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为什么在清朝成为禁书?有这三点足矣!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1-22)460

《红楼梦》为什么在清朝成为禁书?有这三点足矣!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一问世,就被当成禁书,不允许正式出版,致使手抄本传世而致八十回后故事缺失。成为《红楼梦》的大遗憾。《红楼梦》之所以被列为禁书,红学家认为其借家事,影射国事。这属于《红学》范畴,我们不讨论,只说几个《红楼梦》中特别明显的不容于清朝统治者的影射,被禁在所难免。

《红楼梦》为什么在清朝成为禁书?有这三点足矣!

之一,荣宁二府的设定。

《红楼梦》开篇就讲明不涉及政治,可讲兴衰又怎么能回避政治。所以,很多“真事隐”“假语存”并不是真的隐而不说,而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宁国府和荣国府为什么用了“宁”“荣”二字?“宁”代表过去,“荣”代表现在。宁已经亡了,荣正在兴盛。很显然,这是明和清的设定。

【一】宁国府

宁国府有贾敬,直接谐音嘉靖。贾敬身上有好几个明朝皇帝的影子。

一,贾敬和嘉靖一样撒手不管事躲起来炼丹。

二,贾敬明明有爵位,却不务正业考取乙卯科进士,与正德皇帝朱厚照不着调一样,非要做什么镇国公、大将军朱寿。

三,贾敬只有一个儿子。甚至从来没有关于他有妾的描写。与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一模一样。而他们只有一个儿子,也造成正德皇帝死后后继无人,不得已又选了旁枝嘉靖皇帝朱厚熜。

贾珍的胡闹性格更与朱厚照如出一辙。曹雪芹在设定贾敬和贾珍的人物性格时,显然参考了历任明朝皇帝。最有意思的是,宁国府衰亡的原因与明朝基本一样。都是继承人出现了问题。很多明史学家认为,明亡于嘉万,追溯历史,却要从明孝宗朱佑樘独宠张皇后不生孩子,致使继承人单薄开始。这又与“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的影射一样。曹雪芹对宁国府的设定无疑参考了明朝。

【二】荣国府

荣国府的设定当然是借鉴清朝。贾母一个老祖母带着一群儿孙,枝繁叶茂,与清初孝庄太后带着一群儿孙也非常契合。荣国府明明有长子,却为次子继承,弃嫡长而择次,明显影射清初备受诟病的弃嫡立庶的皇位继承。这也成为《红楼梦》被禁的主因。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宁荣二府设定影射明清。最关键贾家最后无论宁荣二府都亡了。“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这无疑令清朝执政者接受不了的。宁国府亡了就算了,荣国府也亡了怎么可以!

为何程高本砍掉了八十回后重新整理?皆因宁国府可以亡,荣国府不能亡。修改后的续书荣国府的贾政一脉基本没受任何波及,不但没有亡,荣国府还在。而按照曹雪芹原文原意。宁荣二府皆亡。贾兰再复兴,与宁荣二府完全没关系了。曹雪芹等于将清朝给写死了。不禁如何能行!

第二,“养小叔子”太刺耳

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两句很多人愿意找出来实际人物对证。其实完全没必要,就是焦大撒酒疯胡乱骂人而已。骂人话,怎么难听怎么解恨怎么来。哪有什么真假!他因为王熙凤吩咐贾蓉要将他远远的打发了,见王熙凤与贾宝玉经常来往宁国府,同出同入。所以恶意攻击王熙凤在养小叔子。实则就是醉汉逞一时之快胡乱骂人,并非确有其事。

但是“养小叔子”在清初却是一句心照不宣的骂人话。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扶持年幼的福临继位为顺治皇帝,自己做摄政王,又为皇父摄政王。更传说孝庄太后下嫁小叔子多尔衮。闹出了有名的清初三大谜案之一的“太后下嫁”。孝庄皇太后“养小叔子”的传说即便现在也常见影视剧,真相一直争论不休。而“养小叔子”这句话对清朝统治者来说,其刺耳程度无法接受。《红楼梦》被禁也有此原因。

第三,鸳鸯骂人太狠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 *** 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做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贾赦求鸳鸯做妾,鸳鸯拒不屈服。本就是气节的体现。吾宁死不可辱,鸳鸯体现了一种凛然大义,绝不为一点荣华富贵给人伏低做小。鸳鸯之骂,骂的太狠。看似骂嫂子,实则骂了天底下没有骨气的人。更是代表作者影射江南江北没有骨气的文人屈就异族的奴颜婢膝。

宋徽宗、赵孟,一个祖宗,一个子孙。都是宋朝宗师。可宋徽宗靖康之变后遭金人掳去,受尽侮辱苟延残喘。随他一起被掳的很多人,都甘为金人鹰犬,为后人不齿!赵孟(子昂)为宋朝嫡系宗室。宋为元朝所灭。赵孟却甘当元人犬马,更为后期不耻。宋徽宗和赵孟在文坛建树极高。可他们人品气节却是历史的污点。后人只要一提到没有气节的人,就会拉出来这一对祖宗子孙一顿骂。

鸳鸯骂“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明确无误将失去气节甘为异族鹰犬走狗骂了个狗血淋头。将他们比作给人做小老婆的不要脸之人。这对清初竭力推行满汉融合的清 *** 当政者来说,也是接受不了的。

当然,《红楼梦》还有很多例子。很多红学家认为其影射“九龙夺嫡”,太子胤礽等等,这属于红学的范畴,咱们读书做评论只从原文找几条线索,涉及不到那么高深之处,就不再展开了。有此三条,也足以让《红楼梦》一经问世就被禁止。皆因曹雪芹讽刺清 *** 也太狠了一些,她不成为禁书,又能如何。您觉得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1/474519.html

“《红楼梦》为什么在清朝成为禁书?有这三点足矣!” 的相关文章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嘉贞(665年-7...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如何书写豫妃的册文?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如何书写豫妃的册文?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豫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寨桑根敦...

北宋宰相曾公亮简介: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北宋宰相曾公亮简介: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钦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

北宋殿中侍御史张唐英简介:著有《仁宗政要》、《宋名臣传》

北宋殿中侍御史张唐英简介:著有《仁宗政要》、《宋名臣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唐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唐英,自号黄松子,蜀州新津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七年,卒于神宗熙宁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攻苦读书。及...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明末官员黄尊素简介:著有《忠端公集》、《四书缄》

明末官员黄尊素简介:著有《忠端公集》、《四书缄》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卢照邻所作的《咏史》,表现了对当时社会不良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卢照邻所作的《咏史》,表现了对当时社会不良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诗人、官员,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卢照邻一生都无法施展自己的志向,早年还被人陷害,不幸入狱。其《释疾文》中说:“先朝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好法,予晚受于老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