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儒荀子都有哪些弟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老师非常神奇,比孔子还要厉害,教出的弟子分外独特,之一个是鬼谷子,教出孙膑、庞涓等奇才,第二个是明朝王阳明,在沉闷的理学时代,门人弟子却尽皆特立独行,如王艮、李贽(喊出孔子非圣)等鬼才,第三个是历史上儒家代表,最出名的二个弟子,却都是法家名士。
此人叫荀子,对诸子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思想,认为这是更好的治国理念,于是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儒家代表的荀子,一生之中有三个知名弟子,其中最出名的两个却是法家名士,即李斯与韩非子。
荀子全名叫荀况,但祖上本不姓荀,晋曲沃灭荀,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晋国灭掉荀国之后,将荀国故地赐给大夫原氏黯,后人由此姓荀。因此,荀子是贵族出身,与诸子百家中唯一布衣墨子不同。
与诸多春秋战国诸多学者一样,荀子也曾周游列国,先后游历齐楚赵秦。在齐国,荀子在稷下学宫是最为老师、三为祭酒,资格最老的宗室,三次担任祭酒职务,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在楚国,荀子受到春申君黄歇的重视,让他担任兰陵(山东临沂)令,在此韩非、李斯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在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在秦国,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尤其游历秦国时,荀子对秦国依法治国,轻视道德的治国方略不以为然,这与荀子推崇孔子仁义道德治国的思想有关。
但荀子教出的三个知名弟子李斯、韩非子、张苍,李斯和韩非子自不必说,而张苍(助刘邦夺天下,后为西汉丞相)也不能算正宗儒家传人,换言之荀子门下最出名的三个弟子,全部都不算儒家传人。这就令人难以理解了,为何儒家思想代表的荀子,却教出了一群反骨仔?而且,还是儒家生死大敌法家!
其实,是荀子思想给了李斯、韩非子成为法家的土壤和勇气!
一,天人有何关系?我们最熟知的是天人合一,灾难是上天对帝王不满之类,但荀子认为天人相分,天是天、人是人,两者互不干扰,不存在天命之说。荀子《天论》中认为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而且天道自有运行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二,性善还是性恶?孟子认为性本善,但荀子主张性本恶,指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但通过其礼义,制法度的教化,可以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即教化让人人转化为善。荀子思想之中,除了以德治国外,本身还包含制法度教化,一手道德建设,一手法治建设。
三,法今还是法古?这是后世儒家与法家争论的另一个重点,儒家认为法古,模仿三代圣王治国,但法家认为与时俱进的法今。荀子提出了厚今薄古的法后王说,先王时代久远,事迹简略难以模仿,不如近世的后王(最近的圣王明君)可靠,所谓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
可见,荀子思想之中,有着法家的土壤,尤其在乱世之中,想要治国强国,荀子崇尚的礼法治国思想难以得到帝王欢迎,反而顺着荀子思想基础延伸出的依法治国更能实现帝王梦想。
如今看来,荀子思想的先进性,但在当时时代来看,荀子思想只能是格格不入。领先时代一步是天才,但领先时代二步、三步就成了疯子,甚至荀子领先了整个封建时代,与近现代诸多思想相吻合。于是,荀子悲剧了,在儒门之中备受漠视。
在儒家五圣、孔门十哲的行列之中,始终没有荀子的身影,这位在史书上被称为儒家的集大成者,遭受了罕见的冷落。究其原因,就在于荀子上述思想过于惊骇,与孟子学术严重对立,甚至足以动摇传统儒家根基。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韩非子和李斯两人历史地位尊崇,韩非子将法家思想柔和,形成了完整的法家理论体系,李斯是暴秦帝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两人本该成为荀子和儒门的荣耀,但问题在于这两人却都是法家代表,而法家又是儒家生死大敌,后世儒家如果突出荀子,那么必然要提及韩非子与李斯,这让儒家情何以堪!
作为儒门之中的另类,荀子思想过于先进,在整个封建时代一直不能被多数儒家人士接受。直到近代,学术界才开始真正研究荀子和荀学,发现这位备受冷落的儒门代表,在治国方略上很多与现代吻合,由此荀子地位才开始提升。
与春秋战国诸多名仕相比,荀子可谓是最被低估的学者了,可惜历史埋没了这一位天才,如果儒家重视荀子,中国历史可能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