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二人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6-24)190

《红楼梦》中围绕着贾府写了许许多多的人,唯有宝玉与黛玉是两个独特的存在。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有许多读者都是冲着宝黛爱情才看的这本名著,但是不得不说,太多读者将《红楼梦》看得太片面,格局太小,导致一提起宝黛爱情就认为两人是知己,然后论据未出,观点先行,其结果必然导致其错误的结论,例如“心机婊”宝钗拆散木石姻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种猜测到今天居然还有很多读者赞同,实在匪夷所思。

而我们今天就站在《红楼梦》文本的角度,来帮助大家分析宝黛爱情。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二人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绝大多数读者都认为,宝玉和黛玉是知己,证据就是林黛玉从来没劝过贾宝玉立身功名,纵观整个贾府,贾政、王夫人、袭人、薛宝钗乃至是天真烂漫的史湘云都曾经劝过贾宝玉要立身处世,好好读书,唯独林黛玉从来没有全说过宝玉,这一点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在贾宝玉口中得到了证实: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第三十二回

在这一回中,史湘云和袭人都规劝贾宝玉应该多去会会那些为官做宰的大人物,或者跟他们谈谈仕途经济,以便为将来铺路,谁知贾宝玉听完登时大怒,冷着脸扔给史湘云一句:“姑娘请别的姊妹屋子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的知识学问。”不仅如此,贾宝玉还以林黛玉为例,夸赞她从来不劝自己功名利禄等事,认为黛玉是自己的知己。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林黛玉真的支持贾宝玉做个“富贵闲人”,每日无所事事地活着吗?

大错特错!

林黛玉之所以不劝贾宝玉立身功名,并不是赞成他,而是尊重他。说的简单点,林黛玉知道贾宝玉不喜功名利禄,所以便不劝他,不是因为黛玉自己也赞同这种价值观,而是因为她爱贾宝玉,所以看到贾宝玉不喜欢功名利禄,她便不劝,仅此而已。在贾宝玉厌恶世俗经济这个态度上,林黛玉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她其实是站在一个中立的态度,试想一下,若是贾宝玉喜欢读书,想要考取功名,林黛玉恐怕也不会阻拦,因为只要贾宝玉喜欢的,她就尊重!

因此,贾宝玉一直认为林黛玉是自己的知己,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贾宝玉误以为林黛玉和自己一样,也厌恶仕途经济,所以才从不像别人那般劝他,其实这只是他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已,实际根本不是如此。

仔细阅读文本会发现,林黛玉在第四十五回之前,对贾宝玉的“禄蠹”观点一直持的是中立态度,但是第四十五回之后,林黛玉的三观开始发生了改变,她的思想开始从个人世界转向社会,她开始关注贾府内部财政问题,并且改变自己以往为人自负,待人嚣张的态度,即便是令人厌恶的赵姨娘来潇湘馆,她也礼貌对待,此时的林黛玉逐渐磨去自己身上的锋芒,开始学着融入这个社会。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二人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为何是第四十五回?因为这一回发生了“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和薛宝钗冰释前嫌,两人一番交心后,林黛玉开始认同薛宝钗的世界观,从此回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个跟前四十五回完全不同的林黛玉,由此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三观也开始渐行渐远。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病势稍减,与宝玉站在花下聊天,恰逢探春改革正在大观园内如火如荼地实施,于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便聊起这个话题,贾宝玉对探春改革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自从改革之后,大观园内一草一花都不能轻易摘了,宝玉感觉这种气氛严肃的大观园不像以前那般可爱了,但是林黛玉却很支持探春,由此两人便有了以下谈话: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第六十二回

这个情节将贾宝玉和林黛玉三观的差距展现的淋漓尽致,林黛玉此时已经开始关心贾府财政,并对探春的改革深以为然,但贾宝玉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贾家没有作出丝毫贡献,反而还埋怨改革的探春,面对黛玉的担忧,他抛出一句“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可谓是百无一用的“富二代”嘴脸,若是以前的林黛玉可能还会继续包容他,可此时的黛玉心态已然成熟,所以听完宝玉这番纨绔之语,黛玉很无语,不想理会宝玉,干脆直接去找宝钗去玩了。

此事发生在第六十二回,而在此回之后,林黛玉还在继续成长,贾宝玉依然幼稚,他不愿融入这个社会,这只能让两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到了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中,曹公更是明写宝、黛两人的矛盾已经到了激化阶段。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二人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在这一回中,孙家要前来贾府拜允,林黛玉便劝慰贾宝玉去邢夫人那边去招呼招呼,可贾宝玉仍然不改前状,想要逃避这场会见:

黛玉道:“你快去干正经事罢。才刚太太打发人叫你明儿一早快过大舅母那边去,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想是明儿那家人前来拜允,所以叫你们过去呢。”宝玉拍手道:“何必如此忙!我身上也不大好,明儿还未必能去呢。”黛玉道:“又来了!我劝你把这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一面说,一面咳嗽起来。——第七十九回

如果说之前的林黛玉一直尊重贾宝玉的选择,那么在这一回中,林黛玉已经成为另一个“薛宝钗”、“史湘云”了,她开始规劝贾宝玉要学着长大,不要再用以前的那种孩子性情来处世,可贾宝玉仍然坚持自我,不愿回头,他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去适应社会,因此,从黛玉说出“我劝你改改罢”这句话时,宝玉和黛玉的三观已然南辕北辙了,此时的贾宝玉还愿意继续称黛玉是“知己”吗?

因此笔者认为,若曹雪芹的后四十回尚在,宝黛之间或许无需王夫人、薛姨妈等人暗中作梗,他们两人自己就会逐渐出现矛盾,甚至有可能会因此导致木石姻缘的破裂,要想挽救宝黛爱情,除非贾宝玉愿意回头,可这块顽石真的愿意回头吗?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过分看重外部因素对木石姻缘的阻拦,安排所谓的“掉包计”拆散宝黛爱情,却忽略了宝黛本身早已存在的矛盾冲突,这是续写文本中最为明显的一处失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6/448487.html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二人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的相关文章

范晔: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作《后汉书》

范晔: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作《后汉书》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刘义康)长史,迁秘书...

杨林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一位

杨林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一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锦豹子,彰德府人氏,流落绿林。后因结识公孙胜、戴宗,而到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译文及注释译文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注释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炉火:唐代,...

《春思》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译文及注释译文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枝绿。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注释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秦...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高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代的文人墨客自幼自幼读书破卷,所图的不过是出人头地,官拜当朝。但从小到大,各级考试,一路过关斩将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在失败后另寻出路或韬光养晦。高适就属于后者。很多人都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这种说法没有错,只是这里的榜样并不是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