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诗人张继生平 张继结局 张继子女 张继诗作

中国历史3年前 (2022-02-05)160

张继到达苏州的时候,天色已渐渐黑下来。对于一个普通劳作者,譬如撑船摇橹的那个船老大来说,夜色降临,泊舟岸边,简单地填饱肚子,然后,枕着一江涛声,沉沉睡去,一夜到天明。文人的漂泊与远行,本无多可记,然而,唐朝诗人张继这一晚的睡眠,后来却被无数人关注,借助文字,超越时空,进行想象和还原。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无非是借助于山水间的漂流,借助于车轮上的驰骋,借助于文房四宝的铺展与流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所有的艺术形态中,文字是最为普遍适用的。譬如怀念一个人,怀想某件事,文字要多于其他的表达方式。一部罗列世间万象、胜败存亡的历史,亦多是以文字为主,其余为辅。张继所乘坐的那只船,在秋风日甚的水面之上,在中唐的浩渺烟气中,悠悠地、一点点地驶近了苏州这个文化重镇。

唐朝诗人张继生平 张继结局 张继子女 张继诗作

船就停泊在枫桥边。乘舟一日,饱览秋色。可对于张继来说,迟迟不得入眠,脑海里波澜起伏,身静而心不止。这是一个平常的秋夜,斜月如钩,伴着瑟瑟秋风,他站在船头,仍在张望什么,好一阵寒风,吹得水波翻滚,襟飘髯动!秋天,历来是敏感而多变的季节,繁霜满天,飒飒风声,尤其在空旷无人的江河之上,格外的清冷寂然,萧条四野。此刻,秋色正浓,夜色渐浓,张继却无端地被秋风所感,毫无睡意。读书人的睡眠,始终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席间尚有一壶酒,并无人对饮。被叫过来的船家,只是默默地吃了一两盅,终究挡不住阵阵袭来的疲惫,倒身便睡。张继是善饮的,倘有好友刘长卿或者皇甫冉在侧,那么,这将是一场浩大的酒事,可惜他们都不在身边。有多少次,文朋诗友,相聚在一起,只饮得春暖花开,饮得日落月升。现在,形单影只的他,坐在船边独饮,漫不经心地想着往事或者心事。偏偏这个时候,传来了乌鸦的啼叫之声。起先是一只,继而是一群。呃啊呃啊黑色的乌鸦借着黑夜的夜空,绕树盘旋,驱之不去,传递着悲凉凄迷、断肠销魂的凄凄鸣叫。月落之下,乌啼声声,江风阵阵,水流哗哗,张继的耳边,是一个充满了奇异声响的孤独世界。

这一夜,张继在想些什么,后来的无数人百般猜度,莫衷一是。有人说他是刚刚落榜,失意之下,泛舟江南。有人说他伤时感世,揪心于安史之乱前夕兵荒马乱的动荡时局。还有人认为张继正在赴任途中。总之,张继的交待是模糊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千里泛舟,远在他乡,作为一名孤独的旅行者,应该是复杂多元的旅人羁思,并不能确定地指向一个方向。有许多的人和事,一旦验证确凿,反而失去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目。旅途并非归途,他乡不是故乡,就像此刻张继站在船头,孤独地四顾怅望,那对岸边的点点渔火,远远地望去,明明灭灭,似母亲妻儿一双双盼归的眼睛,又似白日里见到的火红枫叶。这寒凉秋夜里的一点暖色,恰恰可以缓解紧张、释放内心的寸寸柔情。微醺之下,其实更难入眠,有一种东西,慢慢地涌上来。

那东西大约便是愁了。伴着张继缓缓躺下的,无声无形、难以言明却又蓬蓬勃勃、恣意萦绕的,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骨子里的清愁吧。借着一点酒意,张继便进入了浮想联翩的思维空间。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张继是一个内心安静的人,他在长安城里读书终日,从来都是借着诗书入眠,住了很长时间,却连王公侯门都不识一家,这与世情,与当时士子们干谒成风的普遍状况,实在是格格不入。李白尽管才高八斗,仍然写过为数不少的干谒诗,希望因此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的那篇《与韩荆州书》,就曾明确地描述了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的冲天 *** 。张继没有这样做,就像他在洛阳所写的一首诗: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张继是一个严谨自律的人,更是一个纯粹的书生,他只是想,文人要像李斯、司马相如一样,以一手锦绣文章,博取功名,然后安济天下,换得百世功名。

半部论语,一卷诗经,滋长着读书人的理想与希望。也许在张继的内心世界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如风如雨,挥之不去。忽然,他想起夜宿洛阳的白马寺,那一夜,一夜秋雨,而这个流浪异乡的才子,也猛然悟出了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的道理。短暂的安闲,可以令人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思考身外之事。

现在,他浮于水上,如同一丛浮萍,随波逐流,前途不可测,归路渺茫茫。黑暗里,他轻轻地转过身来,复又转过身去,大约还有一声轻轻的叹息。漫漫长夜,他只能枕着淡淡清愁,半睡半醒。

夜半时分,江风渐小,乌啼暂歇,隔岸渔火也纷纷熄灭,慢慢地,张继在船体的轻摇之下,聆听天籁之音,心境渐平,睡意如烟。忽地,一记钟声,由远而近,穿透茫茫夜色,越过山丘,掠过树梢,贴着潺潺水波,传进耳里。可怜刚刚浅睡的张继,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兀地惊醒。钟声不绝,前音后继,撞击着一颗敏感的心灵。这个失眠的夜晚,注定了什么,暗示着张继,他披衣而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正是这短短二十余字,从此让人们记住了苏州,记住了寒山寺,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失眠的读书人,和他的一夜清愁。

枫桥不远处,便是寒山寺。翌日,张继一定是踏着秋霜,徒步去了寺里。昨夜的钟声,已经让他心仪神往。这钟声,让失眠的他猛然警醒;这钟声,安抚了他内心的愁绪,再次甜甜入梦。他一路循声,逶迤而往。寒山寺里的钟声,一直没有停歇。对于所有的士子,红尘中人,均可闲来驻足,都能听到这悠扬而示警的钟声的。张继的前往,只不过印证昨夜的诗境。

张继无意间的造访,却给这座规模不大的寺庙带来了游人如织、千年不衰的香火。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曾在《新修寒山寺记》如是记述: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他所描摹的月下苏州,枫桥,以及寒山寺,已经成为一个文学世界里的定格。人们今天听到这钟声,仍然会不自觉地与他当年的钟声联系起来。而张继与寒山寺的渊源,亦仿佛是天造地设。不知在此后的人间岁月里,张继的耳边,是否还会一直萦绕着这样的清凉钟声。

苏杭二地,历来被誉为人间天堂,秀甲天下。张继到了苏州,也登临了阊门,正是在这里,诗人的笔下,展现了一个令所有唐人为之惊骇的情景: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阊门即事》

今天如果我们到苏州城,不论大街小巷,还是酒肆街坊,都是人潮如涌,热闹与繁华,园林美景与江南美食,成为这座城市接纳八方游客的骄傲。可是,张继到达的时候,这座城市正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人荒。就连耕夫都参军去了,万顷良田,长满春草。可叹啊,清明时节,就连焚香祭祖的新烟,也是寥寥可数。天地之间的一切,都为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失落的感喟,在公元761年张继的这次苏州之行里,同样得到了最残酷的体现。

盛世渐行渐远,从安史之乱起,讴歌江山万年青、春风花草香的主题,四夷宾服、八方来朝的天朝自信,以及梦想中国、倜傥不羁的格调,统统烟消云散,不复再来。接下来的中唐,仿佛一个加速衰老的老翁,坐在风雨飘摇、归期难料的夜航船上,激昂的情绪也随之平静,渐而被怀旧的主题,伤感迷离的格调所取代。这样的转变,是无奈的。尽管有许多人,还在内心深处,期待着大唐中兴的局面出现。

流年似水。苏州之行,并非张继的人生终点。之后,他还在继续浮客了无定的漂泊生活,直到最后与妻子相继客死洪州。张继死时,他的孩子还小。好朋友刘长卿声泪俱下地撰写了《哭张员外继》,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张继习惯了漂泊,习惯了困顿,葬期之晚,已经不能算什么了。不过,他在枫桥畔的一夜清愁,已经定格了一位中唐书生的漂泊与清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2/424389.html

“唐朝诗人张继生平 张继结局 张继子女 张继诗作” 的相关文章

最早提出迎二圣的并非岳飞,而是宋高宗本人

最早提出迎二圣的并非岳飞,而是宋高宗本人

很多人觉得岳飞是因为提出迎回二圣才死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最早提出迎回二圣的恰恰就是宋高宗自己,岳飞只是把这口号喊的最响而已,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二圣就是指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也就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大哥。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兵临城下的时候,宋徽宗害怕就急忙把皇位让给自己的皇太子赵...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后,张郃成为名将,而高览为何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当以占据青、并、幽、冀四州的袁绍势力最大强大,袁绍得以壮大不仅靠的是家世显赫、还有谋臣武将倾心的辅佐。袁绍帐下鞠义、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司马越是什么人?八王之乱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司马越是什么人?八王之乱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徐州起兵讨伐专权的司马颙。永兴三年(306年),司马越击败司马颙,攻克长安,迎侄孙晋惠帝回洛阳,结束了八王之乱。虽然司马越成为八王中最...

糜芳与刘备是什么关系?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糜芳与刘备是什么关系?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糜芳和糜竺兄弟两人,原本是刘备的原始股东加合伙人,跟随了刘备24年,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被杀,其中,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糜芳投降了孙权,导致关羽没有了大后方。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也就是“皇亲国戚”了,按理说,这么铁的关系,糜芳不会投降孙权,可...

明孝宗独宠张皇后那么多年 张皇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明孝宗独宠张皇后那么多年 张皇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还不知道:明孝宗独宠一生的张皇后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皇后晚年不是一般的悲惨,遭受排挤不说,还尊严尽失,以太后之尊穿破衣下跪。如果明孝宗在天有灵,估计会泪流满面,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有缘人终成眷属如果不出意外,张皇后别说这一辈子嫁给明孝宗,估计...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