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作品有哪些
施耐庵的作品有哪些
施耐庵于隐逸时期所著《水浒传》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地位,《水浒传》更是被评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此作品开创了以白话文撰写小说的先河,也是汉语文学中独具史诗特征的章回小说之一,明清时期,流传极为广泛,民间更有多个版本,对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耐庵的作品
《水浒传》取材来源于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兴衰始末,以人物故事为主要线索,详细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兴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引发了悲情英雄主义的感想,揭示了封建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根源,同时表述对起义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
该作品之所以受到民众大范围的追捧,是因为书中将英雄主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涌现了松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一系列的梁山英雄形象,以及描绘了一幅农民起义大同天下的理想主义社会宏伟蓝图,同时将大奸臣高俅对百姓忠良之士的压榨与压迫行径进行批判,故而深得百姓喜爱。
《水浒传》紧扣“ *** ”这一主旨,形象地刻画了一百零八将梁山好汉的英雄人物形象,使得书中内容饱满具有可读性。例如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此二人皆是官兵出身,身手皆极为了得,但这二者各富特性,完全代表了不同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也是此书更大的特色之一。
水浒传施耐庵简介
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作者为施耐庵,另有一说是认为《水浒传》的作者实为施耐庵与罗贯中合力撰写,在众多史料中记载,罗贯中为施耐庵的学生,在施耐庵避世著书的过程中,罗贯中一直伴随其左右,故而《水浒传》中有罗贯中的功劳也不是妄言之谈。
《水浒传》施耐庵
施耐庵祖上是儒家创始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的施之常,虽传至施耐庵父辈这一带已无从事文学之人,但施耐庵从小便展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文学涵养,施耐庵自幼便不与同龄孩童为伍,经常手持一本书籍,便不能自拔,直至太阳西落,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籍。年仅十几岁,便饱读诗书,考取秀才。
施耐庵是天生的读书人,但却不适合出仕为官,古代文人常常以考取功名作为衡量其才华的唯一标杆,但施耐庵在这条路上走的并不顺风顺水,不管是在朝为官,还是投奔起义军,施耐庵皆不能施展其抱负,多次受挫后,施耐庵便断了为官之路,面对朱元璋的数次征用,他竟然避之不及,最后隐居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潜心著书,将其在元末群雄混战的局面中所见所闻整理成长篇小说,运用其擅长的人物描写的文学创作形式,完成了一部流传至今的文学巨作。
《水浒传》取材来源于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兴衰始末,以人物故事为主要线索,详细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兴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引发了悲情英雄主义的感想,揭示了封建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根源,同时表述对起义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
施耐庵生平事迹有哪些
施耐庵原籍苏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其父以锻造舟木为业。施耐庵此人秉承了祖上文人贤士的才气,自幼好博览群书,文化造诣极为深厚,十九岁时便考上秀才,但其为人淡薄,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所做之事皆由心而出,顺其自然,故而年近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与之后的明朝重臣刘伯温同期中榜。
施耐庵生平
然而施耐庵与刘伯温的仕途可谓是南辕北辙,施耐庵生性刚正不阿,看不惯官场尔虞我诈的行事风气,纵然也学不会曲意逢迎的一派做法,所幸辞官云游四海,倒是乐得自在。
辞官回乡不久,张士诚于施耐庵老家苏州起兵抗元,施耐庵随即加入了此次起义,后又因其才能谋略,受到张士诚重用。但此次一起并未取得好的结果,张士诚难挡关外元兵的铁骑,又加上其初尝甜头,便贪图享乐,摒弃初衷,将谋士进谏之言视若无睹,最后投降元军。施耐庵拒不招降,之后为避祸端,举家搬迁至淮安,隐居度日。
在故交的相助下,购置田产房屋,终日埋头著书,因在乡野之地结识了众多村夫农民,故而在施耐庵的小说中,人物特点都极为形象个性。其所著《水浒传》就是以其中一百零八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而著名,可见其在平凡生活中异于常人的观察力,将这些生活素材,经过文笔的加工与惊世的创作才华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如此此书才得以面世并流传至今。
施耐庵生平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其所著《水浒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以北宋末年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以松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汉被逼上梁山,聚众起义,朝廷招安,最后难逃绞杀命运,注定了合久必分的下场。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祖籍苏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他的父亲以制造舟木为业。施耐庵虽为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仍秉承了祖上文人贤士的才气,自幼好博览群书,文化造诣极为深厚,十三岁时恳请父亲将其送往私塾学习,十九岁时便考上秀才,二十九岁考上举人,年近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因其为人淡泊,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故而在其追求仕途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为官三年,难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故辞官归于故里。后响应张士诚抗元起义参与其中,担任参谋,最终落败。之后便隐逸山野,埋头著书之余当一名乡邻教书先生,传道布业,答疑解惑。施耐庵还经常教授学生画画,要求极为严格,只准学生认准一幅人物画像,直到将其画的精准画的惟妙惟肖了才能继续绘画其他人物,他前后共教会了学生描绘一百零八个人物画像,神态各异,各具特性,颇有妙趣。而这一百零八个人物画像就是出自施耐庵的小说文本。
在这期间,施耐庵的文学成就才得以完成,艺术来源于生活,施耐庵将其乡野生活的乐趣尽数在其创作中显现出来,可见其超众的创作才能与生活观察力。
施耐庵为什么这么恨女人
施耐庵仇视女性形象这一说法由来已久,可能大多《水浒传》读者对此都深有体会,《水浒传》以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著称,其中不乏性情突出的女性形象,但是例数《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不难发现水浒一百零八将中女性仅有三名,除此之外全数共有七十八名女性,大都结局悲惨,且逃离不了不正当男女关系。
施耐庵为何不喜欢女人
《水浒传》一书中笔墨较多的几位女性形象,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就是典型的不守妇道类型,代表人物有: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娇秀、白秀英、狄太公女儿、贾氏;其二,就是长舌妇形象,代表人物有王干娘、李大娘、刘高老婆、阎婆;其三,典型的女汉子,完全被男性化的扈三娘、顾大嫂、琼英、孙二娘、段三娘;其四,就是纯粹的受害者,完全不懂守卫女性权利,例如金翠莲、刘太公女儿、林冲夫人、王义之女、瓦罐寺妇人。整本《水浒传》小说完全就是一本与女性为敌仇视女性的性别歧视教科书,大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施耐庵是否仇视女性呢?
探究施耐庵的人物背景,生逢乱世,在元末动乱时期,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在这个以武力为主的年代,女性地位当然显得更加卑微,再加上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原本就处于附属地位,这一弊病难免不会在反映社会现状的小说中显露出来。
其次,《水浒传》宣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而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落难皆因美色引起,因而将女性地位放置于非正义的一方也是水到渠成。
由此看出,施耐庵并非不喜欢女人,只是历史诟病在这方面的体现而已。
施耐庵纪念馆在哪
施耐庵的后代子嗣并非坊间流传的那般皆为哑巴,家道中落,反而是世代兴旺,香火传承,直至施耐庵十二代世孙施尊邦为光耀门楣,特在白驹镇将其祖上施耐庵的故居修建成为施氏宗祠。
施耐庵纪念馆
施氏宗祠自乾隆四十三修建而成,之后几经修葺,扩建至前后三进,旁边另有偏殿作为礼堂,从大门而入,之一进为门厅,里面设有茶座;第二进为书坊,时常会有说书在此讲演《水浒》章节;第三进为福荫堂,里面供奉施氏一族的牌位,自祖上施耐庵以及后世子孙的历代牌位皆在此处,施氏后人每逢春秋二季便来此祭拜。
抗日战争期间,施氏宗祠不幸毁于战火,直至九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及江苏省乡镇人民 *** 多方筹资,并由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绘制施氏宗祠复原图,著名古建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一同主持设计,终于在2009年建工完成,成立施耐庵纪念馆。
施耐庵纪念馆不仅是一座缅怀一代小说家、传承水浒文化的纪念馆,同时也是保存施氏宗祠文物史料的历史博物馆,该纪念馆一共分为五个展厅,其中所展出的文献资料与文物古迹皆以施耐庵生前相关事迹为主,纪念馆工作人员经历长期的收集与整理,才得以使流落民间或掩埋地下的文物史料展现在世人眼前。纪念馆的展览方式采用与历史对话的形式,另参观者深入其中,深刻感知施耐庵的人物背景与丰富的水浒文化。施耐庵纪念馆已成为江苏重要的文化基地与文物保护单位。