他善用个性的语言,写出独树一帜的作品。纪伯伦本身是东方人,他自身具备的强烈的东方意识,让他的作品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因此,西方读者评价纪伯伦的作品为:“东方赠给西方更好的礼物。”
1923年,茅盾先生曾将纪伯伦的诗歌作品引入到中国。八年之后,冰心翻译了纪伯伦散文诗歌作品《先知》,让中国读者更加方便了解纪伯伦文学创作风格。后来,不断有学者翻译纪伯伦的作品,如今纪伯伦的小说、诗歌作品依然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纪伯伦哪国人
众所周知,纪伯伦是世界著名的诗人、作家,那么纪伯伦哪国人。通过记载纪伯伦生平的书籍资料,便可得知纪伯伦哪国人。在介绍纪伯伦时,都会提到纪伯伦被誉为“黎巴嫩文坛骄子”这一点,那么以此来看纪伯伦应该是黎巴嫩人。
纪伯伦
但是,由于纪伯伦后来前往美国生活,并且获得了美国居住证,那么纪伯伦应该是美籍黎巴嫩人。纪伯伦的母亲名叫卡米拉,后来嫁给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之后,生下了纪伯伦和他的两个妹妹。纪伯伦自幼在黎巴嫩北部的贝什里村长大,父亲哈利勒是一个老实而本分的百姓。
哈利勒忠于自己的工作,并且待人友好热情。但是,哈利勒喜欢以酗酒的方式来逃避责任,所以全家人都过着衣食紧缩的生活。在纪伯伦眼中,父亲常常在外酗酒,等到酩酊大醉时才回家。
并且,父亲哈利勒借着酒劲经常打骂家人,这给纪伯伦幼小心理留下很深地印象,慢慢地,纪伯伦越发讨厌父亲。所以,俩人的关系也异常紧张。1891年,纪伯伦年仅8岁,父亲哈利勒因被人诬陷而锒铛入狱。
随后,纪伯伦家的房子、财产统统被 *** 没收。在这种情况之下,纪伯伦的母亲决定带着纪伯伦跟随他的舅舅前往美国生活。三年后,纪伯伦的父亲无罪释放,但是纪伯伦的母亲依然决定前往美国。
于是,13岁的纪伯伦跟随母亲前往美国波士顿,后来纪伯伦一直在波士顿生活、写作,直到他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