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新春佳节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历史文化3年前 (2022-01-25)23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现在定义只是农历正月初一,其实从“年”角度看,老百姓讲:“不出‘二月二’都是过年”。但春节作为“年”的之一天是我国最为盛大的节日。《梦梁录》(吴自牧)有一章《正月》记载:宋朝在这一天举行盛大朝会,皇帝接见文武百官,并设宴款待各位群臣。而民间呢,则有“民间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旨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官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很生动描写了宋朝民间朝廷过年状态,而宋朝的春节年俗及气氛也基本延续下来,我们现在过春节的一些习俗就来自于古代。让我们通过史料看看我们老祖宗如何过春节?

新春佳节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国家,从诸子百家到儒家统领后,在节日、习俗及礼仪上都是一个非常讲究的国家。我国从古代延续下来的节日很多,过节就是图个喜庆,但古人过节既要注重喜庆,还不忘祖先,因此每个节日都体现着一种血统延续的理念,这也正是中国人“不忘本”的传统。因此,春节既有喜迎新春之意,也包含各项祭祀活动。

新春佳节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步骤一:庄重祭祖

古代,在农历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祖宗的牌位摆在家中的正厅,或者把象征祖先的剪纸以及木刻雕刻物品摆在正厅中央。然后给祖宗们摆上供品、香、蜡烛。据古代《平谷县志》记载:“正月元旦,初起,灶前先具香烛,谓之接灶。明燎陈盘案,拜天地,礼百神,祀先祖。堂中烧避瘟丹,放起火,响炮为乐。卑幼盛装饰,拜尊长为寿;亲月交贺,旬日乃止。”很生动把过年祭祀拜神等一系列过程描写出来。其中“祀先祖”是其中一个必备的环节,可见古人把百神与先祖放在一起,同为敬畏与尊重的含义。

关于祭祖,古代各地都大同小异,但基本相同。比如雍正年间的《常山县志》记载:“元旦拜祖先遗像或牌位,谓之拜真。”要求人们必须虔诚祭祖。同治年间的编修的《宜黄县志》记载:“元旦,子孙必至祠拜祖,孩提均至,按丁给煎饼。”春节这一天每家的人口都必须到祠堂祭拜祖先,连孩子也要前往,每个人分给食物。

新春佳节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古代春节期间,除了在家中正厅、祠堂等地祭祀祖先外,也要去祖宗的墓地进行祭祀,这与现我们民间春节前祭祖是一样风俗。嘉庆年间编撰的《枣强县志》记载:“正月初二,上坟,俗名送爷娘。”春节前及期间的上坟各地不同,但在祖宗墓地前烧香祭拜都基本相同。

步骤二:迎接喜神

祭祖是一项严格的礼仪,但春节并不光有严肃的祭祖活动,古代还有其他活动,其中迎喜神就是一种。古代历书都有表示吉利的方向,春节这一天,老百姓就会向着吉利方向,点火把、点灯笼、放爆竹,然后开放出行,摆上供品,迎接喜神。人们会向着喜神的方向走,路上遇到庙宇就会停下叩拜,然后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供奉喜神的供品主要是甜食,比如红枣、花生、糖果、冬瓜等,花生在这里寓意长生果,红枣的寓意的鸿运当头。现在我们春节虽然减少了迎喜神的环节,但基本沿用古人所用的这些食物。

《天咫偶闻》记载:“正月初一,子刻后祀神,谓之‘接神’。遍至戚友家拜于堂,谓之‘拜年’。初二日祀财神,初三旃檀寺打鬼,初五日名为‘破五’,以前五日,禁妇女往来,初六日归宁”,古人这些说法与现在基本相同,但古代男尊女卑,现在并没有禁止妇女往来的事。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春节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在这一天凡是忌讳的话都不能说,就连我们常吃“藕”,春节时也不叫其原名,而应该改称“连生菜”,寓意步步高升、连年有余。

古代官员在春节时也借这个吉利的日子向皇帝表达敬意,这就是古人所称的“灵草嘉禾”。唐代柳宗元有一散文《礼部贺嘉禾及芝草表》,其中有一句:“……伏惟皇帝陛下缉熙至道,保合太和,天惟发祥,地不爱宝,嘉禾擢质,灵草抽英……”,古人在春节恭维皇帝的事也不落下。

新春佳节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但民间老百姓有自己的迎喜神庆庆吉祥的习俗,像古代民间所说的“独乐神灯”预示吉祥预兆。另外,古代民间还有插芝麻杆的风俗。明朝田汝成写的《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正月朔日,托媒芝麻梗于檐头,谓之节节高。”“签柏枝以柿饼,以大桔承之,谓之‘百事大吉’”。

步骤三:驱鬼避邪

春节既要祭祖、也有迎神,同样还有驱鬼邪的环节,而这一环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放爆竹。虽然现在民间放爆竹都已经禁止了,但春节放爆竹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传统。古代把竹节放在火中烧而爆出巨响,古人认为能驱鬼避邪。东方朔著的《神异经》记载:“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燥。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鐰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这里最早记载古人用爆竹的方式,其实最早的吓山鬼的方式是拍手、敲击和呼叫等。而爆竹是古代民间在烧竹节中发现爆巨响后,而发明的一种新式 *** 。后来火药发明后,再把火药装入竹节中以制造更大声响的爆竹。

新春佳节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记》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清嘉录》:“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去辟疫疠,谓之‘开门爆竹’”。爆竹各类很多,有单响、双响、金铖炮、三脚炮、二踢脚 、飞天十响、大龙炮、水鸳鸯、老鼠炮、冲炮,等等。清人百一居士《壶天录》:“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分乏家谋食维艰……亦必爆赛数声,香焚一炷,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可见无论富人家还是穷人家,都会燃放爆竹用以驱邪驱鬼,寓意“除旧岁”、“迎新岁”。

以上是古人在春节一天的活动,与我们现在春节大体相同,但古人更严格遵循三个步骤,一项都不会丢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1/422532.html

“新春佳节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的相关文章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刘䶮有哪些作为?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刘䶮有哪些作为?

南汉高祖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 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郡望为彭城刘氏。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南汉开国皇帝。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

后世是如何评价夏侯惇的?他在民间是何形象?

后世是如何评价夏侯惇的?他在民间是何形象?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

荀崧:曹魏太尉荀彧玄孙,志操清纯,雅好文学

荀崧:曹魏太尉荀彧玄孙,志操清纯,雅好文学

荀崧(262年—328年),字景猷,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大臣,著名学者,曹魏太尉荀彧玄孙、羽林右监荀頵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初为濮阳王司马允文学掾,累迁侍中、中护军。永嘉之乱后,监江北诸军事,遣兵进入洛阳修复帝陵,进爵舞阳县公,迁平南...

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作为

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作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历史上,姚广孝其实是一个非常变态的存在,有黑衣宰相之称,也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

曹植:曹魏宗室文学家,在世子之争中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与喜爱

曹植:曹魏宗室文学家,在世子之争中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与喜爱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是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

历史上真实的娄昭君到底有多传奇?她的子女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娄昭君到底有多传奇?她的子女是什么结局?

都说古代中国是男权社会,但有许多女性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 精彩的传奇。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而评价她们人生的优劣的标准也一般是夫君和孩子。倘若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的话,娄昭君必然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女性,她甚至可以被称为中国古...

面对古代王朝的经验和教训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分封

面对古代王朝的经验和教训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分封

还不了解:朱元璋分封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了汉晋的教训和唐宋的经验,明代的朱元璋为啥还要捡起分封制?朱元璋和刘邦有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是滥杀开国功臣。在大部分人眼中,开国功臣对一个王朝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优待。但是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